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2532字,阅读约需7分钟
编 者 按
五湖四海燕又至,未名湖畔启新章。新秋之际,又一批心怀梦想的学子将齐聚燕园,书写他们的青春故事,百廿有余的北大也因此活力无限。追梦途中,他们曾意气风发,也曾消沉低首;他们有师友的陪伴,也有梦想的指引。在此,我们与你分享“未名新语”,见证新燕展翅翱翔,畅想无限未来!
个人信息
学生姓名:林昊阳
毕业中学:福建省泉州第五中学
录取院系: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高考已经过去了很久,兵荒马乱、踌躇不安而又刻骨铭心的高三一年也远远离去。暑假里,“北大人”的身份仿佛在一次次亲友的祝贺中侵肌浃髓,自己却又在深夜里时时恍惚着。记忆的浮光掠影中,我看到的是自己一次次的迷茫、徘徊,与蜕变。
遥远的梦
我在一个典型的闽南小镇里长大,父母都是镇里中学的老师,经常要连续上课、晚自习。夹杂着阵阵蝉鸣的微风拂过,我躺在门口长长的石凳上望着无边无际的天空。只有奶奶总陪着我,她没怎么上过学、也不会写字,那时我扶着她的手一笔一划地练习签名,她总是在嘴里用她不标准的福建普通话念叨着:“你真厉害啊,要争取考上北大啊,带奶奶去北京看看……”才学会乘除法、从未到过北京的我隐隐约约有了对北大最初的印象——那是奶奶想让我去的地方,那是一个好远好远的学校。
但对当时的我而言,这终究是个太过遥远的想法,被潜藏在心底深处,只有在考好时老师的激励中会偶然出现。后来经历了小升初考砸的低沉、中考也未发挥正常的无奈,慢慢地北大似乎离我越来越远,越来越难以到达。
幸运的是,我获得了到市区读高中的机会,在无数场讲座与见面会中见到了一批又一批北大学长学姐,在他们的言谈举止中最直观地感受到燕园的奇妙与独特、在高一高二缓慢但持续的排名爬升里感受到了燕园的呼唤。那个遥远的梦,我似乎正飞奔向她,她好像正接近着我。
若隐若现
当班主任将暑期学堂的邀请函发送给我时,我感觉自己暂停呼吸了几秒。虽然也有落下复习进度的隐约担忧,但我立刻接受了这份宝贵的邀请,在和同学的电话里尖叫着“我要去北大住一周了!”在泉州飞向北京的航班上,我望着机舱外层层叠叠的白云,关于北大的种种幻想难以抑制。适逢百年难遇的北京暴雨,我们依旧笨拙而激动地换乘着地铁、公交,直至东门“北京大学”四个字映入眼帘。
于是,我在这片兼容并包的土地上留下了足迹。破冰活动时各有才能相互欣赏的同学、学术大牛的讲座带来的知识冲击、雨中参观未名湖博雅塔留下的美妙和谐,构成了我对燕园第一次直观具象的感受。到最后一天,邱德拔体育馆里如同盛大演唱会般的联欢晚会深深震撼着从南方小城而来的我,毫无预告而精心准备的生日祝福让我在独特的人文关怀里感动到泣不成声。晚会结束后,我们自发地在草坪上狂歌竞夜,挥舞着打开手电筒的手机、自由地唱着聊着跳着。我从未想过能在枯燥无味的学习生活里能有这样一次彻底的逃离,能在一个离家千里的陌生之处找到属于自己的一方舞台。坐在未名湖畔,我们等待着日出,约定着第二年在此相会,轨迹迥异的不同灵魂在这一瞬有了共同归依。我在旭日初升的那一刻告诉自己:“你一定要来到这里学习。”
回到泉州,高三启动仪式、一次又一次的大小考接踵而至,北大的身影又在成绩的起起伏伏里重新模糊了起来。在偶尔考好时生发出“有希望了”的想法,却又瞬间被繁重的学习负担与心理压力压到喘不过气来。我是一个心态极差的人,永远无法做到所谓“考完一次放一次”,自顾自地迷失在自我怀疑与否定中。不知多少个深夜里,在暗黄的台灯下,我打开手机相册,看着暑期学堂的那些照片偷偷地抹着眼泪。这时,这个梦似乎慢慢消失。
所以当北大学长学姐的祝福明信片到来时,我小心翼翼地把它珍藏在抽屉里,绝望无助时拿起它,总是会拥有无穷力量。高考百日誓师的中午,我接到邮政的电话飞奔回家,已经从记忆中淡去的暑期学堂时给自己写的那封信如约而至。“不要太过焦虑,勇敢地向前走吧。”我在29楼宿舍这样写道。那天晚上,我一个人在教室留到熄灯,走出校门、走入深夜的寂静街道,再一次拥有了坚定的感受。
奔赴
百日冲刺的生活是如此乏味可陈,枯燥到我感觉自己快要变成学习机器,幻想自己漫步于未名湖畔就是最大的休闲活动了。晚自习教室里齐刷刷的书写声让环境弥漫着紧张的窒息感,永远做不完的作业让我只想尽快结束这一切。但每天早上七点钟准时响起的闹钟、下午三点钟准时开始的英语听力、食堂教室和家的三点一线一次次地宣示着单调生活的主权,夹缝里生存的我也只能在“奔赴”这样一个似乎虚幻似乎遥远的目标里找到坚持下去的理由。
忙碌生活里的一剂良药,是4月份的那次见面。北大招生组的老师和学长学姐们对学习近况的关心与对后期学习生活的建议为我单色调灰暗的生活涂抹了一些明丽。那时的我正陷于一次模拟考考了年级第一,而又不相信自己有如此实力的纠结。无声的眼神激励、有形的礼物鼓舞,在春风里轻抚着我的心灵。
我的高三,似乎就是这样一个一直单方面与北大“告别”,又一次次与北大再“相约”的无限循环。直至高考悄无声息地来到,终于要迎来最后的结局。还记得数学考场上立体几何做了很长时间无功而返的崩溃、遇上超高难度历史选择题的无奈、狂赶和备考方向背道而驰的地理大题的心酸……出分前一天的中午,学长学姐邀请我去吃午饭,仍深陷于对自己成绩的惴惴不安的我婉拒了。我一次又一次地告诉爸妈降低对我的期望值,却又在成绩出来前不断估分、查往年情况,试图找到一丝希望。
6月24日中午,我没能吃下一口饭,坐在书桌旁一遍又一遍刷新着页面,笨拙地学着网上遮住成绩一科一科揭晓。看到排名后终于冲进爸妈房间,和他们高呼着“有学上了”。再到后来和招生组见面、最后得知录取结果,感慨于“轻舟已过万重山”,我从未忘记曾经走过的条条曲折的路。
文章写到末尾已经过去了一个下午,正午烈日到傍晚落日的推移里见证着我情绪的又一次起伏,仿佛再度经历了一整个高中心境的漫长历程。赴约既成,从小镇里长大的我,在田野里赤着脚度过童年,在小城里埋头苦读享受青春,而今拥有属于自己的燕园入场券,终于可以去看梦里的那场北国之雪了。
供稿 | 林昊阳,内容有修改
美编 | 杨箫屿
未名新语
未名新语
未名新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