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读诗】走进阿里

文化   2024-07-13 10:00   西藏  

雪域萱歌

面朝雪山/向野而生

雪域萱歌

【雪域读诗第489期】

文/葛芸

朗读/红糖

评/李小平





走进阿里

走进阿里,路途是遥远的

千余公里跋涉

却有很多方式

徒步、骑行、自驾、乘机

而我们用了最平淡的

乘车转机再乘车

却仍把自己交给了颠簸


走进阿里,山峦是挺拔的

高迈耸立云端

却有各种姿态

巍峨、雄壮、坚韧、孤傲

冈仁波齐峰

屹立在群山之巅

圣洁神秘


走进阿里,河流是奔腾的

蜿蜒向前疾行

却也坦荡安然

潺潺、舒缓、湍急、荡漾

映入眼帘的

是古远的狮泉河

一直用不息的爱

滋养着这片贫瘠的土地


走进阿里,天是可以触摸的

蓝天白云轻拂大地

时间变得缓慢

日长、夜短、天低、云淡

最深情的安抚

应是离天最近的阳光给予的

把对地球第三极眷恋的极致

留给了阿里


走进阿里,才知道生命的坚韧和顽强

在这片土地展露无遗

走进阿里,才知道什么是向上的意义

拼搏在这片土地

坚实笃定


走进阿里,隔世的诗意

像那朵孤寂的野花

肆意绽放




微诗评



 天上阿里,且行且吟

——简评《走进阿里》


西藏是世界的屋脊,阿里是世界屋脊的屋脊。阿里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西部,平均海拔4500米,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小的地区之一。这里有苍茫大地和辽阔的天空,有神洁的雪山和蔚蓝的湖水,有翱翔的雄鹰和奔跑的羚羊,还有默默伫立在风中的遗址洞窟,承载了远古记忆的岩画和故事……这片高天厚土孕育了多元文化交汇的绚丽多姿的风景,构成了阿里无与伦比的自然与人文的双重魅力。这里的山川、红柳、牛羊一切都流露着大自然的博大与生命的顽强,触动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的心弦,触发他们对自然、历史、生命等的思考。阿里以独特多姿的地理景观和广博深邃的文化风俗,成为无数文艺家的终极目的和心灵的慰藉处。众多作家来到阿里,书写阿里,如有毕淑敏朴素文字下阿里的神奇和温情,有马丽华诗意文字中对阿里古往今来的娓娓讲述,有巴荒(蔡蓉)富有意象的文字里斑斓的阿里……

梭罗在《瓦尔登湖》说:“我步入丛林,我希望生命有意义。”《走进阿里》这首诗,以凌空的视角,充沛的想象力和重章叠句的结构形式,带领我们走进阿里,去领略阿里独有的地理风貌,神秘的古象雄文化,去探寻自然的奥秘,感悟生命的意义。整首诗字里行间尽显自然的粗犷苍茫之美,生命的蓬勃顽强之美和心灵获得的自由灵动之美。

第一节“走进阿里,路途是遥远的”,诗人说出去阿里的不易。这一段漫长的旅途给诗人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却仍把自己交给了颠簸”。诗人经历的一路艰辛苦难,象征人一生所必须经历的劫难,有了这些劫难生命才会变得饱满厚重,闪现出诗性的光芒。在去阿里的路途中诗人参悟到了这些劫难的真谛,才没有放弃继续前行的脚步,最终达到了最高的高原,人生也在不停地行走中达到了一个更高的高度。由此我想起了诗句“那一年,/我翻遍十万大山,/不为修来世,/只为路中能与你相遇……”

接下来的第二、三、四节分别从山脉、河流、天空等方面来描绘了阿里多维的地理人文空间,把读者带入了一种色彩丰富、内涵、情感浓烈的高原画卷中。当你置身于阿里的虚幻而博大的时空中时,会让你有种虚无缥缈的感觉,你分不清这是一场梦境,亦或是现实,亦幻亦真,意味深长,此景此情只能意会难以言传。诗句“巍峨、雄壮、坚韧、孤傲”“潺潺、舒缓、湍急、荡漾”“日长、夜短、天低、云淡”这些精炼的词语从不同的层面、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形状,描绘出了阿里高原山脉的千姿百态,河流的灵动柔美,天空的蔚蓝寥廓……这些多元景色和谐交融,共同奏出了和美家园波澜壮阔的多声部交响曲。诗人畅游阿里的山水间,获得灵感,受到启示,用美妙的诗句,抒写心中的情志。从中可以强烈地感受到诗人对这片土地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的热爱之情,以及对大自然的赞美和敬畏之情。“古远的狮泉河/一直用不息的爱/滋养着这片贫瘠的土地”“最深情的安抚/应是离天最近的阳光给予的”这些诗句是诗人渺小的生命对大自然敏锐的心灵感应,从自然、生命、万物的延续中,体悟到了大自然的博爱与包容,正因如此,要怀有一颗感恩之心。细细评味,诗中蕴含了一定的生态美学思想。

最后两节,点明了诗的主旨,由阿里的客观形象描写延伸到对于生命精神的哲学阐发上来。“走进阿里,才知道生命的坚韧和顽强”“走进阿里,才知道什么是向上的意义”“肆意绽放”等诗句中折射出诗人对自然、现实、生命的深刻感悟,给人以思想的启迪,充满了理性的色彩,这是与自然建立起和谐关系基础上的哲思。对于整首诗来说,这不仅是思想的升华和艺术的提升,从某种程度讲也让诗中的意象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起来,增强了诗歌的审美张力,提高了诗歌艺术感染力。

这首诗以 “行走”为开头,历经“颠簸”之后,面对阿里高原壮美的时空,绵延的情思油然而生,既有鲜明的个人特征,又包含较为丰赡的社会历史内容,体现出诗人强烈的“还乡”情结。海德格尔认为,诗人写诗是一种“还乡”,引导我们回到的精神的家园。此诗在那些具有强烈地域色彩的意象中,完成了诗人对家园的回归——一个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和谐相处的美好家园。



乐说


本首背景音乐选用的一首由雄林演奏的《阿里酒歌》,“雄林”就是竖笛。雄林吹奏出悠扬的曲调,混着高原的风,吹得帐篷里酒香四溢。远处,连绵起伏的雪山、清澈透明的湖泊点缀着藏西高原广袤的大地,眼前,醇美甘甜的青稞酒沁润着藏族牧民清亮的笑声。音乐空灵,节奏舒缓,余韵绵长,将烦乱的心情缓缓抚平,如同这高原疏朗开阔,这里的人们善良朴实,用香甜淳厚的美酒、动人的音乐,真诚地祝福每一位远道而来的客人。



简介




简介

朗读者


红糖

■ 退役军人,现役警察,全国职工演讲比赛银奖得主,有声语言爱好者


/ XUE YU XUAN GE /



简介

诗评人


李小平

■ 笔名李玛,现居住于拉萨,曾在不同刊物和网络平台发表过诗歌、散文和文学评论。著有诗集《诗意雪域,心灵家园》。


/ XUE YU XUAN GE /






更多精彩内容

|【雪域读诗】繁华

|【雪域读诗】梦回西藏

|【雪域读诗】西藏行


本期《雪域读诗》制作团队:

出 品 人 :萱歌 白玛曲吉

总 编 辑 :乌兰玉珍

栏目主管:吉   子

音乐编辑:吉   子

微诗评总监:影   鸿

制作统筹:王永振

总协调:元旦尖措

录音制作:红   糖

运营:逸   云

本期责编:娓    娓


Xuan Ge

雪域萱歌新媒体工作室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我们希望在诗的原野,在诗的高地用诗的形式把遥远的西藏带到您的身边,用每一个真挚的声音,把西藏咏给您听,期待与您一起触摸西藏的灵魂与温度。我们希望可以让您透过作品感受到西藏人民的真诚、丰富、美好。

雪域萱歌
本平台的宗旨是以传承和弘扬优秀藏文化,倾情传播正能量为己任,让向往西藏、热爱西藏、讴歌西藏的人们走进西藏经典,走入雪域高原历史文化深处,走向蓬勃生长的明天,以真情和时代担当精神共同“触摸西藏的灵魂和温度”。天空虽不曾留下痕迹,但我已飞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