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畔独步寻花·其六》杜甫 | 那些年,我们一起学过的课文

文化   2024-11-30 21:02   河南  

《江畔独步寻花·其六》

【唐】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注释】

1.黄四娘:杜甫住成都草堂时的邻居。

2.蹊(xī):小路。亦泛指道路。

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孟子·尽心下》

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李将军列传论》

长绠汲沧浪,幽蹊下坎坷。——唐·韩愈·《题合江亭寄刺史邹君》诗

蹊还有一个读音,只用在蹊跷(qī qiāo 这个词中。例如:

宋江见了这个大汉走得蹊跷,慌忙起身赶出茶坊来,跟着那汉走。——《水浒全传》

3.留连:即留恋,舍不得离去。

飞鸟晨鸣声可怜,留连顾怀不自存。——三国 魏·曹丕·《燕歌行》之二

密勿礼闱,留联台阁。——北魏·《元晖墓志》

涤荡千古愁,留连百壶饮。——唐·李白·《友人会宿》诗

4.娇:可爱的样子。

花娇迎杂树,龙喜出平池。——唐·杜甫·《宿昔》诗

比红儿,态度应更娇。他生的诸般齐妙,纵司空见惯也魂消。——《清平山堂话本·刎颈鸳鸯会》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毛泽东·《沁园春·雪》词

5.恰恰:象声词。莺啼声。形容鸟叫声音和谐动听。一说“恰恰”为唐时方言,恰好之意。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诗之六

景中情谁唤起,听西园恰恰莺啼。——元·张可久·《水仙子·春愁》曲

恰恰莺啼,喃喃燕语,商量欲倩东君住。——清·沈湘云·《踏莎行·送春》词

【译文】

黄四娘家花儿茂盛把小路遮蔽,万千花朵压弯枝条离地低又低。
眷恋芬芳花间彩蝶时时在飞舞,自由自在娇软黄莺恰恰欢声啼。

【创作背景】

这组诗作于杜甫定居成都草堂之后,公元761年(唐肃宗上元二年)或公元762年(唐代宗宝应元年)春。公元760年(上元元年)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暂时有了安身的处所。第二年春暖花开时,在锦江江畔散步赏花,写下了《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这一组诗。

【赏析】

这是一首别具情趣的写景小诗。小路上花团锦簇,长满花朵的枝条被压得低垂下来,花瓣之上是流连忘返的彩蝶,它们围绕着花枝翩翩起舞。从这里,我们嗅到了浓郁的花香。花旁的小路上,有清脆啼鸣的黄莺,它们活泼自在的神态,给人一种轻松愉悦的感觉。诗人用时时、恰恰这些极富韵律的字眼,使得全幅明丽纷繁的画面充满了动感,也使得诗歌有着更明快、更流利的节奏。全诗语言充满了口语化色彩。读起来令人感到非常亲切,而诗人在春天所感受到的由衷的快乐跃然纸上。 

第一句,点明寻花的地点,是在“黄四娘家”的小路上。此句以人名入诗,生活情趣较浓,颇有民歌味。

第二句,“千朵万朵”,是上句“满”字的具体化。“压枝低”,描绘繁花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景色宛如历历在目。“压”“低”二字用得十分准确、生动。

第三句,写花枝上彩蝶蹁跹,因恋花而“留连”不去,暗示出花的芬芳鲜妍。花可爱,蝶的舞姿亦可爱,不免使漫步的人也“留连”起来。但他也许并未停步,而是继续前行,因为风光无限,美景尚多。“时时”,则不是偶尔一见,有这二字,就把春意闹的情趣渲染出来。正在赏心悦目之际,恰巧传来一串黄莺动听的歌声,将沉醉花丛的诗人唤醒。这就是末句的意境,“娇”字写出莺声轻软的特点。

第四句,“自在”不仅是娇莺姿态的客观写照,也传出它给作者心理上的愉快轻松的感觉。诗在莺歌“恰恰”声中结束,饶有余韵。此诗写的是赏景,这类题材,盛唐绝句中屡见不鲜。但像此诗这样刻画十分细微,色彩异常秾丽的,则不多见。杜甫在“花满蹊”后,再加“千朵万朵”,更添蝶舞莺歌,景色就秾丽了。这种写法,可谓前无古人。

盛唐人很讲究诗句声调的和谐。他们的绝句往往能被诸管弦,因而很讲协律。杜甫的绝句不为歌唱而作,纯属诵诗,因而常常出现拗句。如此诗千朵万朵压枝低句,按律第二字当平而用仄。但这种拗决不是对音律的任意破坏,千朵万朵的复叠,便具有一种口语美。而千朵的朵与上句相同位置的四字,虽同属仄声,但彼此有上、去声之别,声调上仍具有变化。诗人也并非不重视诗歌的音乐美。这表现在三、四两句双声词、象声词与叠字的运用。留连、自在均为双声词,如贯珠相联,音调宛啭。恰恰为象声词,形容娇莺的叫声,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听觉形象。时时、恰恰为叠字,即使上下两句形成对仗,又使语意更强,更生动,更能表达诗人迷恋在花、蝶之中,忽又被莺声唤醒的刹那间的快意。这两句除却舞、莺二字,均为舌齿音。这一连串舌齿音的运用造成一种喁喁自语的语感,惟妙惟肖地状出看花人为美景陶醉、惊喜不已的感受,声音的效用极有助于心情的表达。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一千四百多首,有《杜工部集》。


图文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古诗词文欣赏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