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萱歌
面朝雪山/向野而生
雪域萱歌
【雪域读诗第514期】
文/ 德西
朗读/丁婵
诗评/李小平
天上的牧场——格聂神山
星星点缀的牧场
从遥远的天界
游牧到天边的格聂神山
在沙鲁里山自诩为神的子民们
在嘎玛日巴放牧了千年
连绵的雪山
在格聂之眼中翻卷
在牧民纯净的眼中
幻化成一朵娇艳的岗拉梅朵
灼灼其华
在格聂神奇的横断之心
盛开 盛开
日月辉映的光芒
顺着珍珠铺底的河床
静静流淌
从银河流入心底
川西附了神咒
最后的秘境
在格萨尔王的神弓里传颂
勇士破戒射箭的瞬间
梦境里隐世的桃花源路径
从马背牧人的鹰笛里飞出
从长满松茸的森林里飘出
天上的牧场烟岚云岫
在云蒸霞蔚中
惊艳世界
绝世容颜洗涤了俗世的眼眸
这一刻
终于站在你的面前
这一刻
我以为抵达了远方
其实依旧还是远方。
微诗评
简析《天上的牧场----格聂神山》
格聂山位于四川甘孜州理塘县西南部、巴塘县东部,它的藏语名为呷玛日巴。以格聂山为中心,周围由山峰、原始森林、草原、湖泊、温泉、寺庙、藏乡风情构成了一个景色迷人的自然保护区。诗歌《天上的牧场----格聂神山》就是一首描绘格聂神山壮丽景色和深厚人文底蕴的诗歌,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力和深邃的情感,将这片神圣的土地赋予了诗意与灵性。
诗歌开篇即以“星星点缀的牧场”作为引子,将读者带入一个遥远而神秘的天界牧场,暗示格聂神山的非凡与超凡脱俗。接下来的诗句“从遥远的天界/游牧到天边的格聂神山”将格聂神山周边的牧场置于一种带有神话色彩、广袤又高远的意境中,仿佛那里连接着天界,充满了神秘与浪漫,激发了读者对这片遥远土地的无限遐想,奠定了整首诗空灵且宏大的基调。在“沙鲁里山自诩为神的子民们/在嘎玛日巴放牧了千年”中,诗人将沙鲁里山的居民视为神的子民,他们世代在嘎玛日巴放牧,与格聂神山形成了深厚的情感纽带。而“连绵的雪山/在格聂之眼中翻卷/在牧民纯净的眼中/幻化成一朵娇艳的岗拉梅朵”,则通过雪山的翻卷与牧民眼中的岗拉梅朵,展现了神山与牧民之间心灵相通、情感交融的美好画面。“日月辉映的光芒/顺着珍珠铺底的河床/静静流淌/从银河流入心底”,这部分诗句将自然景象与神话元素相结合,通过日月辉映、珍珠铺底的河床等意象,营造了一种梦幻般的氛围,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神奇与美丽的世界。同时,“川西附了神咒/最后的秘境/在格萨尔王的神弓里传颂”,则引入了格萨尔王的传说,使格聂神山不仅是一个地理坐标,更是一个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的精神象征,增强了诗歌的历史厚重感和文化深度。“勇士破戒射箭的瞬间/梦境里隐世的桃花源路径/从马背牧人的鹰笛里飞出/从长满松茸的森林里飘出”,通过勇士射箭、梦境中的桃花源、马背牧人的鹰笛和长满松茸的森林等意象,将梦境与现实交织在一起,让读者在虚实之间游走,体验到了超越时空的奇妙感受,这种交织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也让读者在想象中领略到了格聂神山的独特魅力。最后一节诗人再次强调了格聂神山的美丽与神秘。“这一刻/终于站在你的面前/这一刻/我以为抵达了远方/其实依旧还是远方”,以深邃的哲思收尾,让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反思了人与自然、现实与梦想之间的复杂关系;又体现出那种虽身处此地,却感觉它依然有着遥不可及、神秘莫测的一面;也告诉我们,无论我们走到哪里,无论我们经历了多少,远方总是存在的,它既是我们的目标,也是我们的动力,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无尽追求与探索精神。
此诗,语言典雅优美,如“灼灼其华”“烟岚云岫”“云蒸霞蔚 ”等古典词汇的运用增添了诗歌典雅的韵味;意象的选用具有地域文化特色,如 “格聂神山”“沙鲁里山”“岗拉梅朵”等,这些意象不仅凸显出川西地区独特地理文化风貌,更串联起自然与人文之间的依存关系,使诗歌展现出浓郁的地域文化风情。总之,此诗以独特的视角和丰富的想象力,构建了一个既遥远又亲近、既神圣又平凡的天上牧场,展现了格聂神山一带的壮丽景色与魅力,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格聂神山那片土地深深的向往、倾慕与赞叹之情,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历史、文化、人生等的思考。
乐说
本首背景音乐选用的是竹笛演奏家多吉演奏的一首“羌塘好地方”。藏北高原,藏语称作“羌塘”。笛声时而悠扬温和,起伏间就像藏北高原上连绵雪山温柔的曲线,充满了抒情的意味。亘古吹拂的风将笛声带到藏北高原深处,诉说无尽的赞美和热爱。
简介
简介
作者
德西
■藏族,中国金融作协理事,西藏作协会员,昌都市作协副主席。
/ XUE YU XUAN GE /
简介
朗读者
丁婵
■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交通广播,主持人,2012年在西藏广播电视台援藏,与西藏结缘。
/ XUE YU XUAN GE /
简介
诗评人
李小平
■笔名李玛,现居住于拉萨,曾在不同刊物和网络平台发表过诗歌、散文和文学评论。著有诗集《诗意雪域,心灵家园》。
/ XUE YU XUAN GE /
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