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散文】漫漫雪域 如歌如吟

文化   2024-11-23 10:00   西藏  

漫漫雪域 如歌如吟

文/ 文心

世人遥想西藏,想到的多是峭拔连绵的雪峰以及那被冰雪覆盖的茫茫大地。可拉萨,却是不常下雪的。

自秋日起,艳阳总是一泄千里般倾洒在这被称为“日光之城”的古城及周边,映照得高悬的叶片灿灿亮、晶晶黄,浓墨重彩油画一般。即便是入了冬,无论是天、地抑或乡村城廓也总有浓丽的色泽,蓝的、红的、黄的、棕的,一片片、一簇簇,抑或是连绵至天际无边,美艳得摄人心魄。

每年冬春还是要下几场雪,或是染白了周遭的山,或是在阳光下消融于无形,这雪总会润泽了干涸已久的土地与心灵。

因此,偶遇大雪,总会在记忆里留下较深的印迹。尤其是,那个雪夜……

 

还记得那个冬日的傍晚,匆匆忙吃过晚饭就赶往录播间去赶制萱姐的诗,西边那抹光已然消隐不见了,天地萧瑟,冷风席席。时值雪后,地上仍是厚重积雪,踩踏处露出点点灰白石板。房间内寒气袭人,裹紧厚衣还是冷,就这样,开始了工作。

诗名至今记得,是《藏北草原 轮回的远方》。背景是神秘园的配乐,因为有些年头了,乐名已经记不清楚,记忆里该是恬静悠远的,苍茫中有悲意。

此次所选与诗意也算应合。因做惯了直播,对于录制,实算不得熟稔。机器算是会用吧!但具体操作起来着实让人头疼,以我之技艺,也只能强勉将声音搁进去,只得摸索着录制门道,开始剪辑我需要的音乐部分。四分多的音乐需剪成两分左右的背景乐,剪这块儿贴那块儿,上一段下一截之间必需不露痕迹,还得淡入浅出……

就这样一顿操持,手忙脚乱,不是这里出错就是那里有问题,总之乱七八遭,忙到近九点,还没成个形。冷汗都要逼出来了,也正是房内冰寒,才硬生生将汗锁在体内,不然内外交困,更令人如堕冰窟了。

正急忙间,萱姐打来电话来问询结果,听得尚未完成,便说现在过来与我一同录制。其实她来对于结果并无不同,反正是不熟悉不熟练。但一人在这逼仄的房内久了,对她的到来也存有期盼,好歹有人陪说说话,或许可以缓解焦躁烦郁。

每次见萱姐总是干脆利落,此番亦然,着藏式特色外装,看那衣袂间的飘乎劲儿,就知道里衣也并不累赘,这使里外裹了数层的我精气神儿便显得逊色几分。

两人闲聊几句便投入录制中,依然是重复先前的程序,当然是摸索着来的。有人相伴,纵使底气不足,情绪却被调起,原先枯燥的程序此时也有了趣味。细细剪专注听慢慢品……终于,还是成了。

两人大喜过望,又开始了下一步录制。

我实是不懂什么插入、压混这等细致活,无奈之下,只得播放配乐的同时就着音乐朗读,又是一番折腾,一遍不行再来一次,反反复复十数次终于录成了,然后在两人共同的意见下选出其中一版做为终版。长嘘口气,心里一阵轻松。

 

临走时照常理还是要再听一回的。

萱姐讲究。要注重气氛的烘托。说到此,不得不略提几句旁外话——多年前几位姐妹吃涮羊肉,席间众人情绪酣畅,都算是跟文化相关的人,萱姐便提议,我们依次读首诗吧!既是吟诵,无配乐便少了些韵味,正思索间,萱姐却从不大的包里摸索出个小音箱来,顿感愕然……难道,这姐姐随时都装备得如此齐整吗?惊愕间更是钦佩不已,这是把诗歌艺术真正融入到生活里了啊!如此行事,怎一个热爱了之?都可以称做痴迷了!不仅如此,萱姐手机里还存储了不少音乐,藏地汉式西乐应有尽有。随意挑捡,最终几人选了一首名为“雪儿达瓦”的配乐,连上蓝牙,旋律辽远悠扬,很是好听。

自此后,知道了萱姐随身音响是标配,如同多年后,无论何处,身上总携一把“扎木念”一般,一隐一扬,也只是琴无法缩小隐藏而已。

如此,萱姐听诗读诗对于气氛的渲染这一块可见一斑。

于是,在萱姐的要求下关了灯,将两人封闭在这窄小幽暗的环境里,只余心无限放大,亦有耳道澄澈清灵。

   

此时天地寂然,四壁无声,房内光线昏沉,稍远处黑暗深遁,只余眼前那小小的显示屏透着点点绿色幽光,使人的心顿时浸入一种空茫寥远的意境里。神秘园空灵的乐声由远及近,前奏过,人声应乐而出:

 

总是在无意间

步入你沉寂的雪野

史前的蹄痕

路和我的视线交织

……

剪辑过的背景音恰到好处,婉转低沉、起伏昂扬基本都应合了诗意:

……

不愿冻结的泪水

振翅无垠的假想

朝圣和欢愉

在繁华似锦中剥落

成为

一茎草的草原

一生的爱恋

轮回的远方

……

此诗并非萱姐代表作品,然而,此时、此地、此境、此情却被我们听出了极致的情思来。两人均深深沉浸于诗与歌、声与情的美妙意境中。

开灯,出门,告别,心底仍在回味着在黑暗里倾听时内心的感动。

已经深夜,四处一片萧索,雪将化未化时最是冷得刺骨。冬夜并无风,树梢枝头不动,那股寒意却丝毫不见少。此时,心却是暖的,那是被艺术之美深深环围所产生的温暖,这股暖意萦绕周身,伴我走向归家的路。

 

此诗初时发在名为“萱歌”的公众号上,后来更名为“雪域萱歌”,主打栏目名为“雪域读诗”。多年来,我也陆续为平台录制过多首作品,其大多超越那首“轮回的远方”,却再也不及那个冬夜所带来的震颤。

或许,因时因景,对人的激发与触动也是不同的罢!也因此,对那晚的记忆尤为深刻。

 

萱歌的诗大多豪迈深邃,如:“天空没有死亡。雪花的内心就是高原的冬季,当寒风成为冰川,雄鹰会鸣叫,月光在寂静地歌唱。”、“即便岁月的创痛已经扭曲了你的衰老,你就这样以千年万年的悲凉每天淌过日月干渴的心房,迅疾地飞散。”等。

当字与句进入眼睛,循着文字追索品咂,常将人至身于广袤荒原,四野远顾,宇宙寂寥,八面洪荒……若闻远处羌笛悠悠,引人万古遐思。由此可见萱姐心性,不再拘泥于一时一处,眼界投向远空,胸襟自然阔达、豁达。这瘦小女子,有着天地同慨的心境。

偶有情思绵长,柔情婉转。如:“眺望阿妈煮热的酥油茶,帐篷支起春意,丛林入我心怀。”、“逆着河流的嘴唇,走过青稞摇荡的金色村庄,草茎的宁静。”又使我们看到做为女性生而俱之的温柔与情思……

 

“雪域读诗”专以推介西藏及与藏地相关诗人的作品,以文字、声音、诗评的方式呈现,也以此聚拢了一大群热爱诗歌与文学的友人,可谓为西藏的文学事业发展尽了自己的一番心力。

每每相聚多为萱姐召集,多为熟识旧友,大家话话家常谈谈计划理想,当然,诗歌的主题是必不可少的,酒酣耳热,萱姐都会依旧拿出她那不断推陈出新的音箱,诸人随音乐或吟或唱或舞,无疑给聚会又增添了一份情致。

萱姐退休已有数年,她的身与心却从未离开,每年无数次回藏,每回必邀大伙儿小聚,一切与往日并无不同,只是近年来多出一把“扎木念”相随左右——那可是萱姐仅凭数月便掌握了弹奏技巧的,内心自有一份得意与自喜。席间,萱姐“叮叮咚咚”拔弄琴弦或佐歌或伴舞,虽说琴技与专业人士相较或稍显生涩,但已能完满无误地担负起伴奏的职能了。大家齐声而歌,群起共舞,让即将离散的相聚掀起一阵又一阵的高潮……

 

萱姐将日子过成了一团火,燃烧了自己也照亮了他人。火焰浇筑心胸,在体内熊熊燃烧着、沸腾着,光照着自己今后的路,同时也追逐着远方更耀眼的光茫。

如今的时代,各种媒介载体异彩纷呈,碎片化的信息汹涌进入人们的生活,娱乐消遣的方式太多,文学乃至文化精神似乎离人越来越远了。在西藏,在拉萨,还有这样一些人,能于喧嚣中沉下来心来,潜进内在的底层,思索、探寻并展现着那一刻灵与魂的感悟,这种体验或许是任何娱乐都难以比拟的。这份源于内心的触动予人激情,给人抚慰,甚至使人战栗,激越时击掌拍案,动情处喟然落泪,人世沧桑、雪月风华一一在眼前心尖流淌,使人在这种审美过程中领略到真与美的体验,在感悟与体味中获得长久的满足与享受。

这或许就是文学带给我们的深层涵义。

 

萱姐已经语意上离开了西藏,但她在藏地是留有深刻足迹的。

她的作品已经载入西藏当代文学史册。

但无论是如雪山长久或是最终如云烟飘散,说句玩笑话——在熵增定律下没有什么可以永存,一切终将消亡。当然这个形容太过阔大了。从微观角度讲,生命的意义不就在于经历的过程吗?我来过、行走过、感悟过、吟诵过、歌唱过……此生足矣!况且,她的西藏经历太过精彩耀目,对于一个人来说,生命还有憾事吗?

她知晓或不自知,她自己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成了一道光、一株火种,人都是趋光而行的,远近,必有人会随着这抹光与她一道逐光而行、逐梦而行。

如此,甚好!

作者


文心

西藏广播电视台主持人,作家。曾长时间主持谈话类节目今夜有约,现如今从事新闻工作。出版散文集《时间的河》《阳光之城》,小说《藏爱》。


本期【雪域散文】制作团队:

总 编 辑 :乌兰玉珍

本期责编:娓    娓

雪域萱歌

触摸西藏的

灵魂和温度

雪域萱歌
本平台的宗旨是以传承和弘扬优秀藏文化,倾情传播正能量为己任,让向往西藏、热爱西藏、讴歌西藏的人们走进西藏经典,走入雪域高原历史文化深处,走向蓬勃生长的明天,以真情和时代担当精神共同“触摸西藏的灵魂和温度”。天空虽不曾留下痕迹,但我已飞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