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245《王破原阳以为骑邑》

文化   2024-12-01 21:18   河南  

《战国策》245《王破原阳以为骑邑》

刘向
王破原阳以为骑邑。牛赞进谏曰:“国有固籍,兵有常经。变籍则乱,失经则弱。今王破原阳,以为骑邑,是变籍而弃经也。且习其兵者轻其敌,便其用者易其难。今民便其用而王变之,是损君而弱国也。故利不百者不变俗,功不什者不易器。今王破卒散兵,以奉骑射,臣恐其攻获之利,不如所失之费也。”

王曰:“古今异利,远近易用。阴阳不同道,四时不一宜。故贤人观时,而不观于时;制兵,而不制于兵。子知官府之籍,不知器械之利;知兵甲之用,不知阴阳之宜。故兵不当于用,何兵之不可易?教不便于事,何俗之不可变?昔者先君襄主与代交地,城境封之,名曰无穷之门,所以昭后而期远也。今重甲循兵,不可以踰险;仁义道德,不可以来朝。吾闻信不弃功,知不遗时。今子以官府之籍,乱寡人之事,非子所知。”

牛赞再拜稽首曰:“臣敢不听令乎?”至遂胡服,率骑入胡,出于遗遗之门,踰九限之固,绝五径之险,至榆中,辟地千里。

【译文】

赵武灵王撤销原阳原来的步兵编制改为骑兵训练地。牛赞规劝说:“国家有现成的法典,军队有固定的常规。改变法典就要混乱,抛弃常规就会削弱。现在大王撤销原阳原来的步兵编制改为骑兵训练地,这是改变法度抛弃常规。再说,熟悉以前兵制的人就容易克敌制胜,熟悉以前兵械的人就能把难事看得容易。现在民众都习惯了原来的武备而您却要改换它们,这是伤害民众削弱国力啊。所以没有百倍的利益就不要改变习俗,没有十倍的功效就不要更换兵械。现在大王拆散原来的步兵编制却实行胡服骑射,我担心这样做得到的利益抵偿不了消耗掉的费用。”

武灵王说:“古今的利益各不相同,各地的器用不尽相同。阴阳的变化各有特点,四季的气候各有差异。所以贤明的人根据客观条件来行动,而不被客观条件所牵制,制约兵器而不被兵器所制约。你只知道官府的法典,却不知道兵械的利弊;只知道兵器铠甲的用途,却不知道在不同条件下所应采取的措施。所以,兵器不适于使用,什么兵器不能改换呢?教化不利于行事,什么习俗不能改变呢?以前先君襄主当政时和代国接壤,在边境上筑城作为疆界,城门叫‘无穷之门’,用来昭示后代,期望他们开发边远之地。现在身穿沉重的铠甲,手持长长的兵器,不便于越过险地;讲究仁义道德不可能让胡人来降服。我听说,忠信不放弃功利,聪明不错过时机。现在你用官府里的法典来扰乱我的大业,这不是你聪明的做法。”

牛赞再拜叩头,说:“我怎么敢不服从命令呢?”武灵王于是穿上胡服,率领骑兵,出了挺关,跨过多重险要关隘,横穿多处险恶山口,到达榆中,开拓千里疆土。

【注释】

[01]破:破除;解除。

破胜党任,节去言谈,任法而治矣。——《商君书·慎法》

多少材官守泾渭,将军且莫破愁颜。——唐·杜甫·《诸将》诗

送君当岁暮,斗酒破离颜。——唐·权德舆·《送宇文文府赴行在》诗

那人音信全无个,幽恨谁凭破?——宋·欧阳澈·《虞美人》词

原阳:赵国邑,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东南。此句话是说赵武灵王撤销原阳原来的步兵编制改为骑兵训练地。

[02]牛赞:赵国人。

[03]固:通“故”,原来的。籍:指法典。固籍,犹故籍。记载旧制度的典籍。

[04]常:固定的。经:常规,原则。常经:固定不变的法令规章。

国有常经,人知终始,此霸王之术也。——《管子·问》

国家设关榷税,定其则例,详其考核,凡以崇本抑末载诸会典,著为常经,由来已久。——《清会典事例·户部·考核》

[05]且习其兵者轻其敌:此句是说熟悉以前兵制的人就容易克敌制胜。

[06]便:熟悉,擅长。用:器用。指武器装备。此句是说熟悉以前兵械的人就能把难事看得容易。

易其难:不以为难。

[07]什:同“十”,十倍。

[08]攻:金正炜曰:当作“攸”,二形相似而误。攸获,所获。攸,用法同“所”。

[09]易:异,不相同。

[10]一:相同,一样。宜:相称。指相应的气候。此句是说四季的气候各不相同。

[11]观:考察。时:时势。此句是说贤能的人根据客观条件来行动,而不被客观条件所牵制。

[12]不知阴阳之宜:此句是说不知在不同条件下所应采取的措施。

[13]交地:接壤。

[14]城境:在边界筑城。封:疆界。

[15]无穷之门:隘口名,在今河北张北南。

[16]昭后:昭示后代。期远:期望开发边远之地。

[17]重甲:沉重的铠甲。循:姚云:一作“修”。修兵,长兵器。指矛、戈之类。踰:通过。

[18]来朝:使胡人来朝,即使胡人降服。

[19]信不弃功:忠信不放弃功利。

[20]遗:失。此句是说聪明不错过时机。

[21]至:姚云:集、刘作“王”。按:鲍本同。

[22]遗遗之门:即挺关,在今陕西榆林西北。

[23]限:关隘。

[24]绝:横穿。:鲍本作“径”。黄丕烈曰:此当是“陉”之假借耳。陉,山口。

[25]榆中:地区名,在今内蒙古伊金霍洛旗一带。


《战国策》01《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

《战国策》02《秦攻宜阳》
《战国策》03《东周与西周战》
《战国策》04《东周与西周争》
《战国策》05《东周欲为稻》
《战国策》06《昭鱼在阳翟》
《战国策》07《秦假道于周以伐韩》
《战国策》08《楚攻雍氏》
《战国策》09《周最谓吕礼》
《战国策》10《周相吕仓见客于周君》
《战国策》11《周文君免士工师藉》
《战国策》12《温人之周》
《战国策》13《或为周最谓金投》
《战国策》14《周最谓金投》
《战国策》15《右行秦谓大梁造》
《战国策》16《谓薛公曰》
《战国策》17《齐听祝弗》
《战国策》18《苏厉为周最谓苏秦》
《战国策》19《谓周最曰仇赫之相宋》
《战国策》20《为周最谓魏王》
《战国策》21《谓周最曰魏王以国与先生》
《战国策》22《赵取周之祭地》
《战国策》23《杜赫欲重景翠于周》
《战国策》24《周共太子死》
《战国策》25《三国隘秦》
《战国策》26《昌他亡西周》| 反间计的典型案例
《战国策》27《昭翦与东周恶》
《战国策》28《严氏为贼》
《战国策》29《薛公以齐为韩魏攻楚》
《战国策》30《秦攻魏将犀武军于伊阙》

古诗词文欣赏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