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回国后,小镇青年依旧被虚荣心支配着

文化   2024-10-09 22:15   北京  

本文系读者投稿,来稿请投至:

zhuangao2@lifeweek.com.cn

文 | 读者:章鱼

2月我的山姆会员到期,没再续费,也顺手把这个躺在手机里3年的app卸载了。那些家庭版份量对于我这个独居外卖星人来说,是远远超出个人所需。每次购买都要先找到拼单人,不是担心吃不完,就是得花更多心思去储存,这就大大限制了我的购物次数,这会员费怎么看怎么不划算。
但一年前,我还是坚定地办理了会员。我对“会员制超市”的执念,是源于留学时未完成的梦。

《何以笙箫默》剧照
当初出国留学的我,对一切都是那么好奇。虽然当时已经是大学毕业,但我逛过最多的超市是县城里的百家惠,万福乐,后来到了大学才第一次去家乐福和大润发。

到了国外两三个月后,我才听说超市还有会员制的,不禁好奇地向其他同学打听。原来同学中大部分都已经去过了Costco,他们还很积极地说下次带我去看看。

为了让自己不显得那么土包子,在他们天花乱坠的描述中我频频点头,说自己明白了。其实我是头次听说,想去超市消费还要先冲会员,购物费还另算。而这个会员费还不便宜,够我大半个月的伙食费。没有会员的话,只能让有会员的朋友带进去消费。至于这超市有什么奇妙之处,我依旧云里雾里的。

回家后同学语音我,等有会员的老A再去Costco时就把我带上,我可开心坏了,提前上网计划好去超市里要买些什么。一等再等,大家的时间都没凑到一块,直至毕业回国我都没去过Costco。

《我的前半生》剧照
除去对会员制超市的好奇心,我对他人丰富的留学生活也很感兴趣,不时也翻翻小红书,有晒衣服的,晒包包的,还有不经意间一晃而过的城市背景,都让我羡慕不已。不久后我就发现,每个留学生的朋友圈,或早或晚都会晒出各种美食,逛景点、看球赛、扫荡商场等打卡美照,好像这才是一个合格的留学生该有的生活。

奈何,我每个月的生活费有限,一开始对这些生活是敬而远之的,可时间久了,也不免被同学们这些丰富的体验所触动。虽说,闪烁于他们身上的名牌包包、出入的高级餐厅对我来说遥不可及,但我也开始左右掂量,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是去参观某个古堡,还是去体验一场球赛,或是买一双心仪很久的鞋子。

尽管大多数时候我是克制的,坚定不买,实则私下早已在存钱。每当存够钱准备去拿下心意商品时,我还要在家里先预演一遍,好让整个购物过程丝滑顺畅,其实是自己害怕在柜姐面前露怯。这种渴望又克制的心态,让我仿佛化身《红与黑》里的于连,外表永远是冷酷而疏离的,实则内心纠结与挣扎早已翻江倒海。

《二十不惑》剧照
我清楚地知道,在物质这方面我定是不能纵情享乐了,所以倒也没变成拜金的模样。物欲得不到满足,那就将目标转向体验欲。

我开启了穷体验模式,去听学校免费的音乐会;去逛博物馆;参观科技展馆。这些物质以外的经历不需要入场券,只需要付个车费,就能大大丰富我的生活。在展馆里,那些展品我能不能看明白倒是其次,重要的是我与大家有了链接,有了共同经历。

这种状态就好像报复式的体验,我美名其曰弥补小时候的遗憾。

回国后,感觉自己开了眼界,整个人都舒展了,再加上有了工资的加持,当年的畏畏缩缩那股劲也慢慢散去了。

可当工作存下些钱后,当年未实现的包包梦想依旧萦绕在我心头,最终我还是买了个1万出头名牌包包,拿到手那一刻顿时心生满足。

《欢乐颂》剧照
当我真正意识到被“体验感”支配,也是在买了这个包以后。

起初,我心中的渴望一个个被填满,网红打卡地、新开业美食餐厅成为我常规社交地点后,我感到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内心也很满足。可随着去的次数增多,新鲜感早已淡去,生活变得乏味起来,每天上了班就是下班,只能沉浸在无休止的短视频之中,浑浑噩噩。

在同事间,大家讨论的话题也转向了某场球赛、话剧、又或是某次展览等精神上的体验。而我,本该对这些场所不陌生,却因当年的打卡行为仅仅是追求短暂的愉悦,缺乏对文化的了解,使得自己像个局外人一般难以融入对话,这又再次激起了对“新生活”的渴望。

一开始,这些体验背后不便宜的票价、年卡,还是让我犹豫了一番。从小被教育节约节约再节约,所以当过高的消费摆在我面前时,我还是会有深深的不配得感。

可比起60、70后的节约克制,90后的我终究还是更加关注自身的精神满足,拼命说服自己,那些需要入场券才能带来的满足,并非娱乐休闲的需要,更像是一场带有精神需求性质的生活诉求和表达,生命的长度无法左右,但丰富度确实由自身去填充的。

《无节制消费的元凶》剧照
再三斟酌下,我买了球赛的年票,又办理了超市的会员。同时,为了让自己有长久的精神滋养,我工资每个月会划出20%,有时甚至30%用于体验生活,用于证明自己是真的在生活,而不只是活着。

随着这些新体验的积累,我发现自己悄然间发生了变化,谈吐间透露一种舒畅,让我整个人都充满了生气。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为了体验一次旷野的旅行,提前好几个月准备;还有报名成人芭蕾课;参加花艺培训等等

我用大大小小的体验来填满我的生活,排解我的忧郁,让自己一段时间内沉浸在开心的状态里。但其实,这种浮于表面的快乐,又是一次满足感的驱动。我的体验欲望总是不痛不痒,又难以名状。就像是另一种形式的“奶头乐”,来得迅速,退去也快,最后任何实质性的意义也留下。而我在期间反复横跳,不可自拔的被支配着,失去了对生活的主动权,也陷入了迷茫与空虚中。
回想当初,刚离开家乡那会,我尚带着几分青涩与不屑,像于连一样,对贵族追求精神生活包邮鄙夷之心,时刻警惕。而后一点点被其吸引,流连其中。而今,我洞悉了包法利夫人的心境,在她再次与情人取得联系后,刺激感和新鲜感迅速霸占她的大脑,她沉迷于此,享受那份轨道之外带来的自由放纵。可当在私会成了常态,“艾玛又发现幽会也和结婚一样索然无味了。”

《玫瑰的故事》剧照
我不禁思考,我一次又一次的体验,抽离,又体验,又抽离,这些体验真的能填补我内心的空洞吗?
为了寻找答案,我开始深入剖析自己的内心。我发现,我强烈的体验欲,是根源在于我对自我价值的不断追求和确认。在小镇时,我的满足感来源于父辈力所能及给予的一切,以及他们所有的爱;而到了城市变得复杂了,一面是生活的丰富远超过当年我所拥有的一切,而那份关爱又远隔千里;另一面我则像大多是年轻人一样,为了肩负家庭责任,在城市里埋头工作,奔波于两点之间,在这样的背景下,“体验”成了一场强烈的渴望,它如同一剂强心针,让我在烦繁重而盲目的生活中得到片刻喘息,也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

《凪的新生活》剧照
我开始自救,看了好几部讨论消费主义的纪录片,也从文学和哲学中寻找答案。在这过程中,我勇敢面对自己内心的矛盾与挣扎,逐渐理清了满足感、体验感和生活本质之间的微妙关系。

生活的意义并非由外在的体验决定的,是源于自身内心的赋予和创造。人的体验欲望当然是难以平息的,但学会克制与引导这份欲望,使之服务于我们,这样生活才会更加有意义。

如今,这是我在独自在外生活已是的第8个年头,那些琐碎而短暂的体验感逐渐失去了昔日的吸引力。尽管如此,我仍每月坚持往“体验生活”的户头上存一笔钱,作为对未来未知的探索储备。

《欢乐颂》剧照
现在,每当我对某件事情燃起兴趣时,都会刻意让自己冷静三个月,用于深思熟虑,如果三个月后那份激情还在,一切条件也均成熟,那时我才会将兴趣化为行动,来满足这份体验欲,我也深知,这份情感再也不是从前的虚荣心。

点赞”“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排版:初初 / 审核:同同

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众号 

征稿要求



本刊对投稿的真实性有严格要求,个人故事必须为本人亲身经历,真实可靠,保证作品中不存在任何虚构内容。对于文章内容,作者应提供相应证明材料(图片、视频均可),且愿意接受核实(如职场类话题中将被核实本人真实职业信息、行业、公司等)。稿件需能打动人心,或者具有现实意义,逻辑严密,文笔流畅,以第一人称叙事,字数不低于5000字。

征稿长期有效,投稿发邮件至「zhuangao2@lifeweek.com.cn」,将投稿与【作者投稿原创承诺书】一同上传至附件,并在邮件主题标注【标题+字数】

详细征稿要求请点击👉【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众号长期征稿


稿件示例
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未经许可,严禁复制、转载、篡改或再发布。




点赞”“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三联生活周刊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