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读书吧:《PTD次第摄颂》释 第五课 (4)

文摘   2024-10-30 23:03   四川  

丙二(受持心要之次第)分三:丁一、共小士道修心次第;丁二、共中士道修心次第;丁三、大士道修心次第丁一(共小士道修心次第)分四:戊一、念恶趣苦皈依三宝受诸学处;戊二、思维业果如理取舍;戊三、净修三业;

戊四、依四力忏罪。

戊一、念恶趣苦皈依三宝受诸学处:

死后难保不堕落,能救此畏唯三宝,

故应勤修正皈依,终不毁犯诸学处。

● 死后没有绝对把握不堕恶趣,唯有三宝能救护

刚才讲了人身难得、寿命无常的修法,这里接着讲轮回痛苦。人死以后,如果真的像水干、火灭一样什么都没有了,这也无所谓。事实却不是这样的,人死之后要么上善趣,要么下恶趣。

“死后难保不堕落”,现在我们有没有把握,死后绝对不下恶趣呢?大部分人没有这种把握。为什么呢?下恶趣的因就是贪欲心、嗔恨心、无明心。大家要静下心来思考,我的贪欲心怎么样?嗔恨心怎么样?无明心怎么样?不要说无始以来到现在,从小到大,我们从没有听过出离心、菩提心、证悟空性,全在贪嗔痴里,内心充满了恶趣的因,所以一定会下堕。

该怎么办呢?“能救此畏唯三宝”。唯一只有三宝有救护的能力,除了三宝以外,没有谁有这种能力,这是把来世和皈依三宝的功德结合起来讲的。皈依仪轨后面的祈祷文,讲了皈依的功德:皈依以后,人不会堕入地狱、饿鬼、畜生。宗喀巴大师提到了皈依的功德,人死之后,谁也不能保证自己不下三恶趣,谁有救度的能力呢?只有三宝有救护的能力。除了三宝以外,谁也没有这个能力,我们一定要认识这一点。这时,我们会知道佛法僧三宝的功德与加持。

社会上有些人也相信佛菩萨,但是他们没有出离心,没有闻思过佛法。他们去寺庙烧香拜佛,求佛菩萨保佑自己不要生病、家庭不要出问题,生意要顺顺利利……多数人烧香拜佛,是这样发愿的。“皈依了三宝不会下三恶趣,只有三宝有救护的能力,所以我要皈依三宝。”像这样拜佛的人是很少的。是不是前面的烧香拜佛不可以呢?不是,佛教不会反对这些,都在佛教的包容之内。每人的根基是不同的,有怎样的发愿就会得到怎样的结果。

我们真正要明白的是什么呢?人死之后,只有三宝有能力救护众生不下三恶趣。没有闻思的人不会明白这些道理,不过佛教徒一定要明白。

● 皈依后当闻思学处,清净守持皈依戒

“故应勤修正皈依”,因为三宝有这样的能力,我们要正确地皈依三宝。皈依有表面的皈依,世间的皈依、出世间的皈依,小乘的皈依、大乘的皈依……但是我们要正确皈依。大乘的皈依,是为了天下所有众生离苦得乐而皈依三宝的,这是正确的皈依。

“终不毁犯诸学处”,意思是绝对不会违犯皈依戒。戒律还有其他各种的戒,比如居士五戒、沙弥戒、比丘戒、菩萨戒、密乘戒等等,但是皈依戒不容易违犯。如果有一天,我们认为:“释迦牟尼佛不再是我的老师,不是我的皈依处。”这就犯了皈依戒,一般情况是不会犯戒的。

初学者不清楚这些,有时觉得:“佛菩萨很厉害,我要供佛、我要求佛。”有时看到世间的一些鬼神很厉害,又跑到鬼神面前跪下来……东跑西跑。我们要记住这句金刚语,只有三宝最具能力,当然这不是万能神。

三宝通过什么方式满众生愿呢?首先,释迦牟尼佛会给众生讲法,大家听了法以后,把法运用到生活里。“哪一个是善、哪一个是恶,哪一个是痛苦的因、哪一个是幸福的因,哪一个是善趣的因缘、哪一个是恶趣的因缘……”这些讲得清清楚楚。这些就叫因果、无常、缘起空性等等,所有的法都是围绕证悟空性的智慧、大小乘的境界而来的。讲法以后,无论出家、在家,还是菩萨凡夫,所有学佛的佛子,要将听闻的佛法去真实地修行和运用。

尤其一地菩萨以上境界的修行人,他们是三宝中的“僧宝”。“僧”与“僧宝”是不一样的,平时我们看见的“僧”是不是“僧宝”呢?如果他的境界达到了一地菩萨以上,才算“僧宝”。大乘和小乘对“僧宝”的定义是不同的。小乘中,四个比丘以上的僧团称为“僧宝”。大乘不是这样定义的,大乘不看有多少比丘,要看内心有没有证悟空性的境界,如果有一地菩萨以上的境界,他是“僧宝”,否则不是“僧宝”,是普通的僧人。

“能救此畏唯三宝”,佛宝、法宝、僧宝这些概   念是很重要的。在闻思过程中,有些佛法词汇既有大乘的定义,也有小乘定义。皈依是很重要的,闻思也很重要。

好,今天就讲到这里吧。

第 六 课

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今天是藏历十月初八——药师佛的节日,我们一起来祈祷药师佛等诸佛菩萨,祈愿疫情等末法时代各种疾病带来的痛苦能马上结束。今天开示的内容是宗喀巴大师的《菩提道次第摄颂》。 

戊二、思惟业果如理取舍:

复应善思诸业果,如理取舍乃能办,

至尊恩师如是修,欲解脱者如是行。


这个偈颂属于下士道的修法。下士道根基的人不追求菩提果位,没有为所有众生离苦得乐的心,自己也没有远离轮回痛苦、希求解脱的心。他们希望在六道轮回中获得幸福快乐,不仅这辈子要幸福快乐,下辈子、下下辈子……生生世世都要幸福快乐。为了这样的目标,他们深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承认善恶因果,在行善断恶上下功夫。 

“复应善思诸业果”,意思是还应当反复思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道理。“如理取舍乃能办”,要如理如法地取舍因果,这些修法一定要能修上。为什么要深入思维善恶因果呢?“至尊恩师如是修,欲解脱者如是行”,因为至尊宗喀巴大师是这样修过来的,所以希求解脱的我们,也应这样如理如法地修行。
                   
其实,善恶因果的修法非常重要。不管是显宗、密宗的根基,还是大乘、小乘的根基,所有人都不能失去因果正见,不能失去善恶因果的修法,这非常重要。因果、无常是共同佛教的思想和修行,失去了这些,后面的修法很难进步,即使有进步也很难坚持。所以,善恶因果的修法非常重要。宗喀巴大师如何修行,我们也应如是修行,行动是很重要的。


生生世世不离师   恒时享用胜法乐

 圆满地道功德已    唯愿速得金刚持

呼吸不停   利生不止

———蒋华索南SS


幻化人间
呼吸不停 利生不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