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读诗】 阿里岩画

文化   2024-08-10 10:02   西藏  

雪域萱歌

面朝雪山/向野而生

雪域萱歌

【雪域读诗第493期】

文/赵文慧

朗读/雪琼

评/史映红





阿里岩画


是谁把心里话告诉了石头

从指尖传到心尖

穿过时空隧道说给你我听


语言在冰冷的石头上若隐若现

太阳,月亮,动物,放牧……

还有一段故事从古老走来

多少朝朝暮暮

一块岩石造就了一个家园

石头长出一段祈愿,在风雪里

把六字真言诵读了一遍又一遍

那抑扬顿挫的声音仿佛就在耳畔

又仿佛回到了海水长大的年代

每一个线条紧紧攀附在岩石上

各自有各自的指向


人们走近它

试图从每一个痕迹读懂它的内心

深不可测的语言啊

比马里亚纳海沟还要深

那是时光打磨过的岁月

那是时代追寻过的足迹

那是目光凝聚过的生活

每一个人都能读出自己的心声

慢慢的,慢慢的一块块沉默的石头

在新的时代唱出了嘹亮的歌声




微诗评


 

阿里岩画,先辈心迹

——浅析赵文慧诗作《阿里岩画》



我在西藏工作生活超过20年,故而,很多朋友常用羡慕的口吻说:“你在西藏那么久,应该角角落落都走遍了吧”?其实我有自己的单位,单位有单位的规定,不是说想去哪里就去哪里。就西藏而言,很多地方我并未去过,即便去过,也多是走马观花,匆匆而过。藏东门户昌都我没去过,一些景色奇绝之地,也是心向往之,比如著名的新石器遗址、曾出土大量石器陶器骨器的卡若遗址;比如镶嵌在八宿县的高山堰塞湖、美轮美奂的然乌湖;比如被誉为世界三大冰川之一、也是中国最大海洋性冰川的来古冰川;比如历史悠久、原始手工、被列为国家非物质遗产的芒康盐井盐田等。

阿里,被誉为“世界屋脊”的屋脊,高原之上的高原,虽然内心向往,但也未曾涉足。“无阿里,不西藏”,高耸的阿里,遥远的阿里,景点众多,奇异独特,比如传说美艳、神秘莫测、触达云端的冈若波齐;比如雪峰连绵、清透辽远、碧波万顷的玛旁雍措及拉昂措;比如屹立山巅,遗址遍山,壮观恢弘的古格王朝遗址;还有被誉为“高原奇观,地球秘境,亿万年前的海底世界”札达土林等,常常回到我的梦乡。

有人问探险者,为什么要登山?探险者回答:“因为山就在那里”。如果有人问我,为什么向往阿里?我会说:因为阿里就在那里,就在我心里。

一起品析赵文慧的诗《阿里岩画》第一节:“是谁把心里话告诉了石头/从指尖传到心尖/穿过时空隧道说给你我听”,一种岁月的沧桑感,一种历史的厚重感,一种时空的匆促感扑面而来;连绵的群峰在,群峰之上的崖壁在,崖壁之上的石头在,石头之上的岩画在,一笔一划,一撇一捺,但那些“把心里话告诉了石头”的身影呢?聚精会神,心无旁骛,横平竖直,精描细刻,那些把灵感“从指尖传到心尖”的画师呢?

“语言在冰冷的石头上若隐若现/太阳,月亮,动物,放牧……/还有一段故事从古老走来/多少朝朝暮暮/一块岩石造就了一个家园/石头长出一段祈愿,在风雪里/把六字真言诵读了一遍又一遍”,我无缘见到阿里岩画,但又很多次在西藏其它地方看到岩画,悬崖峭壁或险峻陡坡处,峰回路转处等,岩画除了“太阳,月亮,动物,放牧”,还有天梯、佛像、六字真言、狩猎、祭祀等画面;线条均匀,刀痕流畅,深浅适中,栩栩如生;多少人声鼎沸、其乐融融的欢聚,多少依依惜别、难分难离的告别;多少分工明确、协同作战的狩猎;多少肃穆庄重、场面隆重的祭祀;多少由衷的期许、美好的祈愿,浓缩于岩画,都“在风雪里”,让风让雪让雨让电“诵读了一遍又一遍”,吟诵了上百年、上千年。

“那抑扬顿挫的声音仿佛就在耳畔/又仿佛回到了海水长大的年代/每一个线条紧紧攀附在岩石上/各自有各自的指向”,众所周知,一个曾生活在地球之巅的民族,高寒缺氧,崖险谷深,风雪肆虐,冰霜如剑;在这里他们创造了人类生存的奇迹,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留下无数可歌可泣的传说,留下诸多悲喜交集的故事。无容置疑,先辈饱受了高处的艰辛,极限的挑战,自然的洗礼。特殊的地域环境,特殊的生活方式,造就了他们高贵的灵魂和高洁的气质:不畏艰险,勇往直前,敬天悯人,求真向善。

大大小小的岩画,粗细有致的线条,或繁或简的勾勒,是先辈的事迹,是先辈的心声,是先辈的理想,更是先辈的祈愿,在风中掷地有声、“抑扬顿挫”;在耳畔呼呼作响,管瑟和鸣;“每一个线条紧紧攀附在岩石上”,攀附在高耸入云的阿里,攀附在一个民族的身上,像太阳一样。

“人们走近它/试图从每一个痕迹读懂它的内心/深不可测的语言啊/比马里亚纳海沟还要深”,四季的更迭,时光的流逝,日月的交替,有时候在告别,有时候在重逢。即便有些图案“深不可测”,即便有些符号“比马里亚纳海沟还要深”,但我们深信,先辈们一直期盼政通人和,惠风和畅,幸福安康;一直期许风调雨顺,水草丰盛,六畜兴旺。宋代名家严羽在《沧浪诗话》里言:“诗者,吟咏情性也。盛唐诸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通过赵文慧的诗,能感受到诗人对这片土地曾经生活的先辈的仰望,对他们创造出独特文化的敬重,对先辈适应自然,改变命运,坚韧不拔和不屈不挠精神的讴歌。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工作,多次指示:“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还指出:“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是的,高耸的西藏,神秘的阿里,扑朔迷离的古格王朝,莫衷一是的象雄古国,期待着人们去了解去探索去研究;阿里岩画,这些“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就是最直接最有力的证据,愿我们保护好利用好。



乐说


本首背景音乐选用的是西藏笛子演奏家次旦用雄林演奏的《阿里酒歌》,“雄林”就是竖笛,雄林吹奏出悠扬的曲调,混着高原的风,吹得大地苍茫,天空辽远。音乐空灵,节奏舒缓,余韵绵长,将心情缓缓抚平,如同这高原疏朗开阔。



简介


简介

作者


赵文慧

■ 女,青海共和县人。现就职于阿里地委宣传部。系阿里地区区歌《故乡阿里》,革吉县县歌《美丽的革吉》,歌曲《相约阿里》的词作者。爱好文学,撰写的诗歌、散文发表于人民日报数字传播平台,《西藏文学》《西藏日报》等刊物。


/ XUE YU XUAN GE /



简介

朗读者


雪琼

■ 高级播音主持专业教师资质;资深语言艺术教师。中国教育电视台特约朗读者,中盲协“星光绽放盲人就业计划”公益教师,做客CCTV-3综艺频道《向幸福出发》。


/ XUE YU XUAN GE /



简介

诗评人


史映红

■男,70后,甘肃省庄浪县人,笔名桑雪,藏族名岗日罗布;在西藏部队服役21年;曾在《文艺报》《诗刊》《解放军报》《青年文学》等发表各类作品1000余篇;出版诗集《西藏,西藏》等4部,传记文学《吉鸿昌:恨不抗日死》等,评论集正在出版中;曾就读鲁迅文学院第19届高研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 XUE YU XUAN GE /





更多精彩内容

|【雪域读诗】 藏北是一首诗

|【雪域读诗】月光下的澜沧江

|【雪域读诗】羊卓雍措:始终保持高处的平静


本期《雪域读诗》制作团队:

出 品 人 :萱歌 白玛曲吉

总 编 辑 :乌兰玉珍

栏目主管:吉   子

音乐编辑:吉   子

微诗评总监:影   鸿

制作统筹:王永振

总协调:元旦尖措

录音制作:雪    琼  旦增朗杰

运营:逸   云

本期责编:娓    娓


Xuan Ge

雪域萱歌新媒体工作室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我们希望在诗的原野,在诗的高地用诗的形式把遥远的西藏带到您的身边,用每一个真挚的声音,把西藏咏给您听,期待与您一起触摸西藏的灵魂与温度。我们希望可以让您透过作品感受到西藏人民的真诚、丰富、美好。

雪域萱歌
本平台的宗旨是以传承和弘扬优秀藏文化,倾情传播正能量为己任,让向往西藏、热爱西藏、讴歌西藏的人们走进西藏经典,走入雪域高原历史文化深处,走向蓬勃生长的明天,以真情和时代担当精神共同“触摸西藏的灵魂和温度”。天空虽不曾留下痕迹,但我已飞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