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分享:如何在国际学校建一个社团?“百团大战”怎么选?

教育   2024-09-05 07:00   北京  

最近,不少国际学校迎来开学。开学后很多同学都会面临参加社团的问题。眼花缭乱的社团该怎么选?老师发起的社团更优质吗?收费的社团和不收费的社团有什么区别?如何自己组建一个社团?到底要不要参加学生会?


本篇文章我们邀请了一个刚刚从某知名国际校毕业的学生,她分享了自己高中这几年关于校内社团筹建、选择的一些经验,希望可以帮助大家在五花八门的社团和活动中找到自己真心喜欢、最适合自己的选择,既助力申请升学,也真正提升能力、培养爱好。


ps:本篇非常适合各位家长转发给娃收藏!





老师发起的社团真的更优质吗?



首先,来谈谈老师vs.学生发起的区别。大部分人可能会下意识的选择老师开设的社团。原因当然也显而易见,老师的专业性、权威性、和引导性都很强,在教育方面也很有经验,乍一看是社团领导者的不二人选。


然而,社团性质也应该是我们重点考虑的因素。例如,像“烘焙社”、“机器人社”、“乐团”这些实操性较强,需要专业引导的社团活动的确比较适合有经验的老师教授。


但像“模拟联合国(MUN)”,“辩论俱乐部”等活动反而是学生更了解其中的过程。例如,我曾经参与多年的模拟联合国社团需要学生定期去参加世界各地的模拟联合国会议。所有的会议流程都是没有老师参与,全程由学生组织并推进的。


在这种情况下,最了解内容核心和要点的往往是亲身体验过的学生。同理,辩论,演讲等口头类比赛也只有学生参与了全程。“如何不被对方辩手绕进去”,“如何整理观点”等问题往往是学生更有体会。以亲身体验出发,学生发起的社团内容往往会更真诚,干货的分享并不比大部分老师差。


当然,大部分类型的社团无论是老师还是同学发起都很有意义,只是效果不同。例如,老师开设的“历史俱乐部”可能会更以传授专业知识,讲课形式为主。而同学开设的“历史俱乐部” 则可能以历史爱好者的角度分享自己的所感所闻,内容专业度可能会稍有欠缺,但讨论与观点的碰撞反而会更多。






收费与非收费社团,到底有什么区别?



在大部分国际化学校,社团价格都是“明码标价”。有的社团收费100-200元,有的则是大几千。这些社团之间有区别吗?收费低的社团差在哪儿?


可能很多人认为收费高低的差别在于社团的授课质量。收费高的社团指导人员通常都是学校老师或者学校有合作的外部机构,而收费低的都是学生发起的社团。家长们希望高额的社团费用可以让孩子收到更高质量和专业的指导。


但就像前面提到过的,大部分社团,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教,在授课质量上并没有什么本质性的区别,只是起到的效果各有不同。因此,收费价格和授课人员的质量并不绝对成正比,同学们还是要按照自己的需求合理选择适合的社团。


总而言之,选择什么样的社团还是要看自己希望从中收获什么,目的不同,选择的社团方向自然也会不同。






我是如何自己组建一个社团的?


我本人曾经在高二担任过一年的模拟联合国社团的社长。实话说,由于模拟联合国本身就是我们学校的大热社团,所以在我接任的那一年已经有一定的知名度。但对于一些刚起步的社团来说,招生已经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如何打响招牌?如何吸引更多的团员?我认为有三件事可以做:在海报设计上突出亮点,在视频宣传的样式上别出心裁,在招募团员上敢于“吆喝”。


首先,在海报设计上,信息不一定要太过全面,但一定要简单和突出重点。例如,社团第一次活动的时间和地点一定要放在最醒目的位置。并且,社团的群二维码以及报名方式也最好出现在海报上方便同学们加入。


整个海报不一定要设计的多么精美,但颜色最好鲜明,且最好使用A3纸或特殊纸张将本社团与其他社团的常规海报区分开。


其次,宣传形式不一定要拘泥于传统的海报方式,而是可以采用视频等多媒体方式进行全方位的形式。在我的社团宣传中,我的视频并没有单纯的宣传活动信息,而是以情景剧的形式融合音乐向观众们介绍了模拟联合国,整体风格偏搞笑和轻松。当然,视频的风格和想要传达的内容可以根据社团的调性进行调整,但最重要的是找到一个合适的方式来达到宣传目的。



最后,社长要有“豁出去”的胆量。到了宣传后期,线下交流往往比视频/海报的方式更直接和有效率。所以,在社团宣传的最后两天,请不要害怕走进每个班里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的社团。


在社团活动期间,社长可以在每次活动开始前的1-2天发送本期社团的活动议程,这样不仅可以提醒同学们准时参加,也可以让自己在活动时更有准备和计划。并且,每次活动结束后最好能进行复盘,列出本次活动中的优点和缺点,方便之后的改进。


在一个学期中,期中到期末是人员流失比较大的时候,可能会有很多同学以“课业压力太大”或“临时有事”的理由不参加活动。此时,社长可以安排一些稍微轻松或比较有娱乐性以及互动性的活动来吸引成员持续参加。


例如,我在每学期结束的时候都会安排Kahoot,模拟辩论赛,或校内模拟联合国等趣味性和知识性都很强的活动内容。





为申请考虑,就一定要成为学术型选手吗?


这个问题并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


社团会分为特色兴趣类和学术类。特色兴趣类,顾名思义,以探索和拓展兴趣爱好为主,包含机器人、烘焙、戏剧、啦啦操等。学术类则是包含各类竞赛辅导,各类学科兴趣小组、各类演讲辩论等。


在初中阶段,同学们没有申请以及各类文书的束缚,对一切事物还都在懵懂好奇的阶段。因此,同学们可以积极地去探索各个类型的,并尝试从中找到自己热爱的方向。 


到了高中阶段,由于要开始慢慢积累活动和文书素材,同学们最好能从初中参与过的社团中找到1-2个自己真正喜欢并愿意坚持的,深入探索一个领域,而不止停滞在“广撒网”的阶段。


虽然高中要开始思考大学申请的问题,但这并不代表一定要加入学术类的社团。只要这个社团是自己真正感兴趣且愿意长期发展的,无论什么类型,都可以丰富活动列表,写出精彩真诚的文书故事。





学生会适合什么类型的学生参与?


在社团之外,还有一个活动值得重点讨论:学生会。


学生会作为一个“分量很重”的校园活动通常很受大家的欢迎。成为学生会的一员不仅意味着可以发起校级大型活动,锻炼沟通能力与领导力,在大学申请的活动列表里,它的地位也举足轻重。


但所有人都适合学生会吗?其实并不是。


几乎每个学校的学生会都有那么几个职位:主席,副主席,年级代表,财务主管(treasurer),和秘书(secretary)。每个职位都非常有挑战性。


加入学生会的每个人沟通能力都很强,人缘也好。在这些的基础之上,主席需要具备很强的计划力和领导力,年级代表需要及时地与同学沟通和反馈问题,秘书要有很强的归纳总结能力。


所以,如果只是为了把学生会当成一个有分量的活动写在申请中,但个人情况和学生会的工作内容并没那么匹配,不妨去看看其他更适合自己的活动。





结语


无论是初中还是高中,做过的活动都只是在帮助我们探索我们真正感兴趣的领域。所以,无论是参加社团还是活动,虽然要考虑它对未来的帮助,但也不必太过忧虑它“能不能被放进活动列表”,“可不可以写进文书”。


这些宝贵的经历不会因为“用不到申请里”而消失,而是会成为一段段难忘的回忆,多年后回望,也依旧熠熠生辉。





如果您是国际学校的在读家庭 

欢迎加入各个国际学校内部交流群

与更多校内家长交流互动

 如果您对国际学校感兴趣  

也欢迎加入各类国际学校交流群

了解更多国际学校信息


扫码报名入群



作者 | B同学

编辑 | Amy




往期精选

竹妈国际学校家长圈
基于竹妈的国际学校家长交流社群建立,不定期组织线上和线下国际学校跨校家长聚会,分享国际学校最新信息和变化以及国际教育相关话题:包括择校和转学、教育与成长、读书与学习、留学与申请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