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有张雪峰说“文科都是服务业”“家穷别学文”,后有哈佛大学取消30多门课,多数是文科课程。
这两天又爆出北京国际学校“一哥”鼎石学校解散了「文学剧场」微信群组,能为文科生和艺术生提供更多选择的民办国际校也要转型了吗?
在当下日益强调实用性的就业市场中,“文科无用论”的兴起,似乎显得合情合理。然而,未来选择文科就一定前景渺茫呢?随着科技不断迭代,文科专业会被AI取代吗?想学文科的孩子,未来将何去何从呢?
哈佛取消多门文科课
美国人文学科面临困境
最近,哈佛大学做出了一项引人注目的决定,取消了至少20个院系的30多门秋季本科课程。
人文学科成为了“重灾区”,历史学、文学、哲学等多个传统人文领域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波及。
图源:哈佛大学校报 The Harvard Crimson
被取消的历史与文学课程包括6门研讨会课程《从莎士比亚到杜阿·利帕的英国软实力》、《商场中的马克思:消费文化及其批判者》、《全球跨性别历史》、《北美原住民性别与性取向》、《拉丁美洲种族的形成》以及《全球资本主义史》,使得研讨会课程从原先的19门下降至13门。
哈佛大学历史与文学系主任Lauren Kaminsky在一份声明中表示,由于4名讲师离职,1名教师转项目,所以不得不取消这6门课程。
艺术与建筑史系和宗教研究系也各自取消了3门课程,宗教研究系主任Courtney B. Lamberth表示,这些课程被取消是“由于教职员工的意外医疗休假”。
这一变化不仅让哈佛大学多名本科学生感到失望和沮丧,也引发了学者对人文学科发展前景的担忧。
近年来,美国大学人文学科噩耗连连。
2022年,《纽约客》撰写了一篇长文“The End of the English Major”,看似讲述了英语专业的终结,实则在哀悼美国人文学科的凋零。美国拥有人文学位的本科生从2012年的236,826个,下降到2022年的179,272个,降幅高达24.3%。
以哈佛大学为例,2022年只有7%的本科生计划主修人文学科。塔夫茨大学更是在过去10年间,直接取消了近50%的人文专业。
图源:美国艺术科学院
就业市场和薪资待遇
向理科生倾斜
之所以美国大学人文学科日益衰落,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毕业出路和薪资待遇不尽人如意。
2023年,美联储研究人员做了一项毕业生专业满意度调查:“如果现在重新做选择,是否会选择不同的专业?"
有44%社会与行为科学专业毕业生表示后悔,其次是人文与艺术(43%)和生命科学(43%)、法律(41%)和教育(38%)。
哪些专业后悔的人数最少呢?答案是工程学专业,只有27%的毕业生表示后悔;其次是计算机与信息科学(31%)和健康专业(32%)。
图源:哈佛大学校报 The Harvard Crimson
不难发现,这些最不令人后悔的大学专业都属于高薪领域,比如刚从大学毕业的电气工程师在美国的平均年收入为117,680美元,IT从业人员平均年薪高达138,110美元,医疗从业人员年收入为128,490美元。
也难怪在人文学科领域,学生的后悔比例会相对较高。这些学生往往在入学前遵从自己内心的喜好,然而,当他们毕业后踏入社会,看到与理工科毕业生的巨大薪资差异,心中难免会产生一种落差感。
久而久之,选择人文学科的学生人数开始下降,受到冷落的人文学科,自然学费收入骤减,大学无法聘用那么多的终身教授,只能依赖于兼职讲师。
而兼职讲师们拿着纯为爱发电的薪资,又如何长期坚持授课呢?
回过头来看哈佛大学人文课程的取消,似乎也就没有那么令人震惊了。
鼎石解散文学剧场微信群
国际校也要向理科妥协?
无独有偶,最近鼎石学校解散「文学剧场」微信群组的消息,在国际学校家长群中备受关注。
「文学剧场」是鼎石重磅打造的阅读项目,自成立以来,就以多元的文学活动形式和独特的文化氛围,成为鼎石的一张名片。
在「文学剧场」期间,学生们不仅能够接触到各种经典文学作品和作家译者,还能通过舞台表演、文学辩论、公益诗会、电影放映会和文学沙龙等形式,激发对文学和艺术的热爱与追求,在师生、家长和国际教育圈中都积累了极高的口碑。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备受瞩目的「文学剧场」,却突然宣布解散微信群组,这是否意味着鼎石未来会减少对人文教育的投入,将更多资源向理科倾斜呢?
因为一直以来,相比公立国际部,民办国际校给文科生和艺术生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选择。
公立国际部的学生从传统教育体系下出来的占大多数,在理工科更容易卷出成绩的情况下,人文、社科、艺术方向很难在公立国际部占主导,环境和氛围也不太支持。
而偏文科、偏艺术方向,在民办国际校更容易找到匹配的课程、社团和活动。在北京,无论是A Level课程还是AP以及IB DP 等国际课程,开设人文、社科、艺术类更丰富的主要还是民办国际校。
所以鼎石此次解散「文学剧场」微信群,也就有家长担心以鼎石为代表的民办国际校是不是也要向公立国际部靠拢呢?
针对这些疑问,鼎石给家长发布了一份公告,表示此番操作主要是因为「文学剧场」发起人兼项目主讲人卸任,并提到:“文学的力量不会因为项目的变化而消散。鼎石社区也将继续以多元化的方式鼓励深度阅读、分享观点、展现自我。”
这份公告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家长的担忧,但依然让人感到唏嘘不已。「文学剧场」将走向何方,暂不清楚,有待学校后续的消息。
“文科无用论”兴起
未来还能选文科吗?
随着科技的快速进步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人文学科逐渐失去原有的重要地位,似乎变成了全球的趋势。
100多年前,印度文科大学生高达85%,9%学医,剩余理工科仅占6%。如今再看看印度家庭最希望孩子做的职业,男孩是IT工程师,女孩是医生。
哥伦比亚大学英语和比较文学系教James Shapiro曾说:“几年前,我还认为人文学科入学人数持续下降是一个可逆的情况,但现在我不相信了。在2000年之前,我1个月大概读5本小说。但我现在1个月读1本就已经算很多了。这并不是因为我对小说失去了兴趣,而是因为我在阅读上百个网站、听不同的播客。”
科技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习惯。雪上加霜的是,生成式AI横空出世,进一步推动了对STEM专业人才的需求,而重复性较高的工作如行政管理、教育管理、客服、银行柜员等工作将被取代。
这是不是意味着选择文科,前景就渺茫了呢?其实不然。
即使是在STEM或者商科领域,雇主也依然看重人文学科所培养的创造性、适应性以及沟通能力,而这些能力恰恰是AI无法提供的。
正如《纽约客》长文“The End of the English Major”的作者Nathan Heller所说:“ChatGPT既不能构思《达洛维夫人》(美国作家Virginia Woolf 经典意识流长篇小说),也不能指导和管理一个组织。”
在AI时代,知识的获取和积累非常容易,但是独立思考的精神、创造力、审美感知、文化底蕴、国际视野依然需要人文教育的滋养与引领。
顶尖美高、美本对学生的人文素养一直有极高的要求,因为人文素养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它不仅关系到孩子的学术成就,还影响着他们的个人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学习历史、文学和社会科学,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社会问题,培养对他人和社会的光怀。
有了人文素养的基石,无论在哪个专业领域,学生都能展现出独特的个性和核心竞争力。
想象一下,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让GPT生成一份详尽的电商企业出海方案,只需片刻的功夫。但是当这份方案开始落地,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一系列挑战便接踵而至。
如何与不同文化背景的当地政府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流?如何在充分理解并尊重他国文化和习俗的基础上,既保持企业本色,又灵活调整策略扩大业务版图?如何适应当地的社会观念与消费习惯,确保企业能够在异国土地上生根发芽?
这些问题,单纯依赖技术手段是没法解决的,更多考验着决策者的文化底蕴、人文情怀以及对人性的深刻理解。
因此,当我们面对“未来还该不该选文科”的疑问时,应该站得更高一点,看得更远一点——为什么文理一定要分家,不能文理兼修呢?
很多美国大学在大一阶段,要求新生必须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艺术等多个不同领域至少选择一门课程,在探索兴趣的同时培养跨学科思维与综合分析能力。
而许多美本的学生,在专注于一个主修专业的同时,还会选择辅修一个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领域,如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学生辅修历史,或数学专业的学生辅修艺术史。
这样文理结合的学习路径,不仅丰富了知识结构,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力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文理结合,不再是一种选择,而是一种必然趋势。随着科技与人文的深度融合,未来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也将愈发迫切。那些既懂技术又通人文,既能理性分析又能感性共鸣的个体,将成为推动社会进步与创新的重要力量。
想了解如何规划大学申请专业方向?
AP/A-Level如何选课?
可以添加思竹国际vika~
作者 | 竹妈
编辑 | Annie
往期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