詹福瑞:魏晋风度

文摘   文化   2024-11-08 07:00   浙江  


詹福瑞教授,国家图书馆原党委书记、馆长,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特聘院长,博士生导师。


师风懿范


魏晋风度,最早提出来的是鲁迅先生。1927年夏天,确切的时间是1927年7月23和26日,鲁迅在广州夏期学术演讲会上做了两次演讲,演讲的题目是《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这篇演讲的文章后来收入1928年北新书局出版的《而已集》。然而在演讲中,鲁迅对什么是魏晋风度,并没有进行解释,不像我们现在讲课这样,先把概念解释一下。但是他通过讲述魏晋士人的具体生活,对魏晋风度做了十分深入的阐释。


鲁迅谈到了三个方面:一、魏晋文章及其特点。概括下来就是八个字:清峻、通脱、华丽、壮大。二、以“正始名士”何晏为祖师的服药的风气。三、还谈到了以“竹林名士”为代表的饮酒之风。鲁迅讲魏晋风度,实际上主要是集中于魏晋之交的这一批文人和这一文坛。我们现在讲魏晋风度已经开始把时间往后延展,扩得更宽一点,更大一点,甚至包括了东晋。从时间上来说,指的是三国时的魏(公元220-265年)至两晋年代(公元265-420年)。具体说主要包括了几个时期的名士,正始名士:何晏(195?-240)、王弼(226-249)、夏侯玄(209-254);竹林名士:阮籍(210-263)、嵇康(223-262)、刘伶(不详)、山涛(205-283)、向秀(不详)、王戎(234-305)、阮咸(不详);中朝(晋惠帝元康-永嘉)名士:郭象(252?-312)、王衍(256-311)、胡毋辅之(263-311)、王澄(269-312):江左名士:王导(276-339)、谢安(320-385)、王羲之(303-379)等。



什么是风度呢?风度首先讲的是人的举止仪态。《后汉书·窦融传》:“尝独详味此子之风度,虽经国之术无足多谈,而进退之礼良可言矣。”这个涵义,今天仍在使用,如说某人风度翩翩。但是,人的言谈举止,人的姿态神情以及人的行为方式,虽然是表现于外的风貌,但是却是人的内在精神气质的外在表现。从鲁迅的演讲来看,他首先讲士人的生活,然后由士人的生活再讲到文章,由文章再讲到士人的精神风貌。可见,从鲁迅先生的“魏晋风度”这篇文章来看,所谓的魏晋风度,在我理解,就是魏晋士人的生活、生活态度、生活作风以及他们的文章所呈现出的精神风貌,也有人叫精神气质。这样的一个题目,实际上鲁迅已经做了很深入的发掘,因此《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这篇文章已经成为研究魏晋思想和文学的经典之作。 


此后,有许多学者,包括老一辈的学者和年轻的学者,在魏晋风度上做尽了文章。如1940年宗白华先生写了题为《论世说新语与晋人的美》的论文。在这篇屡被称引的论文中,他提出了几个重要的观点:第一个就是:“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魏晋时代的“艺术精神”,是什么呢?就是两个“发现”。他说:“晋人向外发现了自然,向内发现了自己的深情。”正是这两个“发现”塑造了“晋人的美”。



1944年,哲学家冯友兰写了《论风流》一文,将“魏晋风度”又扩展而为“魏晋风流”。冯先生讲的风流是谈名士的人格美。他说:“是名士,必风流。所谓‘是真名士自风流’。……假名士只求常得无事,只能痛饮酒,熟读《离骚》。他的风流,也只是假风流。嵇康阮籍等真名士的真风流若分析其构成的条件,不是若此简单。”冯友兰提出了真名士必备的四个精神条件:必有玄心,必有洞见,必有妙赏,必有深情。从人格美的角度揭示了“魏晋风度”的精神内涵。 


1948年,王瑶先生出版了《中古文学史论》一书,在《自序》中,作者称该书第二部分《中古文人生活》“主要是承继鲁迅先生《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一文加以研究阐发的”。书中的《文人与药》、《文人与酒》等论文,后来成为研究“魏晋风度”的名篇。 


1981年,李泽厚先生名著《美的历程》出版,书中第五章题为《魏晋风度》,在《人的主题》一节中,李泽厚提出了“人的觉醒”这一命题,认为正是“人的觉醒”才使“人的主题”提上日程,从而才形成了汉魏六朝这几百年的人性大解放和艺术大繁荣。这实际上是从美学和哲学角度论述了“魏晋风度”的文化内涵。 


1990年罗宗强先生写了《魏晋玄学与士人心态》,他没有说谈魏晋风度,其实对这个题目他做了很深的挖掘,尤其讲士人心态。在哲学界,其实也有很多人在做这个题目,譬如汤一介的魏晋玄学的研究,王毅的魏晋清流研究,台湾李清筠《魏晋名士人格研究》,等等。



关于魏晋风度的内涵的种种解释已经很多了。我想讲魏晋风度,不能孤立地去看,应该放到整个思想史和文学史上进行关照,尤其是和它的前代,即汉代的士人进行比较,和它以后的士人比如说南北朝的士人进行比较。然后我们才能了解魏晋风度在中国思想史和文学史上的所显示出的特殊的文化意义。我个人认为,魏晋风度的思想史的意义在于它疏通了产生于先秦的道家思想流传的河道,并使其与汹涌浩荡的儒家思想潮流会合,改变了士人的人生价值观和生活态度,确立了适合士人生存的生活方式。其文学史的意义在于,正式确立了士人文学的创作范式。今天的讲座,就让我们回到一千七百多年前,围绕魏晋风度,看看那时中国知识人的精神状况如何?主要讲四个问题。一是魏晋时期的政治与社会意识形态;二、魏晋风度的种种表现,三是魏晋风度的文化内涵,三是魏晋风度与士人文学。






(声明:本文正文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和交流。原作者如不愿在本公众号发布,请及时通知我方予以删除。)

北京横山书院
北京横山书院主管单位为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以弘扬传统文化为首务,秉持共同参与、共同成就之理念稳健发展。其肇始于九八年,延续华林文教资助项目至今,于此,国学研修,名家云集,主题讲座,智慧铿锵,多闻多思与文化中国两大文化品牌亦是泽被益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