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读诗】阿索乡的赛马

文化   2024-11-09 10:00   西藏  

雪域萱歌

面朝雪山/向野而生

雪域萱歌

【雪域读诗第506期】

文/张钊

朗读/小猛

评/史映红




阿索乡的赛马


这场赛马一定发生在

我们的时空之外

我们的车岔进梦境

在云端,我见证了这场赛马

在梦中,我见证了这场赛马

梦醒了,我恍惚在手机相册里

发现了这场赛马

我告诉看过视频

和照片的人们


这场赛马一定发生在

我们的时空之外




微诗评


马在诗行间驰骋

——浅析张钊诗作《阿索乡的赛马》


众所周知,很多身处农牧区的人们,马是朝夕相处的伙伴和形影不离的朋友,故而又称“马背上的民族”。在青藏高原,遍布着许多肥沃的草场,这些地方大都有悠久赛马的传统和历史,比如藏北赛马节,江孜赛马节,当雄赛马节,定日赛马节,那曲赛马节等。也就是说,在藏民族很多传统的节日里,通常要穿插赛马这项比赛,这是建立在人们对马的浓郁感情基础之上的,是广大农牧民在长期劳动中创造的具有民族特色的赛马文化。

藏民族的赛马与人们传统信仰有直接关联,众所周知,藏民族的信仰虔诚而笃定,坚毅而执着,坚贞而果毅,尤其是以藏传佛教为载体的文化内容,已成为藏民族主体传统文化的构成部分。赛马是藏民族历史文化和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传统娱乐方式。在赛马节上,通常还要穿插射箭等比赛项目,故而,赛马文化无疑还包含着对英雄的崇拜:比如对英雄格萨尔,这位曾诞生于青藏高原的英雄,他抵御外敌入侵、捍卫本土,他开疆拓土、创建岭国,他运筹帷幄、战功卓著;他为民族利益做出过巨大贡献,因此千百年来,深受广大人民的颂扬和称道。所以青藏高原诸多地区举办的赛马节,又是力量与智慧,勇敢与无畏、胆识与魄力的展现,优胜者不仅是衡量勇士的价值标杆,更是人们崇尚英武英勇、果敢果毅精神的诠释;是游牧民族传承不息的剽悍之气,阳刚之气,勇猛之气的锤炼和锻造。

再则,马与藏民族在物质追求和精神渴望上紧密联系在一起。人们对马的感情是浓烈和醇酽的,马是藏民族心中的知己,人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如放牧、远行、婚嫁迎娶、走亲访友等,都要骑上他们心爱的骏马。赛马更是藏民族娱乐生活的主要方式,思想之重视,装扮之考究,速度之比拼,竞争之激烈,胜利之喜悦,为人们节日增色不少;可以说,赛马已成为藏民族最持久、最普遍、最喜爱的群众性活动。

返回来品析张钊诗作《阿索乡的赛马》,“这场赛马一定发生在/我们的时空之外”,这两句给我们印象是诗人与“这场赛马”的邂逅是不期而遇的,是悄然而至的,给读者一个意识上的悬念,或者说惦记,有一种忍俊不禁地想探究的想法,有一种刨根问底的冲动。

“我们的车岔进梦境/在云端,我见证了这场赛马/在梦中,我见证了这场赛马”,通过这三句,我们不难看出“阿索乡”是偏远的,像传说中的桃花源,需要千寻百找、千折百回才能到达;也能看出“阿索乡”是高耸的,高耸的就在“云端”,但“阿索乡”又是美丽的,美丽的出乎人们的预料,美丽的像是“岔进梦境”;不由得你的思路还在延续:人们熙熙攘攘、摩肩接踵,人们身着节日盛装,露出欣逢盛会的欣悦;人们群情激昂、为精彩纷呈的赛马加油喝彩、鼓劲呐喊。参赛骏马和选手自然成为关注的焦点,跃跃欲试又全力以赴;你追我赶又争先恐后。这几句看似并不特别的走笔,却折射出诗人的高明,把“阿索乡”这一秘境的美丽与静谧,把草原牧区人民的热情豪放与剽悍勇敢,把赛马现场的热闹喧哗与热烈欢腾加以呈现。

“梦醒了,我恍惚在手机相册里/发现了这场赛马”,赛马现场的热闹空前,赛马选手的精彩表演,对“阿索乡的赛马”的不期而遇,在似梦非梦中,在似醒非醒里,表达诗人对“这场赛马”印象的深刻与难忘,似乎还有对下一场“赛马”的期许。“我告诉看过视频/和照片的人们”,这两句称画龙点睛也好,叫一语破的也罢,整首诗使用“时空之外、岔进梦境、在梦中、梦醒了、恍惚”等词语,让这首诗情境描写显得扑朔迷离,真伪莫辨,直到“我告诉看过视频/和照片的人们”,给读者一个昭然若揭和真相大白。是的,诗人走近“阿索乡的赛马”,观赏“阿索乡的赛马”,怀恋“阿索乡的赛马”,终于,诗人又让“阿索乡的赛马”成为一首诗。

清朝名家许印芳在《诗法萃编》里曾言:“盖诗文所以足贵者,贵其善写情状。天地人物,各有情状。以天时言,一时有一时之情状;以人事言,一事有一事之情状;以物类言,一类有一类之情状。诗文题目所在,四者凑合;情状不同,移步换形,中有真意”。大意为:客观事物是复杂的,文章笔法和表现方式也应该多种多样。张钊的这首诗从角度、语言、走笔和表达方式都比较独特,通篇给读者葆有悬念与牵记。反复阅读,这个悬念与牵记诗人似乎没有给你,但在细品慢嚼中,在掩卷遐思中就会发现,“阿索乡的赛马”曾在我们读过的书本里,曾在我们观看的影视剧里,也在我们脑海的积淀与想象里。



乐说


背景音乐选用的是竹笛演奏家多吉演奏的一首山歌,旋律悠长舒展,节奏平和舒缓,并不像其他山歌那样跌宕起伏,而有一份独特的质朴淳厚之感。这是世界之巅的包容和厚重,就像这里的人一样,个性淳朴、心性宽广。



简介


简介

作者


张钊

■ 法学博士,分别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国防大学、社科院研究生院。

■ 2003 年 2 月,报告文学《枪手的童话与现实》发表于《解放军文艺》杂志,获得第九届全军文艺新作品三等奖;2012 年 12 月,短篇小说《太原的早晨》发表于《锺山》杂志,后入选《2012 中国最佳短篇小说》(主编王蒙、编委及分卷主编林建法);2013 年 6 月,长篇纪实散文《育婴记:宝宝身边的银发宝藏》由新华出版社出版,入选“全国教师暑期阅读推荐书目”;2020 年 1 月,长篇小说《沙漏里的人》由花城出版社出版。


/ XUE YU XUAN GE /



简介

朗读者


小猛

■ 籍籍无名的文字搬运工,默默无闻的诵读小白咖。用声音温暖四季,用声音斑斓世界。


/ XUE YU XUAN GE /



简介

诗评人


史映红

■男,70后,甘肃省庄浪县人,笔名桑雪,藏族名岗日罗布;在西藏部队服役21年;曾在《文艺报》《诗刊》《解放军报》《青年文学》等发表各类作品1000余篇;出版诗集《西藏,西藏》等4部,传记文学《吉鸿昌:恨不抗日死》等,评论集正在出版中;曾就读鲁迅文学院第19届高研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 XUE YU XUAN GE /





更多精彩内容

|【雪域读诗】黄河——写给母亲河的歌

|【雪域读诗】羌塘草原美如画

|【雪域读诗】荷的史诗


本期《雪域读诗》制作团队:

出 品 人 :萱歌 白玛曲吉

总 编 辑 :乌兰玉珍

栏目主管:吉   子

音乐编辑:吉   子

微诗评总监:影   鸿

制作统筹:王永振

总协调:元旦尖措

录音制作:小    猛

运营:逸   云

本期责编:娓    娓


Xuan Ge

雪域萱歌新媒体工作室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我们希望在诗的原野,在诗的高地用诗的形式把遥远的西藏带到您的身边,用每一个真挚的声音,把西藏咏给您听,期待与您一起触摸西藏的灵魂与温度。我们希望可以让您透过作品感受到西藏人民的真诚、丰富、美好。

雪域萱歌
本平台的宗旨是以传承和弘扬优秀藏文化,倾情传播正能量为己任,让向往西藏、热爱西藏、讴歌西藏的人们走进西藏经典,走入雪域高原历史文化深处,走向蓬勃生长的明天,以真情和时代担当精神共同“触摸西藏的灵魂和温度”。天空虽不曾留下痕迹,但我已飞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