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六则
孔子
【注释】
1. 子:先生,指孔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
2. 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3. 而:连词。
4..时:“时”是在一定的时候,不是时不时、常常的意思。
5.习:“习”有两种说法:
(1)复习
(2)实习,实践,演习
人们多解释成复习,中学教材也这么解释,但是按照原北大中文系著名学者杨伯峻先生《论语译注》一书中的解释,应该是后者,理由如下:
a.习按其甲骨文的字形推断的本义是幼鸟学飞,由于幼鸟学飞需要实践,因此有演习,实践的意思
b.孔子教给其弟子的具体知识是礼乐射御书术,射箭、驾车、礼仪、音乐等学问都需要不断演习操练,因此此处应该是演习的意思
c.《礼记》里有“习礼乐”“习射”这样的话,都是演习的意思,可作为第二个理由的佐证
6. 说:“说”通“悦”,喜悦的意思
7.“有朋”的“有”或曰同“友”,“友”是朋友,“朋”是同一师门的师兄弟的意思。
8.自:从。
9.乐:与说有所区别。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10.人:“人”是别人的意思。知:是了解的意思。
11. 愠(yùn):生气,发怒。
12.亦:同样、也是。
13.君子: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14.乎:语气助词,表疑问语气,可译“吗”。
15.故:旧的知识(形容词用作名词)。
16.而:连词,表顺承,就。
17.知:领悟。
18.可:可以。
19.以:凭借。
20.则:连词,相当于“就”“便”。
21. “罔”有三种说法:
‘罔’同【或通】‘惘’
(1)惘然无所得
(2)被欺骗
(3)迷惑不解
根据《论语》中的其他用例第三种解释更正确,以前的中学教材解释成第一种,教材已经改过来了
21. “殆”有三种说法:
(1)精神疲殆
(2)迷惑
(3)指学业上陷入困境危险
在《论语》的其他用例中只有后两种解释,根据对偶词的词义相近的规律,我们判断应为第三种解释,旧教材解释成第一种,是根据一些古人的注解做出的判断,没有依据,新教材已经改过来了
22. 孔文子:卫国大夫孔圉(yǔ),“文”是谥号,“子”是尊称。
23. 不耻下问: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而不感到丢面子,比喻谦虚好学,不介意向学识或地位都不及自己的人请教。
24. 识(zhì):通“志”,记住。
25.厌:满足。
26.诲(huì):教导。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