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萱歌
面朝雪山/向野而生
雪域萱歌
【雪域读诗第487期】
文/单增罗布
朗读/党心
诗评/史映红
梦回西藏
梦回象雄
联想一个与神共舞的传说
从一夜消逝的古格王朝
到自然鬼斧下的扎达土林
是众山之王的冈仁布切
同与之相应的玛旁雍错
这就是天上阿里
海拔不再证明它的高度
唯有刚毅来铸就它的魂
梦回羌塘
瞭望藏北草原
是驰骋在莽原的红鬃栗马
是炊烟升腾下的朵朵屋帐
来斟满一杯咸甜的酥油茶
听一首无尽的格萨尔史诗
这是场时空交错里的邂逅
抬望眼
梵高的星空近在咫尺
近在藏北高原徐徐展开
梦回山南
南山后的山南
开启雅砻文化的聚宝盆
从傲然屹立的雍布拉康
同第一位赞普俯瞰王朝
见证第一座村庄与第一亩青稞的诞生
讲述第一部经书与第一座庙宇的缘起
去泽当山脚寻找那只被观音点化的猕猴
或许它早已幻化人形
谁知与我们擦肩
梦回拉萨
登顶千年的布达拉宫
与南海普陀洛迦遥相呼应
这是民族智慧的集大成
不禁心生感叹肃然起敬
走进八廓古街
诉说一位少年的传奇
唯有玉树临风的诗人——仓央嘉措
走进大昭寺
在千万盏日夜不息的酥油灯里
在此起彼伏的梵音妙唱中
在沁人心脾的香火缭绕间
端坐着二千五百年前的悉达多太子
他接迎八方宾客倾听祈愿
他笑看古今架起今生与来世的桥梁
梦回昌都
西藏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
金戈铁马斩荆棘
冰刀铠甲破雄关
浴血金沙青年魂
箪食壶浆迎解放
只为人民送安康
这是十八军战士们的野战日志
当崇山峻岭间回荡马的嘶鸣和茶的清香
当千年的盐田再次把大地染得通红时
酥油茶里又多了几分咸甜和怀念
让我再次醉倒在雪域大地
如梦中续写西藏
微诗评
以梦为马,回到家乡
——浅析单增罗布诗作《梦回西藏》
美籍波兰诗人米沃什在回忆录里说:“我到过许多城市,许多国家,但没有养成世界主义的习惯,相反,我保持着一个小地方人的谨慎”。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在《海德格尔谈诗意地栖居》里言:“接近故乡就是接近万乐之源。故乡最玄奥、最美丽之处恰恰在于这种对本源的接近,绝非其他。所以,唯有在故乡才可亲近本源,乃是命中注定的”。
这样看来,对每一位作家诗人而言,出生于斯成长于斯生活于斯的家乡,在他心目中地位如何?怎样把家乡小心翼翼的在内心存放?这是一个永远无法绕开的书写主题。于诗仙李白而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是游走天涯,孤独望月的落寞;于诗圣杜甫而言,“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起,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是一种漂泊不定,颠沛流离的凄楚;于李商隐而言,“滞雨长安夜,残灯独客愁。故乡云水地,归梦不宜秋”《滞雨》,是一种夜雨昏灯,归期遥遥的等待;于余光中而言,“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乡愁》,是一种望眼欲穿,望穿秋水的凄恻。
单增罗布诗作《梦回西藏》是一首溢涌着对家乡真挚真诚、真情真爱的作品;是一首回荡着对家乡浓浓眷恋、高亢称颂的作品;是一首给我们丰富充裕、又充满想象审美余韵的作品。
第一节,“古格王朝”的“一夜消逝”;“扎达土林”在“自然鬼斧下”的千凿万刻;作为“众山之王的冈仁布切”“同与之相应的玛旁雍错”比邻守望,向我们扑面而来,似乎有雷霆万钧气势,有气吞山河的壮观。
亘古洪荒、讳莫如深、变幻莫测的阿里;不可捉摸、苍茫空灵、“与神共舞”的阿里;不同凡响、卓然不群、特立独行的阿里;精神上纯净、地域上高远、宗教上虔诚的阿里,声势浩大的出现在我们脑海,巍然屹立,猎猎作响,久久回荡。
第二节,单增罗布通过“瞭望、红鬃栗马、炊烟升腾、朵朵屋帐、斟满、酥油茶、格萨尔史诗、梵高的星空近在咫尺”等描写,一幅只属于高原牧场的景致铺排在你我面前:红鬃栗马快速奔跑、纵横疾驰的草原;牦牛和羊群走走停停、恬静悠然的草原;炊烟徐徐升腾、屋帐错落散布的草原;酥油茶咸甜适宜、醇香飘逸的草原;格萨尔史诗传唱不息、浑厚回荡的草原。
“这是场时空交错里的邂逅”,是荡涤心灵、清新养眼的高原画卷;是色泽分明、美轮美奂的人间仙境。草原牧民热情好客,纯朴厚道,不管认不认识,总会为你“斟满一杯咸甜的酥油茶”;草原牧民对传统文化、祖辈教诲理悟深透,格萨尔史诗家弦户诵,传唱千年;草原牧民天性浪漫,欢乐的锅庄悠扬的牧歌如影随形,时刻相伴。
山南是一部厚重的书,每一页都是灿烂文化,山南是“开启雅砻文化的聚宝盆”,西藏历史上第一位赞普,第一座宫殿,第一座村庄,第一块青稞地,第一部经书,第一座庙宇,第一批僧侣,第一部藏戏和最大的藏王墓群都在这里。有“无山南,不西藏”之说。本节诗人如数家珍,对“雅砻文化的聚宝盆”里珍奇异宝加以展现,烘托出藏民族璀璨文化的古老,藏族先民的智慧勤勉,以及在漫长发展过程中,历祖历宗表现出不屈不挠和勇往直前的开拓精神。
第四节诗人尽情展现拉萨这座古老城市的无穷魅力,人类建筑史上的瑰宝布达拉宫;“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八廓街;名扬四海的诗歌天才、宗教领袖仓央嘉措;金碧辉煌的大昭寺里,“端坐着二千五百年前的悉达多太子”等。文化与历史,艺术与宗教,古老与现代,传承与发展都在圣城激情交汇,“时空交错”,相互交融,熠熠生辉,繁荣和谐。单增罗布诗歌里的圣城拉萨,用美丽热忱的笑脸,“接迎八方宾客倾听祈愿”;用博大宽广的胸襟,宏阔高远的气度,繁荣昌盛的景象,“架起今生与来世的桥梁”。
结尾:“西藏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昌都;“十八军战士们”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的昌都;“马的嘶鸣和茶的清香”回荡千年的昌都;“千年的盐田再次把大地染得通红”的昌都;金沙水拍、澜沧汹涌、怒江咆哮的昌都;日新月异、蒸蒸日上、勇毅前行的昌都,让我们不得不翘首仰望,心生向往。
诗作《梦回西藏》,诗人写充满神性、众人膜拜的阿里,写绿意盎然、牛羊遍野的羌塘,写文化厚重、古朴深邃的山南,写雄伟宏阔、大气磅礴的拉萨,写红旗漫卷、特色独具的昌都。抒发了诗人对家乡的情真意切与深厚情感,表现出诗人与家乡不可割裂的血脉牵系;这种乡土情结不仅是诗人与家乡的联系,更是诗人与文化、与血缘、与基因的联系。
在字里行间,诗人描写家乡,梦回西藏,以游子的款款深情,以儿女对父母般的崇敬,寄予真挚的仰望,绵密的凝思,轻柔的抚摸。
舒展自然的表达,流畅明快的走笔,既能触及我们柔软的内心,还拥有多重意蕴和境界指向。
乐说
本首背景音乐选用的风潮音乐在1998年推出的一盘专辑《西藏音乐文化入门》中的一首“藏北高原”。风潮音乐是1988年由杨锦聪创立,以「生活的.自然的.心灵的」为核心,提供高质量的音乐内容,企制与发行类型多元,包括大自然音乐、世界音乐、当代演奏音乐、少数民族音乐、台湾原住民音乐、跨界音乐、新世纪音乐等多元类别,其中开创的“大自然音乐"系列更默默引领了"聆听大自然声音“的潮流。
简介
简介
作者
单增罗布
■ 1996年生于西藏拉萨,毕业于西藏民族大学。曾荣获《西藏文学》走进高校“掘文杯”奖,感动中国诗词奖,第四届十大仓央体诗人奖。
/ XUE YU XUAN GE /
简介
朗读者
党心
■ 陕西淳化人,艺术学硕士,留韩教育学博士。美声男高音,朗诵爱好者,曾在西藏某高校工作。
/ XUE YU XUAN GE /
简介
诗评人
史映红
■男,70后,甘肃省庄浪县人,笔名桑雪,藏族名岗日罗布;在西藏部队服役21年;曾在《文艺报》《诗刊》《解放军报》《青年文学》等发表各类作品1000余篇;出版诗集《西藏,西藏》等4部,传记文学《吉鸿昌:恨不抗日死》等,评论集正在出版中;曾就读鲁迅文学院第19届高研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 XUE YU XUAN GE /
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