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读诗】古道温度

文化   2024-10-12 10:00   西藏  

雪域萱歌

面朝雪山/向野而生

雪域萱歌

【雪域读诗第502期】

文/才旺尼玛

朗读/李诗婷

评/史映红





古道温度

八廓街

承载着千年的历史

归集着世俗洗心的轮回

一步丈量着生与死

一叩跪拜着慈和悲

千面一心在这里放过了自己

青石板磨去了的心尘

喧闹在平静中找到了归宿

微笑的风幡在感动心中的执念

流浪心在桑烟中回归了家园

来自四面八方

只为见你一面

现在就说要兑现诺言

只在一刹那触摸晨暮奔赴的温度





微诗评


用心触摸八廓街的温度

——浅析才旺尼玛诗作《古道温度》


近几年,我一直为“雪域萱歌”读诗平台撰写微诗评,在这个已创建九年多的读诗平台上,有幸以文会友,认识了不少师长朋友,阅读和解析了很多人的作品,才旺尼玛是平台忠实的关注者创作者和传播者,我多次为他作品写过拙评;他诗作特点是简约隽永,抒情明志,披展胸襟。

众所周知,当下诗坛一直存在着一些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其中有一点,个人认为也是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很多诗人普遍缺失对重大现象的观察和描写能力,缺少对自己和人类命运走向深层次的思悟能力,只是热衷于对生活现象表面的观察和书写:大多沉迷于小情小爱、小花小草的浅显描写,沉迷于花前月下、亭台水榭的简约勾勒,沉迷于楼堂馆所、徜徉山水的自夸显摆,沉迷于推杯换盏、美味佳肴的品尝分享;枯燥乏味,趣味单调,平淡如水式的所谓诗俯拾皆是。相反,那些具有强劲的生存信念,深重的内心苦难,灼热的家国情怀,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在很多人作品里少之又少。令人惊喜的是才旺尼玛作品里有对生命存在与去向的诘问,有对现实生活里诸多现象深层次的察觉与思考,有对生之欣悦与死之悲壮发自心灵深处的慨然叹喟。

一起来品析才旺尼玛诗作《古道温度》,“八廓街/承载着千年的历史”,在藏语中,“八廓”是“中转经道”之意,又名“八角街”,位于圣城拉萨市城关区,是古城拉萨著名的转经道和旅游地标,集宗教、文化、旅游、商业为一体;八廓街围绕着大昭寺,被藏族同胞称为“圣路”,比较完整的保存了古城传统面貌和居住方式,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藏传佛教认为:以大昭寺为中心顺时针绕行即为“转经”,表示对供奉于寺内的释迦牟尼佛像的虔诚朝拜。随着历史车轮的缓缓向前,八廓街逐渐扩展,与大昭寺周围的大片旧式老街区相连,由八廓东街、八廓西街、八廓南街、八廓北街组成多边形街道,共有35条。2009年,八廓街被评为“全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当时评委们给出的理由是:通过相关申报材料以及专家们现场考评,八廓街可以算得上是全国及至全世界最具特色和魅力的历史文化街区;它是历史悠久的城市街区的代表,其中保存29处重点文物和56个古建筑大院,更是西藏社会从古至今发展的缩影。

“归集着世俗洗心的轮回/一步丈量着生与死/一叩跪拜着慈和悲/千面一心在这里放过了自己”,众所周知,栖居于青藏高原的藏族同胞自古以来就有着属于自己的本民族身语意三身的回归,虔诚虔敬谦恭,诚实诚信诚笃,坚毅坚定坚韧,既是人们发自灵魂深处的特质,又是一代代先祖心心念念的告诫;并以“一步丈量着生与死”和“一叩跪拜着慈和悲”的方式,激发和启迪族人悲悯之心与怜恤之心的还原与回归,人们渴望从虔诚的膜拜里,从孜孜不倦的转经中找回一颗感恩戴德、谢忱报恩之心。

“青石板磨去了的心尘/喧闹在平静中找到了归宿/微笑的风幡在感动心中的执念/流浪心在桑烟中回归了家园”,记得自己曾在圣城拉萨时,周末或节假日,去得最多的地方就是八廓街,不急不缓,徐徐而行,东张西望,溜达了一圈又一圈,看到的永远是人流如潮,人头攒动,熙熙攘攘,摩肩接踵;一些信教群众一步“一步丈量着生与死”,一拜“一叩跪拜着慈和悲”,那种清澈清冽的目光,那种质朴坚毅的眼眸;那种不紧不慢的五体投地,能看出他们持之以恒、矢志不移的用信仰洗涤心灵的决心,让人非常震撼;也能看出他们极力昭示呼唤真善美、驱除鞭笞假恶丑的决绝,让人极其难忘。我想对于他们,既是在追忆列祖列宗对远古的记忆,又在传承传递着信仰之帆绵亘不绝,延续不断。

“来自四面八方/只为见你一面/现在就说要兑现诺言”,“丈量”在八廓街上,“叩跪”在八廓街上,五体投地在八廓街上,这些来自“四面八方”的人,用最原始的方式复活慵懒的细胞,用最虔敬的姿势给世俗的精神一个洗礼,丰盈和富足自身最本质的灵魂。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社会生产力的与日俱增,人们贪吃蛇般没有止境的欲望,致使不少地方自然环境不可逆转地被侵蚀和破坏,人们功利意识,金钱至上思潮日趋泛滥,这让很多人充满了忧思。德国哲学家康德曾言:“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中唤起的敬畏和惊叹就越是与日俱增,这就是头顶的星空和内心的道德法则”,故而,这些内心有敬畏的人们,有“道德法则”的人们,用“跪拜”的方式,在“八廓街”“洗心”,在“青石板磨去”积存已久的“心尘”。

这首诗简约轻灵,却潜藏着诗人深沉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在民族文化意识上的自觉,这种自觉是才旺尼玛思悟民族历史感和社会责任感的具体体现,高扬了一种勇往直前的探索思想,讴歌了一种永不沉沦的求索精神。



乐说


本首背景音乐选用的是来自云南的一位藏族音乐人热西.才让旦的一首“灵静”,热西.才让旦从2003年开始至今进行民间音乐采集及收藏整理;2007年出版发行第一张专辑《香格里拉》获年度最佳发烧唱片、最佳世界音乐唱片;2013年出版第二张专辑《一路莲花》获得第14届美国独立音乐大奖“世界传统音乐最佳专辑奖”(Worldtraditional)提名;2015年出版第三张专辑《听见童年》拉萨语童年歌曲;2023年12月末出版第四张专辑《吉祥云》等。



简介


简介

作者


才旺尼玛

■ 1972年7月生,西藏昌都人,现工作于林芝市林草局,先后在巴宜区、墨脱县、米林县 、工布江达县工作 ,系1985年第一批内地西藏班毕业生。


/ XUE YU XUAN GE /



简介

朗读者


李诗婷

■ 职业规划师,爱生活爱旅行。


/ XUE YU XUAN GE /



简介

诗评人


史映红

■ 男,70后,甘肃省庄浪县人,笔名桑雪,藏族名岗日罗布;在西藏部队服役21年;曾在《文艺报》《诗刊》《解放军报》《青年文学》等发表各类作品1000余篇;出版诗集《西藏,西藏》等4部,传记文学《吉鸿昌:恨不抗日死》等,评论集正在出版中;曾就读鲁迅文学院第19届高研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 XUE YU XUAN GE /






更多精彩内容

|【雪域读诗】山花烂漫——礼赞张桂梅

|【雪域读诗】达美拥雪山三章

|【雪域读诗】六月飞雪


本期《雪域读诗》制作团队:

出 品 人 :萱歌 白玛曲吉

总 编 辑 :乌兰玉珍

栏目主管:吉   子

音乐编辑:吉   子

微诗评总监:影   鸿

制作统筹:王永振

总协调:元旦尖措

录音制作:李诗婷

运营:逸   云

本期责编:娓    娓


Xuan Ge

雪域萱歌新媒体工作室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我们希望在诗的原野,在诗的高地用诗的形式把遥远的西藏带到您的身边,用每一个真挚的声音,把西藏咏给您听,期待与您一起触摸西藏的灵魂与温度。我们希望可以让您透过作品感受到西藏人民的真诚、丰富、美好。

雪域萱歌
本平台的宗旨是以传承和弘扬优秀藏文化,倾情传播正能量为己任,让向往西藏、热爱西藏、讴歌西藏的人们走进西藏经典,走入雪域高原历史文化深处,走向蓬勃生长的明天,以真情和时代担当精神共同“触摸西藏的灵魂和温度”。天空虽不曾留下痕迹,但我已飞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