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幼儿园开设理科班,
卷出新高度
据上游新闻报道,最近有一位上海家长发帖称,在某幼儿园家委会上,园方表示“将从中班开始选拔孩子进理科班”,并分享了班型、课程以及收费标准等。
“上海幼儿园新标杆。”这位家长在分享中表示,该幼儿园会从中班开始选拔孩子进理科班,学习内容是pre-AMC,价格是全天8800元/月。此外,幼儿园在周末开设面向所有孩子的周末班,“内容包括小托福、袋鼠数学、AMC8/10/12、托福、雅思,所有班级都需要经过入学测试。”这位家长感叹:“听完第一念头就是我要为了幼儿园搬家,因为小朋友在幼儿园的学习会持续很久很久。”
图源:小红书
消息一出,不少网友表示“震惊”:
“幼儿园已经卷出了新高度”“上海幼儿园鸡血天花板”
“文理分科不是高中的事吗,怎么从幼儿园就开始了……”
“7*24小时托管,那父母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养不了就不要生!”
“原来以为幼儿园的娃娃只有幼小衔接,没想到早早走在了数学竞赛的道路上。”
“幼儿园孩子真的能学AMC8课程吗?也太超纲了,我家的孩子三年级才开始学。”
“难道毕业能直接中考?是不是在割韭菜?”
“再卷下去干脆幼儿园学微积分论文得了。”
据了解,这位家长提到的幼儿园叫上海畹华幼儿园,是一所以国际化教学为特色的持证幼儿园,其官方公众号介绍称,该园是梅兰芳文化集团授权并参与投资的国内第一家拥有“梅兰芳”知名IP的幼儿园。
上游新闻记者联系园方招生咨询人员时,园方表示,确有针对AMC(美国数学竞赛)课程的班级,但并不是从幼儿园开始学习AMC8相关课程,而是“预备班”的概念。一位幼儿园的家长也提到,“这个AMC理科班并不是直接学习AMC8,AMC8还是针对小学4-6 年级,幼儿园毕业完了,还得回来上课。”
但事情很快迎来了“反转”。
11月11日午时,澎湃新闻报道,记者向上海市宝山区教育局求证,教育局回复称:宝山区教育局第一时间派员实地核查,分别通过进班听课、查阅家委会会议相关材料、检查幼儿园教育教学相关资料和痕迹等方式,未发现该园开设“AMC理科班”。
当日,上海市畹华幼儿园相关负责人对记者明确表示,不会开设网传的这一学习AMC课程的理科班。
家长爆料有图片为证,上游新闻咨询时园方也回复得很细致,教育局核查又未发现实际开设,看来这内卷新标杆,要成为一场罗生门事件了。
幼儿园就开始学Pre-AMC,
真的离大谱!
在此事中,最引发网友热议的点是幼儿园开设了AMC理科班。
AMC全称American Mathematics Competition,是由美国数学协会于 1950 年在纽约创办的数学竞赛,针对不同年级学生分为AMC 8 / AMC 10 / AMC 12三个等级。
·AMC 8
面向8年级(初二)及以下学生,年龄不超过14.5岁
·AMC 10
针对10年级(高一)及以下学生,涵盖高中到10年级的课程
·AMC 12
针对12年级(高三)及以下学生
由于AMC的含金量比较高,这几年,参加的学生越来越多,不光是走国际路线的学生参加,很多体制内学生都选择AMC作为自己升学的加分项。而且国内许多重点学校和国际学校也很重视这一比赛的成绩,将其视为学生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含金量高说明难度也很大。AMC8数学竞赛主要考察的是代数、几何、数论和排列组合这四大考点,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以及数学思维和解题能力。
对于一二年级的孩子来说,AMC8都可以直接劝退,更何况还处于幼儿园阶段的孩子。一二年级学生数学还是停留在四则运算的基础上,AMC8的难度远远超过了这些学生的数学水平,直接学AMC8难度非常大,还容易让学生抗拒数学。
园方表示,此次开设的理科班,旨在培养孩子在数学方面的兴趣和天分,为将来的学习和竞赛打下基础。
但恕我直言,这样难度的学习对幼儿园的孩子来说,并不能培养兴趣和天分,反而会消耗孩子终身学习的热情。
正如学前教育专家所说,幼儿教育特别要讲究孩子的认知规律,5岁多到6岁之间的孩子,抽象思维才刚刚萌芽,只有通过一些直观的游戏化、情景,让孩子亲自操作、感知,去获得经验,然后才会慢慢形成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但还是无法进行抽象的数学学习,或进行抽象的逻辑思维,更不能够实行系统化的测试、考试、做题等。这既不符合规律,也不符合国家政策。
由于这一热点话题备受关注,11月11日,教育部在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表示坚决纠正幼儿园“小学化”等不规范办园行为。
过度内卷下,
只有鸡娃一条路吗?
在此事的评论区,也有一部分赞同的家长声音。“学总比不学强”“这样的课程设置能够让孩子更早地接触科学知识,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还有的家长看了这个新闻有点慌了,觉得自己也要卷起来,不然就让娃输在了起跑线上。
这些都反映了内卷时代,家长对孩子教育的过度焦虑。而幼儿园也好,补习机构也好,正是利用了家长的焦虑心态,才诞生了这种畸形的卷。
但是,鸡娃后,孩子就真的能成为“牛娃”吗?真的能成长为父母期望的样子吗?
《北京青年报》曾发过一篇报道,叫《中国第一代“鸡娃”成年了,他们过得怎么样?》,里面有一个叫朱迪的女孩让人印象深刻。
她3岁时,父母就给她报了少儿英语课外班,一年学费将近1万元。四岁开始,舞蹈班、绘画班、书法班、古筝班,便占据了朱迪的幼儿园;三年级,她开始学奥数,初一学物理,从小就没有寒暑假和周末。
尽管朱迪最后考上了北京某名校的研究生,看似家长的鸡娃有了成果,但朱迪却认为被“数理化”补习班摧残的那些年,青春期是扭曲的。
“自己曾经有严重的抑郁,朋友圈也特别小,那时候根本就不敢开心。现在马上要步入职场了,但对自己完全没有信心。学校里有分数衡量优劣,在职场用什么来衡量?我不是最优秀的了该怎么办?毕竟人生那么长久,学校不是终点。”
像朱迪这样的孩子还有很多很多。而且更多被“鸡”出来的孩子,连表面上的成功也没有。
所以说鸡娃这事充满不确定性,可能鸡出“牛娃”,也可能鸡出“青蛙”。
而且就算“鸡”娃,也要符合科学规律的“鸡”,而不是盲目“鸡”。忽略教育规律、孩子年龄、性格特点,一味追求抢跑教育、超前教育、超难教育,不仅会让孩子抵触学习,甚至会出现心理问题。
这些年青少年的抑郁症、空心病的高发病率,与教育内卷不无关系。
希望家长们能坚定自己最初的教育理念,以及对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朴素期望,坚定地走好自己的路。
内卷之下,没有赢家。
如果你也受鸡娃问题困惑
希望与更多同路家长交流
欢迎加入竹妈的国际学校家长社群,
与更多家长交流国际学校
择校、学习、成长、留学的经验与心得。
作者 | 竹妈
编辑 | Annie
往期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