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萱歌
面朝雪山/向野而生
雪域萱歌
【雪域读诗第492期】
文/陈琴
朗读/娜娜妮娅
诗评/颜亮
藏北是一首诗
轻盈的绿
一路向北铺陈
点状梅与紫色小花
如漫天飞舞的雪
跨山越海
述说着一朵朵别离
又一次
云,沉醉在天青色的湖里
念青唐古拉山的冰泉
湾过藏北千万年的岸
鱼与鹤
把思念刻在岩壁和彩陶上
向北,再向北
羌塘的风
普若岗日的雾
阿里的“豹逐鹿”
还有狮泉河畔的海贝
听特提斯的眼泪
起伏在蔚蓝的春海里
天边,哪里是天边?
没有痕迹的路
收割着旷野无边的灵魂
寂寞在夕阳中落下西山
山谷和心间
回荡着如雷的心跳
牦牛背上的彩虹
是雨的回眸
高原的春江,有多长?
从春天流到了夏天
从夏天流到了秋天
它或许忘了
藏东南的桃花结成了果
它或许忘了
雅江边上的青稞正粒粒
它或许忘了
千山万水,是这样的远!
生命
奔流在每一个失眠的夜
心中的善良
和你跋山涉水后的微笑
如同藏北涓涓的诗
静默于悲欣交集
璀璨于宇宙光芒
雪山之下
我手执红莲
如梦初醒
吉曲之滨
仲夏的萤火虫
已悄悄来临
后记:从端午节到父亲节,遇上双彩虹,扎西德勒!从天上到人间,再从人间到天上,无关悲欣,也无限欢欣。
微诗评
地理禅诗与在地悲欣:宛若公路电影中长出的诗界万物/皆备于我
——简评诗歌作品《藏北是一首诗》
大概是一千个游历进入者,就有一千个藏北风情与诗情画意,马丽华的藏北使诗人的灵魂像风一样;于士军镜头下的藏北是生命与自然顽强的抗争;毕淑敏的藏北是高原当兵时那棵离太阳最近的树······易雨潇说艺术创作对具体地点的重返,与人地关系的重思几乎是同时发生的,当然这里涉及到了人文地理大师段义孚先生关于“在地性”的创造,“一个地方文化记忆的存储方式。对于一个地方的记忆,往往是通过这个地方的不同及人与地方的联系来确定地方感”,地方感是诗性之人创作的依存点与基核,评论家徐传东认为所谓“在地性”,首先是诗人用自己的经验与他者对话,不是他者成为自我的延伸,而是“我”成为他者的一部分。在这里,诗人“我”不再拥有自我的感情,感情是他者的,“我”用“经验”将它说出来;在地性的另一个形态是,诗人用自己的“经验”进入了他者的“感情”,这“感情”(部分已由他者命名)被诗人吸纳后再传导出来;在地性还有一种地方性知识,它意味着诗人用个人的身体所测绘的私密地理以及每一个作为“特殊”而存在的年代学。作为政治学、经济学与历史学的地理空间被解构了,每一处地方都是以一种亲身性进入诗人的诗歌方志中,而年代学则强化了每一个人的惯习,在场域中的象征符号最终被定型。这种定型在一定意义上就成为了诗人个体生命史中的地理诗学。
诗歌《藏北是一首诗》是诗人的地理诗学无疑,亦是诗人的诗性的空间拓殖亦无疑,偌大的藏北在诗人的认知中是一首诗,这首诗从“轻盈的绿”“点状梅”“紫色小花”以及一路向北的方向性开始了诗人视觉化的地理叙事,诗人在动,视觉的世界也在动,于是“跨山越海”,花如飞雪,却在诗人的脑袋里生成了“一朵朵离别”的主题,谁会把离别用一朵朵比附,诗人会!哪个人一辈子不是在经历一朵朵生离死别。逝者如斯夫,每一次宏大的历史之迹象之记忆之遗存,在诗人坦然的心中块垒上,只是重复的“又一次”,天上的一朵云无论怎样与地上的山水相遇、化现与纠缠,也只能通过藏北的鱼鹤,把“天地参”的思念刻在历史的遗存实物之上去横跨千年。时间在一次又一次中流逝,空间就在“向北,再向北”中如风如雾弥漫充实着空间延伸凝聚世象的“豹逐鹿”,狮泉河是羌塘汪洋之海的一处显现,卵石是风雾吹卷而来的海贝,还有如此怅辽阔之中巨人、海神诉说的神话(特提斯,一为希腊神话中的巨人和海神,二为地质名词,由爱德华·休斯提出),诗人构织的现实之海与想象之海波浪起伏在天地间的春海。羌塘藏北的天路不同于通往圣域拉萨的路,一望无际的无垠宛如一个装得下世间魂魄的容器,诗人睁开他的上帝之眼,伸开诗意的上帝之手,造了一种叫寂寞的情愫,造了夕阳西下的山头与河谷,造了与万物心有戚戚焉的雷鸣般心跳,也造了一场雨驮在牦牛背上,因为彩虹的回眸戛然而止。宛若屈原问天的诗人总是在追问,附着时间之流的藏北江水,四季轮回,走了千年,走过了五谷丰登与硕果累累,在江水看来也不过一刹那,人世间的事,一件件过又一件件忘,逝者如斯但也不着一物,于是就跑出了千山万水如此之远,跑出了生命不舍昼夜以及如此的不眠心动,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诗人说过:与天地参、与万物齐一的窍门是致良知、是至城汇聚的“心中的善良”,历经“跋山涉水后的微笑”,诗性善意不改,终究不悲不喜,瑕光满身,这是万物修心的法门,也是诗人修诗的领悟——即如青原惟信老和尚“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后来参禅学佛,得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旧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藏北成了诗人入禅的“休歇处”一场进入,一次心物浸染,一个生命的律动,诗人“手执红莲/如梦初醒”,这一时吉曲之滨、仲夏萤虫恍若隔世却也悄然而至。世人都在经历着自己的因果,末了的题记中诗人大概是想起来一个生命在经历了一场灵性的聚散之后,擦干净的明镜台好像从来都没有染过一丝尘埃。
乐说
本首诗前半段没有加入背景音乐,干净安静地听朗读者娜娜妮娅的表达,中间“向北,再向北”段落加入了娜娜妮娅自己的音效,随后慢慢融入的背景音乐用的是老狼和来自乌鲁木齐的“傀儡”乐队一起演唱的一首“一万公里”,这是属于两个男人之间对情感对世界看法的“对话”;傀儡乐队的灵魂人物法茹克的编曲及和声让听者感受到美妙的心灵之旅。
简介
简介
作者
陈琴
■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藏工作15年,热爱诗歌,热爱生命。
/ XUE YU XUAN GE /
简介
朗读者
娜娜妮娅
■ 配音演员、央视中学生频道艺术指导、CCTV“超级星主播”全国十佳指导老师。
■ 「主要作品」影配:《爆裂点》《一闪一闪亮星星》《消失的十一层》《这么多年》《天龙八部之乔峰传》《一盘大棋》《你好,珠峰》《四海》《这么多年》《你是我的春天》《奇门密探》《沉默的证人》《战火中的青春》《五个扑水的少年》等。有声书:《拥王者的女儿》《黄土高天》《卤煮火烧》《隐秘角落》等。广告:伊利、联想智能、中信银行云校e行、海螺沟等。
/ XUE YU XUAN GE /
简介
诗评人
颜亮
■ 西藏大学文学院教师,文学博士,新闻传播学博士后。
■ 曾获2017野草诗歌特等奖;
■ 2017年长篇小说入选“破壳计划”等文学奖项。
■ 作品散见《西藏文学》《诗刊》《中国诗歌》《敦煌诗刊》等刊物。
/ XUE YU XUAN GE /
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