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藏历九月,天降月的初八——药师佛节日, 我们大家一起修药师佛的修法。在这之前,先讲一讲《菩提道次第广论》,这是今天的安排。
《菩提道次第广论》,现在正在讲善知识的标准。之前,阿底峡尊者的传记,在印度如何弘扬佛法、藏地如何弘扬佛法等等,这些都已经讲完了。现在讲的是依止上师,所有道的根就是依止上师。依止上师和善知识,善知识也有一些标准,这里的好几个标准,前面已经讲完了。今天接着讲(藏文):
达实性者,是殊胜慧学,是谓通达法无我性,或以现证真实为正。此若无者,说由教理通达亦成。
如是虽能具足教证,若较学者或劣或等,犹非圆足,故须一种德增上者。《亲友集》中作如是说:“诸人依劣当退失,依平等者平然住,依尊胜者获尊胜,故应亲近胜自者。所有具最胜,戒近静慧尊,若亲近是师,较尊胜尤胜。”
这里讲,第一有教证,第二有修证,依止两个都圆满的上师,是非常重要的。直接讲的话,教法上什么都懂,什么都能讲,但是他的身份也好、素质也好、人品也好,各个方面一定要好。如果依止的上师比自己还差,虽然他能讲,但是人品也好、道德也好、素质也好,各方面很差的话,我们会下去的。如果依止平等的人,自己没有什么进步。所以,一定要找一个比自己高端的人依止,这是非常重要的。
《佛子行》里有讲善友和恶友,我们不能和恶友在一起,如果与他们在一起,我们会越来越失败;和善友在一起,一定会有进步的。《亲友集》是释迦牟尼佛的一部经典,所以依止善知识不能随便。
有些人的境界虽然非常高,但是他的行为有各种各样,这些我们一定要注意。比如说抽烟、吃肉、喝酒的高僧大德,虽然他是高僧大德,但是他的行为,用世间的眼光来看,是社会底层的行为,这样很难得到加持,自己的进步会很难。除非自己的境界很高,这也是可以依止的。假如说上师有证悟空性的境界,他抽烟,我自己有没有证悟空性的境界,如果有,你跟着他抽烟也没有问题。但是上师非常了不起,他可以抽烟,弟子的境界跟不上,没有那么高的境界,如果自己一直抽烟抽烟,最后我们的健康会出问题。所以,这些一定要注意。喝酒、吃肉也是一样。其他用世间眼光看的话,不好的行为也要注意。虽然高僧大德的这些不是不好的,但是我们自己根机太差了,没有办法依止。
就像印度的八十个成就者,他们非常不可思议,有些是猎人,有些是妓女,有着各种行为,但是他们内心的境界非常非常高。我们能不能跟着这样的高僧大德、成就者呢?这要看自己的根机。以前,萨迦班智达讲过,“高法、大法合不合适我们,要看自己的跟机,自己的根机还没有长大,像三岁的孩子一样,高法、大法像强壮的马一样,能不能这样骑马呢?要看三岁孩子的体质和力量,三岁的孩子肯定是不行的,一定会出问题。同样的,高僧大德是高僧大德,非常了不起,但是我们是不是还是三岁的孩子,这个一定要考虑好。如果自己的根机没有问题,非常强壮,练过骑马的人,那就没问题。这时,马越强壮越好,越强壮越精彩,我们要考虑好自己的根机。
现在,社会上有各种自认为自己是成就者,自认为自己是空行母,自认为自己是法王,自认为自己是活生生的佛,自认为自己是如来佛再来的……各种不同的人,我们一定要注意。这个注意不是外在的、外面的所谓法王,不是这个,他干什么我们不管,我们也管不了。要注意的是什么呢?是自己的善根。我们不要毁坏自己的慧根,自己的善根一定要保护好,这是非常重要的。这里讲的大概就是这样的意思。
我们应该依止什么样的上师呢?(藏文)第一个,戒律非常清净,再加上有智慧,依止这样的善知识,只有好处没有坏处。而且《菩提道次第广论》讲的,主要是针对大乘显宗修菩提心、证悟空性的弟子讲的。这样的话,最安全的是戒律越清净越好,智慧越高越好。依止这样大智慧的上师、善知识才是最好的。“若亲近是师”,我们应该亲近这样的善知识,这个非常非常重要。
刚开始,听说某某上师很了不起或者善知识很了不起,到了那里后,他吃肉喝酒或者做各种各样的恶劣行为,我们也没有必要诽谤他,没有必要造口业,要知道是自己根机跟不上。像刚刚说的八十个成就者一样,他们的这些行为,我自己还是三岁的根机,这样的话,偷偷的远离就行了,躲得远一点就行了,不要靠近就行了。如果不懂这些道理,“他如何如何是假活佛,如何如何是假善知识,如何如何是假师父,如何如何是假出家人”,这些没有必要说,说这些是造口业,甚至谤法,到时侯自己没办法到极乐世界,这些都是没有必要的。当自己跟不上时,偷偷地远离就可以了。
自己合适的善知识,也不是找不到。戒律清净方面,师兄中这些方面做得特别好的也有,从学佛开始再也不吃肉的,学佛之后再也不抽烟的,学佛之后再也不喝酒的,断除十不善特别清净的人也有。
但是,凡夫人容易堕两边。有些时候,我们太过于了,把出家人的所有修行拿到了家里,弄得家人不高兴,佛法变成了破坏家庭的工具一样,这对家庭不利,自己的修行也容易出现障碍,这些都没有必要,我们一定要随顺他们。我们的内心不要出来贪欲心、嗔恨心、无明心,这是我们最需要的,其他的可以随缘,每个人的根机不同。
尤其健康方面,我们要听医生的。我们自己觉得:这个是不行的,那个是不行的。其实很多时候,我们自己并不懂,专业人一看都是没有必要的事情,最终对健康有伤害,这也是堕两边。有时候,我们特别随缘,有什么吃什么,海鲜、吃肉、喝酒各方面一点都没有约束,这是不对的,也是堕两边。我们不能堕两边,要走中道。尤其暇满难得的人身不能失去,这个一定要高度重视。如果身体出了状况,医生要求吃肉,一定要吃,要当作药来吃。身体康复了,没有问题的时侯,再停下来。
这个中间,我们可以学很多很多的法。比如,各种各样发心的事情,网络发心也好、文字整理也好,各种各样的发心事情可以做,用好暇满难得人身的身体发心做事。暇满难得的人身提早失去的话,弘扬佛法、利益众生的事情,都做不了的。做弘扬佛法、利益众生的事情,需要巨大的福报才行。没有福报的人想做也做不了,最先根本接触不到大乘法,更不用说弘扬佛法、利益众生了。
弘扬佛法、利益众生一定要有健康的身心。心态要健康,身体也要健康,正常的人才能学佛。以前我们讲了不正常的人学不了佛,同样地,发心也是一样,正常的人才能发心,不正常的人发不了心。或者说只有有巨大福报的人,才有发心的机会和缘分。没有福报的人根本没有这样的机会和缘份。
福报有世间和出世间两种。有些人出世间的福报非常好,有些人世间的福报非常好。反正今天能成为人,大家都是有福报的,没有福报绝对得不到人身,要么成为狗,要么成为猪,要么成为三恶趣中的某种众生。所以,有福报今生才能成为人。我们的身上一定有福报,这个一定要发现,这非常重要。没有智慧的话,一直发现不了自己的福报在哪里?世间人比较容易看到世间的福报,但是很难发现出世间的福报,甚至有些人把出世间的福报不当福报,这是非常没有智慧的表现。所以,我们一定要知道,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既有世间的福报,又有出世间的福报,那是更好的。虽然没有世间的福报,但是有了出世间的福报,也是非常不错的。我们一定不要浪费,一定要用上,这是很重要的。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世间的福报也好,出世间的福报也好,首先要认识,然后才是培养福报,这非常非常重要。这个过程中,福报也不能消失。
就像刚才说的依止善知识,有些辅导员一两年、三四年一直在带班发心,就像善知识一样,这也是可以的。从某种程度看,善知识分为广义和狭义两个,这里没有讲,但是我觉得可以这样。广义的角度看,经常带班的、经常发心的、经常断除十不善的发心人员,我觉得可以说是善知识,因为讲的都是佛法,出离心、菩提心等等,这些都是佛法。也没有教杀生、偷盗、邪淫这些不好的,所以从广义上讲,也可以说是善知识。但是,这里是从狭义上讲的。达到标准的法师也好、上师也好,这种善知识稍微有些不同,有广义和狭义的不同。
有些人根本不敢出来,“我不敢讲法,我没有这个资格”,但是做恶业的时候,一个比一个胆子大。做善的时候,为什么一个比一个胆子小呢?这也是一种颠倒。就像米拉日巴尊者经常批评的一样:世间人该怕的地方不怕,不该怕的地方就怕,经常颠倒。我们没有必要这样颠倒,在弘扬佛法、利益众生方面,一定要勇敢地出来,当然也要带着智慧出来,这非常重要。
有些时候,我们弘扬佛法、利益众生时,根本不考虑天气怎样,该弘扬还是不该弘扬,该请法还是不该请法,一点也不看情况,这是不行的。有些人在路上看到自己的上师,大街上也好,其他地方也好,磕大头、跪下来,这也不对。该跪下来就跪下来,不该跪下来时不跪下来,这个度一定要把握好。没有智慧的信心,就是这样的,没有把握好这个度。同样地,每一个方面都需要智慧。在弘扬佛法、利益众生方面,一定要带上智慧。其中,证悟空性的智慧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我们要往这个方向努力。如果有的话,就继续往这方面努力,打坐修证悟空性的智慧。如果没有,我们要放在发愿里:天天发愿,每个佛菩萨的殊胜日一定要发愿,反反复复地发愿,也很容易拥有这个境界。
发愿的力量不可思议。以前,读过《百业经》的人都知道,原来发愿有这么大的力量,很多居士们出来,做各种各样的发愿,这些是很有必要的。没有读过《百业经》的人,不知道发愿有这么大的力量。有时间的人可以翻一翻《百业经》,如果没有那么多时间,要相信发愿的力量,然后发个愿,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修菩提心时,结合发愿修菩提心,这种修法也是有的。在修四量心的时候,我讲过这些方面。所以,发愿的力量非常非常重要。
善知识也是一样,居士也是一样。居士里也有各种各样的人,有些人一直在世间八法里,一直将世间的习气拿出来讲讲讲,这是不对的。分享的时候也是这样的,将自己家里的事情拿出来讲。刚刚接触佛法、刚刚进入的人,也可以理解,因为他们心的相续里只有这些,他们受不了这些痛苦。我们要慢慢引导他们:以后讲法分享,一定要分享法义,不要讲世间乱七八糟的事情,这是很重要的。
以前,有一个学佛团体,刚开始是一个实地班,氛围是很好的,后来讲着讲着,他们不讲佛法,就讲世间法。“那个人是单身,这个人是单身,你们两个合不合适?”一直讲这些,另外一个师兄起了烦恼,后来就没有到道场了,这相当于断了他的善根,大家一定要注意。
讲法义的时候,大家都有收获,这是自利利他的。其他的乱七八糟的事情拿出来讲的话,没有自利利他,而且是很不好的。无始以来,在六道轮回里,我们不是一直是讲这些话题过来的吗?不是一直都是做这些事情过来的吗?今天成了什么样子呢?再讲也是一样的,越讲越糟糕,越向这方面发展越痛苦,没有什么好讲的,所以一定要断除。
如果自己有正知正念的智慧,清净的道场也好,什么也好,心要清净,清净心非常非常重要。当然口也要清净,清净的意思,就是不要讲世间的绮语、离间语、恶语、妄语这些,一定要讲“戒定慧”的话题,要讲出离心、菩提心这些,不要讲贪嗔痴,贪嗔痴的话题都是不干净的。这个人的嘴里是不干净的,因为他讲的都是贪嗔痴,清不清净的点也在这里。心清净也是一样的。
看到“戒近静”这几个字,我就想强调一下。我们学佛人,比如刚刚接触佛法、学得不怎么好的人,经常看到他人的缺点。“某某人如何如何有缺点,那个人是不好的……”一直讲些不好的,这也是心不清净的现象,我们不要这样讲。心不清净,导致你的嘴不清净。
这时,我们一定要要求自己,要相信所有的众生都是未来佛。正在学佛的这些道友,会是未来佛里前面成佛的几个众生。所以,我一定要在他们身上学好清净。每个人心的本性是如来藏光明,都是未来的佛。师兄与师兄之间,一定要保持好清净的心态。
我一定要讲他人的功德,每个人的优点是不同的:有些人做饭很厉害,有些人电脑很厉害,有些人弘法利生时联系人很厉害,有些人开车很厉害。每个人都不同,每个人都有优点,我们一定要讲优点。假如说,有些人特别喜欢放生,有些人特别喜欢法供养,有些人特别喜欢文字整理,每个人的根机不同。每个人都有优点,我们一定要讲优点。这样比较容易观清净心。我们的清净心远远不够,但是我们一步一步来嘛。第一,我们不要看他人的缺点,一定要看到他人的优点,这非常非常重要。这是“戒近静”里一个小的方面。
善知识需要戒律清净。比如说皈依戒,在家的善知识还有居士五戒,出家人还有别解脱戒。出家人也好、在家人也好,都可以受菩萨戒、密乘戒……这些要清净,这个地方讲的是三乘戒清净。但是,每个人的根机不同。听法的人也好,讲座的人也好,大家都要心清净,身口意三门清净,这非常重要。
戒律清净了,禅定能很容易修出来。“戒生定,定生慧”,戒律清净之后,再就是打坐。假如我们有了清静心,就这样保持着,经常法布施、法供养,除了这个以外就是念咒语,其他乱七八糟的话都不说。这样清净的一个人打坐,心很容易静下来的。如果一直在是是非非里,东讲西讲,这样的人打坐,心根本静不下来,一打坐就是那个人的行为、这个人的说话都冒出来了,心一直跟着分别念走,人不想打坐,气都不正常一样,这是不对的。所以,我们一定要有清净的戒律,这非常重要。尤其在家人,断除十不善是在家人的戒律。我们学佛人要三门清净,这个非常非常的重要。
有了禅定,智慧也很容易上来,定生慧就是这样的。所以,刚才说的证悟空性的智慧,大家都渴望拥有这样的智慧,我们一定要有“戒、定、慧”这三个步骤,这三个前前是因、后后是果,它们有因果的关系,我们一定要修好,这是很重要的。
如果依止这样的善知识“较尊胜尤胜”,本来就非常殊胜,依止以后更加殊胜,是这样的意思。本来学佛是非常非常好的事情,依止了这样的善知识,就更加殊胜了,这些方面大家要高度重视。尤其,我们不要要求他人,要要求自己。“某某人天天都是不好的”,这跟我们没关系,自己的三门管好,自己的嘴里不要说这些不好的话,说出来的都是弘扬佛法、利益众生的事情,要么出离心方面,要么菩提心方面,要么证悟空性方面,要么戒定慧方面,要么就是智悲力的智慧、慈悲方面、力量等等这些,其他贪嗔痴的话题不要讲。
我们不要要求他人,要要求自已,自己的内心一定要清净。“那个人特别不讲道理、那个人素质特别差、那个人戒律特别不清净、那个人特别爱骂人……”,不要管那个人,把自己管好。
这时,很多很多的修法都出来了。一看这个人不干净、那个人不清净,我们修安忍的机会、修凊净心的机会都来了。所以,我们要抓住这个时间、抓住这个机会把自己修好,这是非常重要的。当自己的内心越清净,我们的周围会越来越完美;我们自己学得越好,周围的人也会越好;如果自己很糟糕,我们周围的人也会糟糕。所以,内心清净是非常重要的。
这是大乘唯识宗的观点。唯识宗说,内心越清净,你的环境会越清净;你的内心越糟糕,你的环境就越糟糕。以前,有些人周围的人也好、什么也好非常糟糕。为什么呢?因为自己的内心糟糕,是这个原因。所以,内心清净非常非常重要,大家一定要努力。三门清净,这个法非常非常重要,这样我们会有进步的,大家在这方面要努力。
生生世世不离师 恒时享用胜法乐
圆满地道功德已 唯愿速得金刚持
呼吸不停 利生不止
———蒋华索南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