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六则 | 那些年,我们一起学过的课文

文化   2024-12-01 21:36   河南  

《论语》六则

孔子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

子曰:“默而识(zhì)之,学而不厌,诲huì)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注释】

  1. 1.  子:先生,指孔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

  2. 2.  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3. 3. 而:连词。

  4. 4..时:“时”是在一定的时候,不是时不时、常常的意思。

  5. 5.习:“习”有两种说法:

1)复习

2)实习,实践,演习

人们多解释成复习,中学教材也这么解释,但是按照原北大中文系著名学者杨伯峻先生《论语译注》一书中的解释,应该是后者,理由如下:

a.习按其甲骨文的字形推断的本义是幼鸟学飞,由于幼鸟学飞需要实践,因此有演习,实践的意思

b.孔子教给其弟子的具体知识是礼乐射御书术,射箭、驾车、礼仪、音乐等学问都需要不断演习操练,因此此处应该是演习的意思

c.《礼记》里有“习礼乐”“习射”这样的话,都是演习的意思,可作为第二个理由的佐证

6. 说:“说”通“悦”,喜悦的意思

7.“有朋”的“有”或曰同“友”,“友”是朋友,“朋”是同一师门的师兄弟的意思。

8.自:从。

9.乐:与说有所区别。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10.人:“人”是别人的意思。知:是了解的意思。

11. 愠(yùn):生气,发怒。

12.亦:同样、也是。

13.君子: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14.乎:语气助词,表疑问语气,可译“吗”。

15.故:旧的知识(形容词用作名词)。

16.而:连词,表顺承,就。

17.知:领悟。

18.可:可以。

19.以:凭借。

20.则:连词,相当于“就”“便”。

21. “罔”有三种说法:

‘罔’同【或通】‘惘’

1)惘然无所得

2)被欺骗

3)迷惑不解

根据《论语》中的其他用例第三种解释更正确,以前的中学教材解释成第一种,教材已经改过来了

21. 有三种说法:

1)精神疲殆

2)迷惑

3)指学业上陷入困境危险

在《论语》的其他用例中只有后两种解释,根据对偶词的词义相近的规律,我们判断应为第三种解释,旧教材解释成第一种,是根据一些古人的注解做出的判断,没有依据,新教材已经改过来了

22. 孔文子:卫国大夫孔圉(yǔ),“文”是谥号,“子”是尊称。

23. 不耻下问: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而不感到丢面子,比喻谦虚好学,不介意向学识或地位都不及自己的人请教。

24. (zhì):通“志”,记住。

25.厌:满足。

26.huì)教导。

【译文】

孔子说:“学习并且时常地复习,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而来,不也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知道)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从而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点做别人的老师了。”

孔子说:“光学习不思考,就会(因为不思甚解而)迷惑不解;光思考不学习,就会(因为思路狭窄而)危险。”

子贡问道:“为什么给孔文子一个‘文’的谥号呢?”孔子说:“他聪敏,勤勉而好学,不以向比他地位卑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给他谥号叫‘文’。

孔子说:“把所见所闻默默地记在心上,努力学习而从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知疲倦,这些事我做到了多少呢?”

孔子说:“几个人走在一起,在其中必定有值得我去学习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如果看到自己也有和他们一样的缺点,要及时改正。


图文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古诗词文欣赏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