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239《苏秦从燕之赵始合从》

文化   2024-11-28 17:51   河南  

《战国策》239《苏秦从燕之赵始合从》

刘向
苏秦从燕之赵,始合从,说赵王曰:“天下之卿相人臣,乃至布衣之士,莫不高贤大王之行义,皆愿奉教陈忠于前之日久矣。虽然,奉阳君妒,大王不得任事,是以外宾客游谈之士,无敢尽忠于前者。今奉阳君捐馆舍,大王乃今然后得与士民相亲,臣故敢献其愚,效愚忠。为大王计,莫若安民无事,请无庸有为也。安民之本,在于择交,择交而得则民安,择交不得则民终身不得安。请言外患:齐、秦为两敌,而民不得安;倚秦攻齐,而民不得安;倚齐攻秦,而民不得安。故夫谋人之主,伐人之国,常苦出辞断绝人之交,愿大王慎无出与口也。

“请屏左右,曰言所以异,阴阳而已矣。大王诚能听臣,燕必致氈(zhān)裘狗马之地,齐必致海隅鱼盐之地,楚必致橘柚云梦之地,韩、魏皆可使致封地汤沐之邑,贵戚父兄皆可以受封侯。夫割地效实,五伯之所以覆军禽将而求也;封侯贵戚,汤、武之所以放杀而争也。今大王垂拱而两有之,是臣之所以为大王愿也。大王与秦,则秦必弱韩、魏;与齐,则齐必弱楚、魏。魏弱则割河外,韩弱则效宜阳。宜阳效则上郡绝,河外割则道不通。楚弱则无援。此三策者,不可不熟计也。夫秦下轵道则南阳动,劫韩包周则赵自销铄,据卫取淇则齐必入朝。秦欲已得行于山东,则必举甲而向赵。秦甲涉河逾漳,据番(pó)吾,则兵必战于邯郸之下矣。此臣之所以为大王患也。

“当今之时,山东之建国,莫如赵强。赵地方二千里,带甲数十万,车千乘,骑万匹,粟支十年;西有常山,南有河、漳,东有清河,北有燕国。燕固弱国,不足畏也。且秦之所畏害于天下者莫如赵。然而秦不敢举兵甲而伐赵者,何也?畏韩、魏之议其后也。然则韩、魏,赵之南蔽也。秦之攻韩、魏也,则不然。无有名山大川之限,稍稍蚕食之,傅之国都而止矣。韩、魏不能支秦,必入臣。韩、魏臣于秦,秦无韩、魏之隔,祸中于赵矣。此臣之所以为大王患也。

“臣闻,尧无三夫之分,舜无咫尺之地,以有天下。禹无百人之聚,以王诸侯。汤、武之卒不过三千人,车不过三百乘,立为天子。诚得其道也。是故明主外料其敌国之强弱,内度其士卒之众寡、贤与不肖,不待两军相当,而胜败存亡之机节,固已见于胸中矣,岂掩于众人之言,而以冥冥决事哉!

“臣窃以天下地图案之。诸侯之地五倍于秦,料诸侯之卒,十倍于秦。六国并力为一,西面而攻秦,秦必破矣。今见破于秦,西面而事之,见臣于秦。夫破人之与破于人也,臣人之与臣于人也,岂可同日而言之哉!夫横人者,皆欲割诸侯之地以与秦成。与秦成,则高台,美宫室,听竽瑟之音,察五味之和,前有轩辕,后有长庭,美人巧笑,卒有秦患,而不与其忧。是故横人日夜务以秦权恐猲(hè)诸侯,以求割地,愿大王之熟计之也。

“臣闻,明王绝疑去谗,屏流言之迹,塞朋党之门,故尊主广地强兵之计,臣得陈忠于前矣。故窃本大王计,莫如一韩、魏、齐、楚、燕、赵六国从亲,以傧畔秦。令天下之将相,相与会于洹水之上,通质刑白马以盟之。约曰:‘秦攻楚,齐、魏各出锐师以佐之,韩绝食道,赵涉河、漳,燕守常山以北。秦攻韩、魏,则楚绝其后,齐出锐师以佐之,赵涉河、漳,燕守云中。秦攻齐,则楚绝其后,韩守成皋,魏塞午道,赵涉河、漳、博关,燕出锐师以佐之。秦攻燕,则赵守常山,楚军武关,齐涉渤海,韩、魏出锐师以佐之。秦攻赵,则韩军宜阳,楚军武关,魏军河外,齐涉渤海,燕出锐师以佐之。诸侯有先背约者,五国共伐之。六国从亲以摈秦,秦必不敢出兵函谷关以害山东矣。如是则伯业成矣。”

赵王曰:“寡人年少,莅国之日浅,未尝得闻社稷之长计。今上客有意存天下,安诸侯,寡人敬以国从。”乃封苏秦为武安君,饰车百乘,黄金千镒,白璧百双,锦绣千纯,以约诸侯。

【译文】

苏秦从燕国来到赵国,开始主张合纵,他游说赵王说:“天下各国的卿相人臣,乃至民间的有识之士,没有不仰慕大王的德行道义,全都愿意在您面前献上忠诚,这样的情况已经很久了。即便如此,奉阳君却嫉贤妒能,大王不能执掌国事,因此外面的宾客和游说之士,没有人敢在您面前倾吐忠言。现在奉阳君死了,大王才可以和士民互相亲近,所以我才敢向您献上一点不成熟的想法。我为大王考虑,没有什么比安抚百姓、不生事端更好的举措了,不要给百姓施加太多约束。安抚百姓的根本,在于选择邦交。邦交选择合适,就能使百姓安定;邦交选择错误,百姓就终身不能安定。请让我谈谈外部的祸患。如果将齐国和秦国都看作敌人,百姓就无法安定;如果依靠秦国攻打齐国,百姓也无法安定;如果依靠齐国攻打秦国,百姓还是无法安定。可见图谋他国国君,讨伐别的国家,常常会口出恶言,并与他国断交,所以我请大王要谨慎,不要说这样的话。

请大王屏退身边的人,我来说说这两种策略,也就是合纵与连横的不同之处。大如果大王真的能听从我的建议,燕国一定会献上盛产毛毡、皮裘、狗马的土地,齐国一定会献上海边盛产鱼盐的土地,楚国一定会献上盛产橘柚的云梦之地,韩国、魏国都会献上封地的租税作为沐浴的费用,大王的贵戚父兄也都可以受到封侯的赏赐。割取别国的土地获得利益,这是五霸不惜损兵折将也在追求的事情;封自己的贵戚为侯爵,这是成汤和周武王不惜用放逐和弑君的手段也要争取的事情。现在大王垂衣拱手就可以得到这两个方面的好处,这是我替大王所希望的。如果大王和秦国联合,那么秦国一定会削弱韩国和魏国;如果大王和齐国联合,那么齐国一定会削弱楚国和魏国。如果魏国被削弱,就会割让河外的土地;韩国被削弱,就会献上宜阳的土地。韩国献上宜阳,那么上党就会成为绝地;魏国割出河外,通往上党的道路就会断绝;楚国被削弱,赵国就会失去援手。这三个方面,不可以不仔细考虑。如果秦国攻下轵道,那么南阳就危险了;秦国挟持韩国,包围两周,那么赵国自动就被削弱了;秦国占据卫地,夺取淇水一带,那么齐国一定会去朝拜秦国。秦国的欲望在崤山以东得到满足以后,一定会举兵指向赵国。秦军渡过黄河、越过漳水、占据番吾,那么大军一定会攻打到邯郸城下。这是我替大王担心的事情啊。

当今天下,崤山以东的国家之中没有比赵国更加强大的了。赵国的土地方圆两千里,披甲之士数十万,战车上千乘,战马上万匹,粮食足够支撑十年。西边有常山,南边有黄河、漳水,东边有清河,北边有燕国。燕国本是一个弱国,不足畏惧。况且各国之中,秦国所畏惧害怕的只有赵国,然而秦国不敢举兵攻打赵国,这是为什么?因为秦国害怕韩国和魏国会谋划秦军的后方。这样一来,韩国和魏国就是赵国在南边的屏障。秦国攻打韩国和魏国就不是这样,中间没有名山大川的阻挡,可以逐渐蚕食它们的土地,直到逼近它们的国都为止。韩国和魏国无法抵挡秦国,一定臣服于秦国。韩国和魏国臣服于秦国,秦国没有了韩国和魏国的阻隔,祸患就会降临到赵国头上了。这是我替大王担心的事情啊。

“我听说,尧帝最初的时候所拥有的土地不超过三百亩,舜帝最初根本就没有土地,但他们都拥有了整个天下。禹没有一百个部众,却统一了诸侯。商汤、周武王所拥有的士兵不超过三千人,战车不超过三百辆,最后也成为天子。这是因为他们都真正懂得治理天下的方法。因此贤明的君主对外能估计敌国的强弱,对内能衡量自己士兵的多少、有才能还是没有才能。不用等到双方军队交战,胜败存亡的关键就已经了然于胸了。怎么会被人们的言论所蒙蔽,糊里糊涂地决断大事呢?

我私下里用天下的地图来衡量,各国的土地面积是秦国的五倍,估计各国的军队人数是秦国的十倍。六国联合起来,齐心合力向西攻打秦国,秦国一定会被攻破。现在眼看着就可以攻破秦国,六国却向西侍奉秦国,对秦国俯首称臣。打败别人和被别人打败,让别人臣服和臣服于别人,难道可以相提并论吗?那些主张连横的人,都想分割各国的土地来与秦国结盟。与秦国结盟以后,他们就可以修建高大的台榭,装饰华美的宫殿,欣赏竽瑟的音乐,考察五音的和谐,前有悬挂的乐器,后有美人居住的庭院,美人发出娇媚的笑声,等到最后秦国造成祸患,他们却不会为各国分担忧虑。因此那些主张连横的人没日没夜地致力于借秦国的强权恐吓诸侯,以此来使各国割让土地。我希望大王认真考虑这件事情。

我听说贤明的君主不怀疑所任用的人,不听信谗言,摒弃一切流言蜚语的传播,杜绝朋党之间的争斗。所以为了使君主更加尊贵,使国土更加广阔,使军队更加强大,我希望在您面前陈述我的忠言。我私下为大王考虑,不如联合韩、魏、齐、楚、燕、赵六国,合纵相亲,一起反抗秦国。命令各国的将军与国相,一起在洹水岸边召开盟会,交换人质,宰杀白马举行盟誓。互相约定,‘如果秦国攻打楚国,齐国和魏国就各自派出精锐部队去帮助楚国,韩国切断秦军的运粮道路,赵国渡过黄河、漳水,燕国守卫常山以北一带。如果秦国攻打韩国和魏国,楚国就切断秦军的后路,齐国派出精锐部队帮助韩国和魏国,赵国渡过黄河和漳水,燕国守卫云中一带。如果秦国攻打齐国,楚国就切断秦军的后路,韩国守卫城皋,魏国堵住秦军要通过的午道,赵国渡过黄河、漳水、博关,燕国派出精锐部队帮助齐国。如果秦国攻打燕国,赵国就守卫常山一带,楚国派军队驻扎在武关,齐国渡过勃海,韩国和魏国都派出精锐部队帮助燕国。如果秦国攻打赵国,韩国就派军队驻扎在宜阳,楚国派军队驻扎在武关,魏国派军队驻扎在河外,齐国渡过清河,燕国派精锐部队帮助赵国。六个国家当中有先背叛盟约的,其他五个国家共同出兵讨伐它。只要六个国家形成合纵,联合起来抵抗秦国,秦国一定不敢出兵函谷关,来侵犯山东六国了。如果这样的话,大王的霸业就可以成就了。”

赵王说:“我年轻,执政时间不长,没听到过国家的长远规划。现在您有意保全天下各国,使诸侯得到安定,我愿意将国家大事托付给您。”于是封苏秦为武安君,送给他一百辆装饰精美的车子,一千镒黄金,一百对白璧,一千匹锦绣,让他去游说各国。

注释

[1]合从:指战国时,苏秦游说六国诸侯联合拒秦。秦在西方,六国地处南北,故称合從。

[2]高贤:以之为高尚、贤良。

[3]行义:品行、道义。

礼者,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者也。——《荀子·礼论》

始汤(张汤)为小吏时,与钱通。及汤为大吏,甲(田甲)所以责汤行义过失,亦有烈士风。——《史记·酷吏列传》

处、颖、孜,襄所闻而知之者,虽道业不及于二三子,然其行义皆足取信于人。——宋·陈襄·《与两浙安抚陈舍人荐士书》

喜君行义甚高,开我之箱,分文不取,亦足敬也。——清·袁枚·《新齐谐·陈圣涛遇狐》

[4]奉教:接受教导。

臣虽不佞,数奉教于君子矣。——战国·乐毅·《报燕惠王书》

委曲之教,极见诚意,自此谨当奉教。——宋·吕祖谦·《答陈同甫书》

郁离子曰:“唯唯,愿奉教。”——明·刘基·《郁离子·九难》

[5]奉阳君:李兑(生卒年不详),即奉阳君,战国时期赵国权臣。赵武灵王二十七年(前299年),传国于少子何,是为赵惠文王。后四年,公子章(武灵王长子)不服,与其相田不礼作乱,他与公子成起四邑之兵平乱。公子章败后,逃入主父(赵武灵王)所居沙丘宫,他又与公子成围沙丘宫三月余,主父饿死。后李兑以功升司寇,专国政,继任相国,封奉阳君。赵惠文王十二年(前287年),李兑与苏秦发动赵、楚、魏、韩、齐五国攻秦,迫使秦废西帝称号,归还部分所侵赵、魏之地。

奉阳君:也有说是赵肃侯的弟弟赵成,他也曾被封为奉阳君。

[4]捐馆舍:捐弃馆舍,为死亡的婉辞,亦省作“捐館”、“捐舍”。

公自捐馆舍,殆逾三纪,家国多故,未克反葬。——唐·白居易·《故滁州刺史荥阳郑公墓志铭》

某自童子时,读公诗文,愿学焉。稍长,未能远游,而公捐馆舍。——宋·陆游·《吕居仁集序》

清如先生捐馆舍,世间又少一读书力行之人矣。——清·恽敬·《与来卿书》

公之捐馆也,万里迎丧。——唐·颜真卿·《鲜于公神道碑铭》

元佑五年……未几,先公捐舍。八年,纯仁再入相。——宋·《道山清话》

[5]乃今:而今;方今;如今。

吾乃今而后知有卜筮。——《左传·襄公七年》

躬身求之,乃今也得。——庄子·在宥》

臣闻比干剖心,子胥鸱夷,臣始不信,乃今知之。——《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

乃今得子胸中秦,作诗一笑君应闻。——金·元好问·《范宽秦川图》

仆闻而慨然以为不使不仁加乎其身,乃今复有其人!——清·方苞·《与刘函三书》

[6]苦出辞:犹口出恶言。苦,恶。出辞:吐辞;说话。

[7]阴阳:指合纵连横。

[8]氈(zhān)裘狗马之地:燕地出产毡裘狗马,故称毡裘狗马之地。氈(zhān)裘:指古代北方游牧民族以皮毛制成的衣服。氈(zhān)亦作“氊”“毡”。羊毛或其他动物毛经湿、热、压力等作用,缩制而成的块片状材料。有良好的回弹、吸震、保温等性能。可用作铺垫及制作御寒物品、鞋帽料等。

[9]海隅鱼盐之地:齐地在海隅,产鱼盐,故称海隅鱼盐之地。海隅亦作“海嵎”。海角;海边。常指僻远的地方。

[10]橘柚云梦之地:指楚地。楚产橘柚,有云梦泽,故称。

[11]汤沐:沐浴。这里指汤沐邑,即天子赐给诸侯的一种封邑,邑内收入供诸侯汤沐之用。汤,热水,用以洗身。沐,洗发。

[12]五伯:即五霸。春秋先后称霸的五国诸侯。说法不一,多以指齐桓、晋文、秦穆、宋襄、楚庄。

[13]夫割地两句:让人家割让土地,奉献宝物,这是五霸通过消灭敌人的军队,擒获敌军将领等手段所追求的目标。

[14]封侯贵戚:为尊贵的亲戚封侯。

[15]放杀:同“放弑”。指商汤流放夏桀,武王伐纣,纣败自杀,武王又斩其头事。放,放逐,流放。弑,古代卑幼杀死尊长叫弑。多指臣子杀死君主,子女杀死父母。

[16]垂拱:垂衣拱手。谓不亲理事务。后多用以称颂帝王无为而治。

[17]河外:春秋晋人称河西与河南为河外。

[18]销铄:熔化,消除。这里指削弱。

[19]番(pó)吾:古地名,番或作播、鄱,位于河北省平山县附近,商始祖发祥地。

[20]常山:本名恒山,汉时避刘恒之讳改为常山,在今河北曲阳县西北一带。

[21]清河:古河名,战国时介于齐、赵两国之间,经今河南安阳向东流,在想东北留置现河北东北部,约在先山东评阅县以北入古黄河。

[22]畏害:谓畏忌其害己。

[23]:计算,暗算。

[24]:屏障;障碍。

[25]:阻隔。

齐之清济浊河,足以为限;长城巨防,足以为塞。——韩非子·初见秦》

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三国 魏·曹丕·《燕歌行》

泊船秋夜经春草,伏枕青枫限玉除。——唐·杜甫·《寄岑嘉州》

[26]傅之国都而止:靠近国都才停止进兵。傅,同附。

[27]:对付。

[28]:命中,来到。

[29]:古代井田,一夫受田百亩,故称百亩为夫。

[30]:周制八寸为咫。以距离短比喻面积小。

[31]冥冥决事:稀里糊涂决定事情。冥冥,晦暗,昏昧。

[32]:通“按”。考察,考据

[33]破人之与破于人:击破他人与被他人击破,前面是使动用法,后面是被动句。后面一句臣人与臣于人与此句式同。

[34]横人:游说主张连横之人。

[35]:建在高台上的敞屋。据鲍本、《史记》等补。

[36]轩辕:何建章据顾炎武等说,注:当是轩县’音误,指诸侯之乐。

[37]恐猲(hè):恐吓,胁迫。猲:古通“吓”,恐吓,吓唬。

[38]:同摒,摒除。

[39]:同摈(bìn),排斥。畔:通叛,反叛。

[40]通质:交换质子。刑:宰杀。盟:盟誓。

[41]莅国之日浅:管理国家的日子不长。莅,治理、管理。


《战国策》01《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

《战国策》02《秦攻宜阳》
《战国策》03《东周与西周战》
《战国策》04《东周与西周争》
《战国策》05《东周欲为稻》
《战国策》06《昭鱼在阳翟》
《战国策》07《秦假道于周以伐韩》
《战国策》08《楚攻雍氏》
《战国策》09《周最谓吕礼》
《战国策》10《周相吕仓见客于周君》
《战国策》11《周文君免士工师藉》
《战国策》12《温人之周》
《战国策》13《或为周最谓金投》
《战国策》14《周最谓金投》
《战国策》15《右行秦谓大梁造》
《战国策》16《谓薛公曰》
《战国策》17《齐听祝弗》
《战国策》18《苏厉为周最谓苏秦》
《战国策》19《谓周最曰仇赫之相宋》
《战国策》20《为周最谓魏王》
《战国策》21《谓周最曰魏王以国与先生》
《战国策》22《赵取周之祭地》
《战国策》23《杜赫欲重景翠于周》
《战国策》24《周共太子死》
《战国策》25《三国隘秦》
《战国策》26《昌他亡西周》| 反间计的典型案例
《战国策》27《昭翦与东周恶》
《战国策》28《严氏为贼》
《战国策》29《薛公以齐为韩魏攻楚》
《战国策》30《秦攻魏将犀武军于伊阙》

古诗词文欣赏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