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断除了烦恼恶业,就断了轮回的根源,终能获得解脱的安乐
“若不思惟集流转”,集是“苦集灭道”的“集”,是流转轮回的因。“流转”就是在六道轮回中不断地转来转去,有时做人,有时做旁生,有时上善趣,有时下恶趣…… “则不能断生死根”,中文说的是“生死根”,藏文中的意思是不懂怎么断除轮回的根源,其实是一个意思。生死的根断了,实际就断了轮回的根源,其实内容一样,只是表达的方式不同而已。 ◎ 通过思维集谛,了知轮回痛苦的因是烦恼与恶业
思维了“苦谛”,我们会发现:痛苦不是偶然来的,不是无因无缘来的,他有他的因和缘,是因缘而起的。为了说明苦的因缘,这里讲了“若不思惟集流转”。意思是,如果没有深深思维“集谛”,我们不会知道轮回产生的因,不会知道痛苦的根源在哪里?虽然我们不想轮回,不想有“生老病死……”的痛苦,但是痛苦的根源没有断除前,虽然不想生病,但一定会生病;虽然不想老,但一定会变老;不想有“生老病死”的痛苦,但是这些痛苦一个一个都会出来。所以,我们要明白“生老病死”的因在哪里,要明白痛苦的因是“集谛”,或者说“苦谛”的因就是“集谛”。
“集谛”是什么呢?就是烦恼和业。烦恼有三毒、五毒等等,业有善业与恶业,这里的业指的是恶业。轮回中,善业、恶业都是业,善业带来善报、不会带来恶果,但也是业,这些要分清楚。如果断除了烦恼与恶业,不会继续在轮回里流转,因为生老病死的根已经断了,已经离开了生老病死的痛苦。离开了六道轮回的所有痛苦,就叫解脱。 ◎ 通过断除烦恼业障,让自他获得当下、暂时、究竟的解脱
解脱有暂时的解脱、究竟的解脱、当下的解脱……佛教讲的解脱,是远离生老病死等轮回痛苦,这些也有不同的层次和含义。阿罗汉、小乘修行人的追求是这样的。
我们也一样。自己还没有解决生老病死,还没有从轮回中出来,按次第讲,我们没有度化众生的能力。就像自己在水里马上要被淹死一样,怎么去救度他人呢?只会一起淹死。所以自己要先到彼岸,再去救众生。按次第讲就是这样的,这也有道理。在有些传统中,上师或格西们的要求就是这样的,“你们自己先好好闻思修,自己先修好,修到一地菩萨以后再来度化众生,才会有度化众生的能力,如果自己没有能力,救度不了众生。” 有些上师也不同,他们认为:“当下利益众生,就是闻思修行。如果现在不开始,以后不一定还有利益众生的机会,所以当下就要种好度化众生的种子,这些要多串习。在三门方面,嘴上要分享法义,心里要有菩提心——愿天下所有众生能离苦得乐,反复串习利他心;同时身体要帮助他人,要做一个善良的人,这种串习是很重要的。”虽然现在你没有到一地菩萨,但是第一步已经开始了,要着急地利益众生。每个人的根基不同,所以讲法上师的要求也不同。 我们这里,大家要当下闻思当下修。一边要思维苦谛、集谛,一边尽最大努力去利益众生。“虽然我没有到达一地菩萨,但是我要在弘法利生方面努力,要种下善的种子。”讲因果的时候,我们讲过“同行等流果”。“下辈子我会成为愿意帮助别人的人,会成为愿意弘扬佛法、利益众生的人,这是很好的。”所以自己有多少能力,都要用在弘法利生上,这很重要。 ◎ 行持善法要精进,内心清净特别重要,不杂染烦恼
尤其做善时,我们不要看不起自己,如果是这样,很多做善的机会就没有了。有过闻思的人,怎样听闻佛法、怎样接传承……这些方面都懂得,原本他可以给别人讲,但是他觉得“我没有这个资格”,就不讲了,最后失去了很多上供下施的殊胜机会。这并不是别人不让你讲,是你自己看不起自己。所以,我们能讲多少就讲多少,最主要是内心要清净,这是很重要的。 我们反复强调过心态,“不管我讲得好不好、分享得好不好、法供养得好不好,反正我是为了‘利益所有众生、愿他们离苦得乐’而分享的,我是为了‘生生世世不离上师三宝’而分享的,我的目的是这个。”所以,我们的心一定要清净,不能有凡夫人的分别念,尤其不能有“这个人讲得好,那个人讲得不好”的邪分别念,讲佛法没有这些说法。佛有什么说法呢?你的心清不清净,这是佛法强调的。如果心特别清净,没有一点攀比和世间的习气,唯一为了弘法利生,为了生生世世不离上师三宝……那么讲法也好、辅导也好、分享法义也好,一定会殊胜的,这很重要。 生生世世不离师 恒时享用胜法乐
圆满地道功德已 唯愿速得金刚持
呼吸不停 利生不止
———蒋华索南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