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萱歌
面朝雪山/向野而生
雪域萱歌
【雪域读诗第504期】
文/李超
朗读/旦增多吉
诗评/普布昌居
羌塘草原美如画
一片悠远的梦境,在雪域深处闪烁
草原上的风,轻轻吹过,寻觅着生命的足迹
高山、湖泊、冰川与温泉
共同编织着画卷,吹拂着梦想和希望
带来了格桑花的芬芳和牛羊的欢歌
清晨的露水,滋润了每一片草尖
夜晚的星辰,点缀了无垠的天幕
雄鹰在辽阔胸怀中展翅翱翔
昆仑、唐古拉、冈底斯环绕四周
微风轻拂,带走世间尘埃,唤醒草原灵魂
金色阳光洒落, 照亮了每一寸山河
湖泊如明珠般镶嵌, 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这里是绿的海洋,风的旋律
每一缕风,每一滴水,都是纯净的天堂
山脚下的冰川,如银色河流,流淌着岁月沧桑
秃鹫在上空盘旋,判断着生命的轮回
羌塘,请允许我留下,用沸腾如火的热情
紧贴普若岗日冰川远古苍凉的胸膛
守望那盏灯火和远处毡房里的牧羊姑娘
把灵魂留在这里,与草原同在
微诗评
羌塘韵,草原画
李超的这首《羌塘草原美如画》以细腻的笔触和饱满的情感,诗意抒写了羌塘草原夏季绚丽多彩的美景。
羌塘在西藏北部,平均海拔超过4500米,地势高亢而开阔。有着广袤的草原,是中国五大牧场之一。
李超的这首诗开篇,便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悠远的梦境。“草原上的风,轻轻吹过,寻觅着生命的足迹”,“风”化身探寻生命奥秘的使者,带我们阅览羌塘“高山、湖泊、冰川与温泉共同编织的画卷”,听闻“格桑花的芬芳与牛羊的欢歌”,视觉与听觉产生的美此刻交相辉映,展示出大美羌塘的无限生机与活力。
诗歌第二、第三小节,诗人从不同的时空维度为我们一一展示羌塘的美:“清晨的露水”和“夜晚的星辰”,选取不同的时间维度描写了草原的纯静;羌塘是鹰的天堂,诗人转移视线,仰视“雄鹰在辽阔胸怀中翱翔”,展示出这高原生灵的矫健身姿;羌塘山脉众多,诗人远望“昆仑、唐古拉、冈底斯环绕四周”,连绵起伏,积雪覆盖,展现羌塘草原的雄伟与壮阔。而每一阵“微风轻拂”,都能“带走世间尘埃,唤醒草原灵魂”,则赋予羌塘以神力。每一个身处羌塘草原的草原的人,在这里都能感受到净化心灵的力量。
羌塘还有“金色阳光”、“湖泊如明珠般”、一望无际的草原,仿佛“绿的海洋”,诗人集合了最美的词藻描绘草原的美好。“山脚下的冰川,如银色河流”,记录了草原的岁月沧桑,加强了羌塘草原的历史厚重感。“秃鹫在上空盘旋,判断着生命的轮回”,又增添了草原神秘的哲学意味。我们常说,文学写作中常见的景为情设,情为景发,情景的交融,其中凝聚了写作者的深情,这首诗也不例外。静穆的普若岗日冰川虽然依旧保持着“远古苍凉”,但诗人愿意用“沸腾如火的热情”紧贴她,字里行间充满了热爱与敬畏。“守望灯火和牧羊姑娘,把灵魂留在这里,与草原同在”更像是铿锵有力的誓言,将整首诗歌的情感推向了高潮,体现了诗人对羌塘草原深深的眷恋。
李超的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羌塘草原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生命的感悟,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羌塘草原的美丽与神奇。
乐说
本首背景音乐选用的是西藏“雄林(竖笛)”演奏家多吉演奏的一首“羌塘好地方”,藏北高原,藏语称作“羌塘”。笛声时而悠扬温和,起伏间就像藏北高原上连绵雪山温柔的曲线,充满了抒情的意味。亘古吹拂的风将笛声带到藏北高原深处,诉说无尽的赞美和热爱。
简介
简介
作者
李超
■ 中共党员,1995年1月生,山东潍坊人,硕士研究生学历,毕业于马来西亚理工大学。现任那曲市作家协会副主席、那曲市融媒体中心办公室副主任,曾在英国、西班牙、马来西亚等国家留学和进修,出版文集《跨越山和海》,参与编写《诗词今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小学版、初中版、大学版)等多部著作。
/ XUE YU XUAN GE /
简介
朗读者
旦增多吉
■ 拉萨市融媒体中心主持人
/ XUE YU XUAN GE /
简介
诗评人
普布昌居
■ 西藏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西藏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鲁迅文学院第26届高研班学员。
/ XUE YU XUAN GE /
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