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4256字,阅读约需12分钟
近日
北京大学学生年度人物·2024
评审结果出炉!
10位不同院系的
优秀北大青年获此殊荣
他们深耕科学研究,坚持开拓进取
展现北大形象,传递时代强音
面向重大需求,面向人民健康
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学有所用
郏科人是北京大学“肿瘤免疫研究”跨学科群体专项计划的一名直博生,在导师组的指导下长期聚焦消化道肿瘤免疫治疗与肿瘤微环境方向。他提出并构建胃癌多组学图谱项目,获医学部“优博创新基金”支持,该项目已发表SCI论文4篇,取得发明专利4项、软著1项,实现科技成果转化1000万元,6项研究在AACR、IGCC等国际学术会议进行学术交流。他在第72届林岛诺贝尔奖获得者大会上作为中国博士生代表,向数十位诺奖得主及各国的博士生代表介绍研究成果。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作为党支部书记,他始终将医学生誓言融入“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中,带领支部成员积极开展各项思政学习活动。他聚焦中国患者的临床需求,依托科室资源构建消化系统肿瘤幽门螺杆菌检测万人队列,研究成果被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写入《胃癌诊疗指南2024》。围绕这一临床发现,他设计并开展基础研究,获批首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学生基础研究项目。
从实验室到临床一线,从国内研究到国际交流,郏科人始终以家国为念,书写着新时代北大医学青年的科研与实践答卷。
李昊轩19岁直博北大,致力于以因果推断技术为核心的人工智能领域。他以第一作者发表CCF-A类人工智能顶级会议论文17篇,获批6项国家发明专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学生基础研究项目,并入选首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博士生专项计划候选人名单。
作为院研究生会学术部负责人、院讲师团学术顾问和班级班长,李昊轩积极参与科普工作,参与“平民学校科普讲座”。在北大数载,李昊轩矢志不渝,为国家的智能科技领域添砖加瓦,贡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
踏上雪域高原,用青春保护绿水青山是李佳瑞的不懈追求。她的研究紧紧围绕世界屋脊与地球第三极环境保护,参与发表SCI论文13篇,在Nature index等领域TOP期刊以一作/共一发表SCI论文3篇,获得北京大学第三十届“挑战杯”竞赛特等奖,作为主笔人之一在光明日报发表《两封来自珠峰的入党申请书》,曾获评国家奖学金、北京市三好学生、北京大学十佳学生党支部书记、北京大学三好学生标兵等荣誉。
作为学生党支部书记,李佳瑞努力发挥基层学生党组织的引领作用,让大家满怀激情地投身学习和科研工作,带领党支部多次获评学校学生党团日联合主题教育活动一等奖,入选2024年北京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创建培育单位。她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相关感想被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联播》报道。
作为团支书,他组织团支部开展20余次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带领支部成员深入科研攻关一线,积极投身科普志愿服务。在他的带领下,支部获得“优秀团支部”称号,他也获评北京大学“十佳团支书”。此外,他多次参与社会实践,在力行计划中担任福建福州团领队,调研文化传承,向地方政府等争取实践支持,深度挖掘文化精神。他还积极参与北大“圆梦先锋”鸿雁计划,调研深圳金融与科技融合发展的先进经验,参与撰写超两万字调研报告。
追光逐电,守正创新,作为一名北大物理人,黎顺德始终立足前沿、奋发有为、胸怀家国,以光电领域的科研突破回应时代的需要,以实践行动书写青年的担当。
(Meili Qian VERGNOLLE)
怀揣着对公共卫生事业的热爱与责任,他立志以科学之名,守护国民健康。孙栋参与了我国最大的自然人群队列研究——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CKB),致力于慢性病的基因-环境交互作用探索。他先后以第一(含共同)作者身份在Gastroenterology、Nature Human Behaviour、Lancet Planetary Health等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5篇,其他SCI论文4篇,主持首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学生基础研究项目(博士研究生),参与国家级课题3项,担任3本SCI期刊审稿人。
热心志愿,用心奉献。王洪波现任中国青年报·中青校媒全国执行主席、北京大学研究生代表大会常务代表委员会副主任、医学部青年健康传播中心主任、医学技术研究院2022级研究生班班长等职。他始终奔走在服务他人的路上,志愿服务事迹与心得被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志愿者、医师报等媒体报道。
来源 | “北京大学”公众号、北京大学融媒体中心、北京大学学生工作部
图片 | 北京大学学生工作部、受访者提供
编辑 | 史童月、李世奥、单丹萍、苏晨翔
排版 | 卫雅伦
制图&责编 | 戴璐瑶
北大体验
北大体验
未名新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