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校(Summer School)是海外大学为本地学生和国际生开设的暑期项目。
或许每一位留学生都会经历申请夏校的阶段,仿佛一场申请前的预演。在这个阶段,你会经历一个缩小版的申请:提交标化成绩、申请文书、奖项和活动、老师的推荐信,然后在漫长的等待后拿到结果。
很多人天生认为,通过这样一个类似于正式申请的筛选流程,被录取率更低的夏校所录取,自然能够拿到顶尖大学的offer。
但在这里,我想要泼一盆冷水。尽管大部分夏校在互联网上被称为“藤校敲门砖”,仿佛今年去夏校,明年上藤校就板上钉钉。
但实际上,“信息茧房”的效应越来越明显,在网络上发声为夏校站台的都是通过夏校拿到好结果的同学,但是其他参加夏校的人呢?他们作为“沉默的大多数”,可能申请材料里提都没提夏校一句。
可能我后面要写的内容并不讨喜,但是我希望通过下面的案例,让大家理智冷静对待夏校。(为了保护我朋友们的隐私,以下案例都使用化名)
本文作者为北京某一梯队国际部学生。
课程水,
团队匹配糟糕的夏校体验
参加夏校:LaunchX
花费:8w+
时长:1个月
选择前的功课:中介推荐+学校老师审核后综合建议
期待值 :要通过这个优秀的平台做一个创业项目,或者至少设计一个产品,让这个设计在他的申请中大放异彩
我有个朋友,叫他小黄吧。他是个勤奋且充满理想的学生,总是对未来充满憧憬。
他申请到了一所极度知名且响亮的商科创业类夏校LaunchX。
出发前他信誓旦旦地对我说,要通过这个优秀的平台做个创业项目,或至少设计一个产品,让这个设计在他的申请中大放异彩。
记得那天他踏上了飞往夏校的航班,脸上带着无比的兴奋和期待。我们还记得他在机场挥手告别时的自信满满。可是,现实总是比梦想来得更为残酷。
第一天的课程结束后,小黄给我发来了一条信息 :“课程内容和AP微观经济有大量重复,真正的创业案例讲得少之又少。”我能感觉到他的失望,但他还是决定坚持下去,希望接下来的课程会有所不同。
然而,当他怀着学习心态去聆听所谓成功的创业者的课时,听到的只是各种鸡汤,“努力就一定会有收获”“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有一次,客座嘉宾带他们去另一栋教学楼,他满心欢喜地以为终于可以听到有实践意义的内容了,结果等来的只是一个小学学生玩的团队协作篮球接力游戏,美其名曰教团队合作的必要。
更糟糕的是,队友的分配也让他失望。不同兴趣、不同学科方向的学生被强制组合在一起,导致即使大部分人想出了一个好点子,也缺少必要的理工科同学将其变为现实。
小黄作为物理专业的学生,根本无法满足队友投票选出的机器人的方案设计,因为他完全不了解机械工程领域内的相关知识,也不具备3D建模的能力。
三周的夏校生活结束了,小黄回到了家。我们在一次聚餐上聊起了这段经历,他无奈地对我说:“这三周我度日如年,别提了。”他的语气中充满了对时间的浪费和理想的破灭。
在申请季结束后的聚会上,我问他:“你的申请材料有提及你的夏校吗?”他说:“怎么会?这可是我三年内最大的战略失误,或许有这个时间和夏校所耗费的8万多块钱,我去多考考SAT,结果会更好。”
游玩体验
比课程实践精彩的夏校体验
参加夏校:ESAP
花费:7w出头
时长:1个多月
选择前的功课:中介推荐+学校老师审核后综合建议
期待值 :在实验室或会议室里疯狂学习、制作final project大放异彩
小红是另一位朋友,一个对未来充满激情和梦想的女孩。她申请到了所谓的顶级工程夏校之一,宾大的ESAP。
出发前一天的送行饭桌上,她满怀憧憬地对我们说,她坚信藤校的底蕴,认为夏校也不会差。她的眼神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盼和信心。
飞机起飞几天后,我问她的近况。由于有了小黄的经历,我对夏校的离谱事情已有预期,但小红的故事却让我更加惊讶。
“课程依旧水,从零开始教CAD、Python等,大部分学生在进入夏校前就已掌握,课堂上基本昏昏欲睡或聊天交友。”她在电话里无奈地说道。我能想象她在课堂上看着讲师的眼神中充满了无奈和失望。
但下课后,小红的生活却与她在国内预想的截然不同。
她并没有像她想象的那样困在实验室或会议室里疯狂学习、制作final project,而是和同为中国人的朋友们聚餐、游乐场、台球厅,甚至开始谈恋爱,花了大把时间约会。
她告诉我,有一次她和朋友们一起去游乐场,坐在过山车上狂飙的感觉让她觉得这一切都很值。
一个月的夏校生活结束了,小红回到了家。我们又吃了一顿饭。我问她:“你的暑假过得怎么样,有什么收获吗?”
她笑着回答:“可能更多的是快乐吧,比如那个和朋友坐在过山车上狂飙的晚上。”我继续问:“学术上呢?你不是很憧憬最后的final project吗?”她说:“那个啊,也就那样了,反正不会出现在最后的申请里。但无论怎么讲,这一个月带给了我非常多的快乐时光。”
天选的“幸运儿”
夏校体验
参加夏校:LaunchX
花费:8w+
时长:1个多月
选择前的功课:中介推荐+学校老师审核后综合建议
期待值 :别像小红和小黄的夏校一样就行
小红和小黄在七月初离开去夏校,而小蓝则是在七月底出发。这一个月来,他一直在微信群中看到小红和小黄的抱怨,对夏校的期望一降再降。
然而,命运似乎对小蓝格外眷顾,给了他一段截然不同的夏校经历。
小蓝参加的也是一所商科类夏校,但与小黄不同的是,他的工作主要是和队友一起,为一家公司提出一些建议供公司代表参考。
虽然课程设置依旧不尽如人意,学生们的任务是为公司提供类似于咨询顾问的服务,而课程内容更倾向于创业。因此,我们时常打趣道,或许小黄应该来小蓝的夏校听两节课。
相比于小黄,小蓝更幸运的地方在于,他恰巧遇到了一伙非常匹配的队友,也恰巧遇到了一个非常好的公司代表。
队友们之间非常坦诚和善,很快就确定了彼此的能力和优势;公司代表也很和善,并未刻意刁难小蓝,反倒是给出了多种可能让高中生接手的案例,让小蓝他们自行挑选。
当然,小蓝的幸运不仅仅止于此。
在夏校中,小蓝结识了许多来自加拿大和美国高中的同学。当他们的申请观念与中国式的美国申请观点相碰撞时,小蓝对如何写申请文书有了全新的理解。
那些夜晚,他和新朋友们围坐在宿舍里,讨论人生理想和未来规划,思维的火花不断碰撞,让他对自己的未来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
这段经历不仅让小蓝收获了知识和友谊,也给了他许多深刻的思考和灵感。夏校结束后,小蓝带着满满的收获和新的视角回到了国内。直到现在,每当我们在饭桌上聊起那段时光,小蓝总是怀念不已,充满了感激之情。
后来啊,小红和小黄分别去了UCI和UCSD,小蓝则去了NYU,不知道当时夏校前聚餐的他们知道RD最后的结果,会是什么样的心情。他们还会去那个夏校吗?
其实不仅有小黄小红,包括我自己都参加了所谓的名牌夏校,回来后纷纷表达了失望的情怀,认为这种质量的夏校根本不值得花费一个暑假的时间和金钱。
他们最后都选择不在申请中体现夏校。
到底要不要去夏校?
其实在我看来,申请阶段很重要的一项是时间和资源的冗余。
再好的项目,再好的机会,都不值得我们押上自己的所有时间和所有精力,参加夏校意味着暑期阶段至少有一个月的时间,所有的活动、标化考试、科研几乎是全部停滞的。
距离和时差的原因,在国内本身应该很轻松推进的任务,在夏校期间隔着太平洋什么都会变得困难无比。
尤其是高二升高三暑假的阶段,假如标化分还需要冲刺,论文发表前的最后修改没有完成,该为申请季准备的材料还是一地鸡毛的时候,将一个月甚至更久押在夏校上,这和上赌桌梭哈全部筹码一样没什么区别。
当我们被夏校耗掉一个月的时间资源,并且对夏校的期待值过高的时候,肯定会患得患失,我们的注意力会不自觉全部杀死在夏校上,如果夏校不能像我们预期里一样是高水平高质量,能为申请添砖加瓦,可能情绪会非常低落。甚至在这种情绪下,等回国后平常的申请动作都会因为焦虑变形。
倘若是已经基本上完成了申请季的准备,申请材料已经打磨得差不多的大佬,暑假的空闲时间当然可以去夏校进行体验。
去夏校前心态放平,把预期放到最低,能像小蓝一样进入一个不水的夏校,匹配优秀的队友,幸运获得满满收获,这是万分惊喜,是绝佳的锦上添花。
万一像小红和小黄一样,恰巧申请的夏校课程水,队友不靠谱,已经准备齐全的大佬也并不用操心其他事项,哪怕学术上什么收获都没有,那至少还能像小红一样,拥有和朋友坐在过山车上狂飙的快乐时光。
当然,并不是所有夏校都是如此,据说世界顶尖的Sumac,Rose,RSI等夏校依旧以其顶尖的学术水准而著称,能够给学生在这一个月内一个非常好的学术体验。
Who knows?
关于夏校,你有哪些收获或槽点?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什么样的夏校是真正有含金量的夏校?
商业夏校值得选吗?
高一暑假要申请夏校吗?
欢迎加入【留学信息、资源申请互助群】
找信息、找资源、找机构群内全搞定!
作者 | B同学
编辑 | Annie
往期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