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4022字,阅读约需13分钟
编者按
在埋头苦读的岁月里,你是否渴望有一盏明灯照亮前行的道路?在深夜奋战的时光中,你是否期盼有先行者指点迷津?此刻,或许你正徘徊不前,或许你已踌躇满志,但请坚信,你并不孤单。未名湖畔,博雅塔下,北大学子诚挚地献上这份“备考秘籍”,愿伴你追梦,伴你成长。心态与方法,技巧与实力,在这里,你将找到最需要的答案。
学生姓名:谭天琪
毕业中学:云南省昆明市第八中学
就读院系:北京大学法学院
鲁迅先生曾落笔:“什么是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
政治学科的学习于我而言,是知识的获取,亦是前路的探寻。在初中阶段,政治学科是我的优势学科之一,在高中文理分科之后,与许多学子一样,我感到自己走入了新的未知之境,在这片未知之境中,我经历过失败,也享受过成功的喜悦。在挫折来临时,是对政治学科的探索让我重获希望,窥探到一些文科学习的技法;在欣喜之时,是政治学科的严谨与智慧告诉我保持谦逊,一切归零。一路走来,政治学科不仅是我的优势科目,也仿佛是我的挚友,伴我乘风破浪,助我御风远行。
框架思维:初探政治之门
刚开始高中政治学习的时候,我深切感受到高中阶段的政治学科的知识体系和思维深度与初中大不相同。高一上学期,对于政治学科,我一度感到比较迷茫,分数波动也比较大,感到政治学科内容多而杂,难以掌握。非常幸运的是,我的政治老师有自己独特的笔记体系,也十分重视框架的构建,在她的引导下,我逐渐感受到把握教材体系,构建思维框架的重要性。特别是在之后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的学习中,我学会认真阅读教材目录,自己画思维导图,这样的学习方法让我逐渐掌握了课本中各个哲学知识板块所涵盖的知识点,找到不同知识板块之间的联系。
众所周知,记忆和理解对政治学科而言都非常重要,构建知识框架可以极大地便利我们记忆,减轻记忆负担。在高三阶段进入二轮复习后,我也坚持在每本书复习完后画思维导图,在构建思维框架的同时思考相应的知识点有什么易错点。久而久之,我对政治学科的体系越来越熟悉,在考试中也更加得心应手,在解答大题时漏点的情况也有了明显的减少。
其实,在画思维导图的过程中,我们是从一个宏观的角度来思考,这个学科的核心价值立意是什么?核心学习技巧是什么?主要知识体系是什么?哪些是核心知识点?这些知识点的联系是什么?哪些是重点,难点?哪些是我自己的易错点……在这样的思考之中,我们会逐渐把握政治学科的要点。在我看来,框架思维为我打开了高中政治学习之门,让我在繁杂的知识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体系,让相对繁重的学习任务得以简化。
回归教材:触摸学科之实
回归教材对于政治学科的学习也非常重要,它让我们从相对微观的视角了解学科,夯实基础。在高一的学习中,我也没有特别重视教材,高二我的政治成绩一度陷入瓶颈期,看到优势学科在周测和月考中下滑,我感到很着急,也很焦虑。
后来,老师在帮我和其他同学分析答题卡的时候发现我们的表述不够规范,也会在一些基础知识上犯错,她建议我们去看一看教材。在看教材的过程中,我发现有许多知识点是之前没有注意到的。于是,在平时做题的过程中遇到模糊的知识点我就马上翻阅教材,理清概念,学习标准表述。在这样的训练下,我的基础更加牢固,政治成绩也更加稳定,在学习中也更加自信。
进入高三以后,在大量刷题的同时,我每天也会有计划地阅读教材,思考哪些是常考点。这样,我不仅更好地掌握了考点,也不至于在大量的题目中迷失方向。学习教材时,如果有非常专业的表述要注意记忆,在记忆中,我们对知识的理解也会有所加深。
对于政治学科,学习教材不可或缺,它会引导我们去触摸,去感受,去思考何为学科之实。
了解时事:提升文科之思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政治的学习不应囿于课本,而应关心时事,拓展视野。在关注新闻时,我们不妨思考一下这些热点和什么政治知识有关。比如,在看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新闻,我会联想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有关知识,在看到一些热点国际组织的新闻时,我也会去思考复习相应的知识。
高三学习压力比较大,但我仍然坚持每天抽十到十五分钟阅读《参考消息》,有些热点消息会成为考试的材料。此外,我会在周末抽时间读《新闻周刊》,该里面的材料不仅对政治有所启发,也对我语文的写作非常有帮助。当然,也可以把时事当作材料,试着问问自己,如果我是命题人,我会在哪些点设题?这样,我们解读材料的能力和把握题目的能力也会有所提升。
关注时事不仅让我们把政治知识与日常生活相结合,也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理解知识,思考社会。纪伯伦曾言:“当你的欢乐和悲伤变大的时候,世界就变小了。”关注时事,我们可以看到更宏阔的世界,这样一来,我们也不会因为一次考试而过度欢乐或悲伤,而是用平静的心态面向成与败,用宁静的自己迎接一切悲与喜。
沟通交流:寻找提升之法
无论初中还是高中,我们总是处于一个群体的学习环境之中。学会与同学和老师沟通交流,对政治学科的学习至关重要。
还记得有一次我们班一位非常优秀的同学去问了老师一个有关换位法推理中谓项如何变化的问题,我在旁听的过程中发现我也存在这样的问题,我对这个知识点的疑问也得到了很好的解决。此外,当对选择题似懂非懂时,一定要去找老师说说你的想法。我在有一次统测中做错了一道与文化有关的题,在老师讲完后仍有疑惑,当我课下去找老师沟通时,她不仅针对我的问题给予了耐心的解答,还去查找了那个题的背景资料。
由此观之,通过沟通我们可以拓展对政治学科的理解。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学习困难,老师都会是我们坚强的后盾,我也非常感激我遇到的每一位良师。
除了知识上的问题,答题规范方面的问题是和老师交流的另一个重点。政治大题的书写量较大,书写的美观性,答题的规范性和表达的专业性都是政治成绩的重要影响因素。在高三每次大考之后,我都要拿政治的答题卡去找老师分析。在此过程中我就会知道为什么丢分,我应该怎样排版布局会更有优势,我应该怎样去更好地解读材料,在下次考试就可以很好地避免类似的问题。
当然,与同学一起讨论政治问题对学科学习也大有裨益。当我做错题的时候,我会去向做对的同学请教,他们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常能给我不同的启发。与此同时,我也会向其他同学学习他们政治学习的方法,以此来完善我的学习方法。
学会沟通,就可以与不同的思维碰撞,走出闭门造车的狭隘。一个人的思维是有限的,但在交流中,我们可以倾听不一样的观念,充盈自己的思想。
反思总结:探寻学习之路
在高中政治学习中,考试是重要的检测方式之一。政治虽然相对来说是我的优势科目,但在频繁的考试中,也会有失误的时候。“不满是向上的车轮”,我会在考试后进行复盘,做一张简单的表格,写下我的总分,扣分的题目,扣分的知识点,扣分的原因和改进的措施及计划。通过反思总结,可以很快地找到我的问题所在,进而有针对地进行解决。
同时,在复盘的过程中,我会发现一些分数是基础知识性的丢分或者读题不仔细带来的丢分。如果是知识性的丢分,我会马上查阅教材和笔记,解决该问题,倘若是读题不认真带来的失分,我会在下次考试前默默告诉自己要仔细读题,这样就可以化这次考试失误的悲伤为下次考试成功的信心。
改错题也是政治学科反思总结的重要部分。在修改错题时,我习惯把错题按知识点分类,然后自己整理一遍思路,考虑清楚每个选项为什么对,为什么错,简单写一个解析,想清楚与写下来同样重要。如果知识漏洞严重,我会把相关知识整理在错题本上,以便下次复习时使用。在政治学科的学习中,弄懂错题有时比做新的题目更重要。此外,错题整理完后要时常复习,在彻底理解该题目后也要及时把它移出自己的错题本,这样不仅能节省精力,还能提高自己学习的积极性。
指引学习:感受政治之慧
政治学科涉及方面较广,也蕴含着无穷的智慧。在我看来,政治中学到的一些思维方式可以用来指导其他学科的学习,而在运用这些思维方式的同时,我们对政治学科的知识也会有更深的理解。
高中政治教材里有一句话:“认识世界,办好事情,都需要哲学智慧”,我们也可以用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引领自己探索学习之路。比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启示着我们在日常制定学习计划时要依据自己的能力和时间,不能盲目制定计划;“矛盾具有特殊性”告诉我们要有自己的学习节奏,不要因为自己与别人不同而感到焦虑;发展观则启示我们放眼长远,要敢于直面困难,对未来有信心。
《逻辑与思维》中不同的思维方法也同样给予我们启发,运用辩证思维,让我们更加全面地看待问题,既有利于维持良好的心态,也有利于让我们的思维更加缜密,运用创新思维,我们可以找到新的学习方式,在不断地发散与聚合中我们既可以把握主干知识,也可以尽可能拓展知识面,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正逆向思维互补,可以加深我们对问题的认识,也可以让我们找到更好的学习方法。通过超前思维,我们可以提前有计划地安排自己的学习任务,通过学习计划使学科学习更加有条不紊。
把政治课本上的知识应用于学习方法之中,我们会得到与众不同的收获,同时也可以让抽象的知识变为具象的方法,可谓受益良多。
于我而言,政治学科之时,亦是在探寻文科学习之路。政治学科兼具理性与感性,在政治中寻路,让我看到不一样的学习方法,看到不一样的美丽风景。纪伯伦曾言:“也许大海给贝壳下的定义是珍珠,也许时间给煤炭下的定义是钻石。”学习政治的路途亦像是等待珍珠与钻石的蜕变,让我学会忍耐,学会坚守,学会不忘初心。在这个科目中,我们看到理论智慧与实践的结合,亦看到不同学科可以在学法上融会贯通。当我们始终以谦逊谨慎度对待日常学习,以勤勉踏实的态度不断求索,以创新超越的姿态寻找方向,我们就能学好政治,感受到它非凡的学科魅力。
供稿 | 谭天琪,内容有修改
美编 | 赵齐伟
备考锦囊
备考锦囊
备考锦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