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要强的老妈,向我坦白“干不动”了

文化   2024-12-17 12:02   北京  

本文系读者投稿,来稿请投至:

zhuangao2@lifeweek.com.cn

文 | 读者:睿迪

我妈的生日是12月31日,距离她56岁生日还有小半个月的时间。她打来一个视频通话,她向我吐槽了一番我父亲在拼多多买的“小垃圾”,后又力挽狂澜,给我爸颁了一个“胜在任劳任怨”奖,我才恍然大悟这或许是他们隐晦的、在那个年代的人独有的一种爱的表达。

视频里的我露出一个吃到狗粮的笑,然后听到我妈话锋一转,说几十年来感觉自己头一回有“干不动”的感觉。

“为啥这么说?”我问她,“今天在家族群里,我看你发了视频,今天生意很好啊。”

我妈现在在和一个伯伯合伙经营一家春联店,现在眼瞅着过节了,正是一年之中最忙碌的时候。在今年的头10个月,我妈就一直在备货、一直在写,就为的是春节这个档口。这种纯人工写对联的方式,可以说,春节的销售额几乎占了全年销售的90%。

《黑暗荣耀》剧照
“是,生意好,那可不就累吗,手都抬不起来了。”

屏幕里是我妈放大的脸。在系统自带美颜的镜头下,她眼睛周围的皱纹都已无法被科技全然抹去,一圈圈旋转的沟壑呈现在我眼前。面对面的时候,我也甚少有机会如此近距离地看我妈的脸,此刻,透过镜头和屏幕,我能将她早已不再清澈的瞳仁看得一清二楚,里面盛满了就要溢出的疲惫。

她的头发也白了,染发的速度跟不上变白的速度,灰的、白的、黄的,夹杂着一些不明显的黑,不规则的遍布着。

她无需再解释,我便已明白这个“干不动”是何含义。

我妈一直是个风风火火的女人。她不会溜旱冰,脚下却像踩了两个隐形的风火轮,走路都比别人快一点。嗓门很大,有时候遇到无理的客人,叉着腰能把对方哄走,再不敢来找麻烦。我爸在我小时候就到北方去工作了,我一直都不清楚他在忙什么,反正不见人,也不见钱。我妈很少提起,也很少抱怨,她只是用尽全力把我养大,然后把我奶奶也照顾得很好。

在我印象里,我妈折腾过很多“生意”,掌握着家里的财政大权,我想这也是她说话比别人大声的原因。

在我小学三年级之前,我妈在当地最大的商超做主管。她进商超上班的时候,还没有我。她只有中专学历,一开始也不是主管,而是仓库的管理员,负责盘点每天进进出出的货,有时候也帮着卸货、送货。她觉着原来登记的方式太乱(我老家是个四线小城市,经济发展比较慢),就按照生鲜、零食、乳品、酒水这种分类弄出来好几个小本子,分别列示,这样看得清楚,交班也方便。

《超市侄女》剧照
后来,那时候的主管了解到这个事,感觉我妈很勤快,脑子也好使,就把她调到了超市内做售货员,让她学会用标签枪,每天的主要任务变成了给生鲜区的肉类上标签,我妈很快“晋升”成了能吹上空调的“白领”,不用再在仓库每天热得一头汗。

那时,她的同事大多数人都是小学或者中专学历,会用电脑的人不多,愿意学的更少。超市刚刚引进电脑来做库存盘点的时候,主管又想起我妈了,问我妈愿不愿意学用这个大东西(那时候还是大屁股电脑),她跟另一个同事商量了一下,觉着两个人一块学估计进度会更好,就答应下来。于是每天抱着书在学拼音,每天都弄到晚上11点,在一个多月里终于把电脑降服了,超市的库存记录在我妈和她好姐妹的努力下进入了“数字化时代”。

也因为这个事,我妈在下一次晋升的时候,顺利成了主管。在别的小孩还需要去网吧才能上网的年代,我就已经能在家里打电子游戏了——然后在我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成了近视眼儿。

春去秋来,日月轮换,在我上中学的时候,我妈决定拿着这些年存下来的积蓄开始做生意,做自己的老板。

她在我们当地著名的女装街盘下了一个店面,我现在仍然记得名叫“浪淘沙”,这个名字还是我妈上网花了30块钱找大师算的。好在大师还算比较灵,头几年,我妈的女装店生意颇为不错,收入也水涨船高。她开始了解到钢琴、小提琴这些兴趣班,在几番衡量之下,把我送去学小提琴,或许也是为了把她的女儿培养为她心中原本想成为的样子。

《跟我回家》剧照
我一周去上三节课,每节课大概200块钱,一周600块,换成现在的我都有点供不起。在我终于学会拉完一首完整的《小星星》之后,她便迫不及待地让我在店面里表演一次。我那时候不知道什么是“面子”,我只记得临近几个店铺的阿姨都过来串门,然后夸我真厉害,以后一定是当明星的料。当然,我没有成为明星,最后只成为了一个普通的打工牛马——因为我学来学去就只会拉《小星星》,我妈就放弃继续培养我了。

她似乎明白了我不是那块料,然后让我开心就好。

“浪淘沙”的生意越来越好,我妈到广州和深圳去拿货的次数也越来越多,她为了省下在那边的住宿费,多是当天来回,早出晚归。我从没跟她一起去过,只是她每次拉着一大包一大包巨大的黑色塑料袋回到店里的时候,我就会在店里帮她拆开包装,我大姨就会帮着我妈就把衣服分门别类整理好,然后把广州档口最时尚的搭配一比一复刻,穿在门面模特身上。因此,“浪淘沙”一度成了女装街里的风向标,生意好得别人都眼红。

再后来,网店的兴起,没花多久时间就把“浪淘沙”冲到浪里了——打价格战,线下实体店是赢不了的,而我妈做的还是最难做的“女装赛道”。我妈决定不再把钱砸在女装上,又及时抽身,开始做驾驶培训的生意。

我妈经营的驾校“营业厅”就在我高中同一条街上,在别的同学还在等爸妈来接的时候,我又过上了溜溜达达十来分钟就能吃上饭的日子。

《狗十三》剧照
那时候培训班更多的都是给中小学生补课的,或者是课外兴趣(就像小提琴),这种做职业培训的在我们当地还比较少见,我妈在经营“浪淘沙”时学会的营销技巧又用在了驾校上,会上网的能力,也帮了她不少忙。她在网上搜索了很多全国各地做驾驶培训的口号,做成易拉宝放在店门口,又推出“X次不过全额退款”的服务,驾驶培训这个生意又被她做得风生水起,我家很快买了新房子和新车子。

上了高中的我已经开始默默学会了察言观色,知道有的同学家里很有钱、有的很差、有的就像我一样中不溜。但我不知道他们很有钱的是不是父母一块挣的,我也不敢问。我只觉得就我家而言,我妈真的很牛,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妈在我眼里是无所不能的。至少吃穿用度我几乎是没发过愁,每个星期她都往我饭卡里充钱,以至于高中时因为我妈对我营养的过度补充,让我的体重达到了三十年来的峰值。

我仍然记得,因为我妈的“营业厅”在我学校周围,她也很方便给我送吃的。有一天,我妈给我送来一袋剥好皮的栗子,我好心分给同学吃,上个了个厕所回来之后全被这帮小混蛋吃光了,气得我直接大哭,边哭边喊:这是我妈剥给我的,你们知道她多忙吗!虽然那袋栗子我只吃了两个,但永远记在我心里。

由于市场监管越来越严,加上市场同质化竞争太严重,她再一次遭受到了低价冲击。她想到按揭买房的时候都是让我们分期付款,她也在驾校里面推出了这个服务,一时之间,又吸引了不少新客户。

说来惭愧,我读书时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成绩能勉强上个二本,但一本和重本是绝不可能的。我的分数,如果要在省内读,只能读一个民办二本,学费高达一万两千元一个学期。或许是我是我家的第一个大学生,或许也是因为我妈知道再让我复读也考不上几千元的一本大学,我妈还是凭借着驾驶培训这个生意,把我供上了大学。

在我印象里,我妈都从没跟我说过一句她的工作或是生意有多累,“挣钱不容易”这几个字我都是听别人说,或者是从电视上看来的。听是听进去了,但没多大感觉。大学期间,我妈一个月给我1500元生活费,那时的我对这个数字没有直观的感知,直到我自己出来工作之后,拿到第一个月工资,扣减掉房租水电,净收入距离1500块都还有几百块的差距,我才感觉到这个零花钱是让人多么的肉疼。

《二十不惑》剧照
这时我才知道,有的话我妈不说,并不代表它很容易。

我妈就像个365天都在旋转的陀螺,我很少能见到她停下来过。而她最长的休息,是因为一次“重创”。有一年,她有个以前在超市工作的工友,已经自己出来开公司做经理开上保时捷了,给我妈介绍了一个“来钱快”的项目,并表示自己的保时捷就是因为参加了这个项目才挣到的。

那时候我妈社会经验再丰富,对非法集资了解得还是很少,加上对这个朋友的盲目信任,她很快就入局了。头一年收益确实还不错(我妈当时表述是比做生意挣钱),于是滚雪球般的,除了维持日常所用的开销还有我读书的费用之外,她几乎把自己挣到的都投入进去了。结果也很容易猜,这就是个非法集资的骗局,用现在的话来说就叫“人永远无法挣到认知以外的钱”,她那所谓的工友早跑路了,她和其他受害者联合起来也没有追讨回多少。

那段时间,这件事对我妈的打击很大。她从农村出来后,一直以来无论是上班还是做生意,整体而言都是向上的,她也凭借自己的劳动和智慧,让我们家和她的兄弟姐妹都在这片土地上下扎了根。而这次被诈骗,几乎是把她几十年来的家底全部败空了,她告诉我,她原本计划让我在念完本科之后再到国外念个硕士。现在,能维持原有水平就已经很好。

我知道自己不是读书的料,并没有因此而怨念什么。但我当时还很年轻,听到我妈被熟人“骗”,还对她表示过不理解——怎么会这么冲动?竟然被杀熟!其实从本质上来说,我只是个用她钱的、依附于她的稚嫩大学生,兼职都没做过,根本没有立场去责怪她。而对她来说,这却是她辛辛苦苦、一手一脚累积下来的资本。这条路有多难走,只有她知道。

《小欢喜》剧照
但生活还需要继续下去,我妈休息了一段时间之后,又回去为自己“上班”了。她发现驾驶培训的生意不再好做,每天来咨询的学员门可罗雀,她脑子一转,觉得这么大个店面还能再做点什么,她又开始拉了另一个爱好书法的叔叔入局,开始做手写春联的生意。

一做就做到现在。

我也长大了,从一个大学生被时间和社会一步一步塑造,工资从3000块涨到两万块,然后又变成0,我妈依然坚守在那个店面里。

“吃是吃不饱啦,饿也饿不死就对了。”——这是我妈跟别人描述起春联生意最常听到的一句话。2020年疫情突然来袭,连续三年的春节都过得非常冷清,她的对联生意也一落千丈。不过幸亏中国人骨子里对春节的执念还是很深的,戴着口罩也要把春联换上新的,我妈也就因此还能挣到一些小钱。

困在家里的那段时间,她开始看直播,然后开始自己琢磨起怎么做直播。她第一次跟我说这个想法的时候,我也被困在出租房里,每天跳刘畊宏缓解无聊的精神和僵硬的肢体,我立刻给我妈一个鼓励,肯定了她的想法。她表现得很高兴,像是小时候听到不用再去上小提琴课的我,眉飞色舞的。

很快,我妈就把所有需要的装备置办齐全,每天拿着在抖音29块买来的“主播话术大全”,对着镜头开始念起来。我是我妈直播间的忠实观众,她不能只和女儿互动,但直播间里又没有别人,她就只好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话术大全里的内容,就这么讲了两三个小时,嗓子很快哑了。

《好东西》剧照
这一刻,“敬佩”两个字突然在我脑袋里无限放大,无声地震撼着我。五十来岁的年纪,她仍然愿意学习对她来说是全新的东西,立刻付出行动,并且不厌其烦地去尝试和坚定不移地执行。二十来岁的我,却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在日复一日的打工之中,早已磨灭掉了学习的热情。

我突然明白,这就是我妈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一次又一次尝试着新的契机,然后总能为自己找出一条生路的根本原因。我在五十岁的时候还能像我妈这样愿意去学东西吗?即使是让我现在去直播,我或许都要为“会不会有熟人看到我”纠结很久。

各类平台的流量算法显然不是我妈这样的中老年人能掌握的,很快,因为没有人看她的直播,她也把直播间关停了。我问她累不累,她只是说:“怪不得人家李佳琦能火呢,一天能讲六七个小时,谁顶得住。我年轻的时候,如果有这个或许可以试试,现在跟不上了!”

“你已经很牛了,徐女士。”我在电话里再一次给了我妈肯定——从我远离家乡开始,我对我妈爱的表达就越来越直白了。除了你的另一半和朋友,你的父母也是很需要情绪价值的,至少我妈很需要,观察过一次,她听到这些会很开心,我就觉得我应该把能给的都给她。

一直到今年,没了工作的我回到老家,开始了小学毕业之后最长的一段跟我妈日夜相对的时光。在我妈眼里,我仍然是个啥也不会的小孩,我主动申请到店面里跟她一块处理春联的事,我到了店面,她思来想去,给我派了个最简单的贴标签的活。

“这不是你在超市的时候刚开始干的活吗。”我一边贴,一边跟她聊天。

“对啊。”我妈妈在外面理东西,“不过在我这儿,你干好了也没得晋升。”

我被我妈莫名其妙的幽默感冷了一下,只花了不到二十分钟就把所有标签都弄好了,问她还有什么要做的。她摇摇头,表示没有了,让我玩儿去吧。

《关于我妈的一切》剧照
她应该是想让我彻底放松下来,既然回到老家了,就全身心地休息。我没跟她说过上班那些糟心事,就像她也从来不跟我说她的糟心事一样。但或许母女之间就是有心电感应,我又理解了她的意思。

在家的这段时间里,我们会因为很多日常生活习惯的小事吵架,会因为婚恋问题而各执一词,也会因为新旧时代观念的碰撞而闹得不欢而散。闲不住的DNA不知道是不是遗传我妈的,我很快提出要回来找工作,在家闲得不舒服。我妈说:“随便你,你的人生你折腾。”

“怎么不劝我留下来了?有点不像你。”

“劝是劝不住的,你现在可有主意了,你自己安排吧。”我妈不甚在意,“反正你爸也回来了,我们两个老人也有天可聊。”

我知道她内心肯定是想让我离家近一些的,我始终独居在外,她不放心,却还是尊重我的一切决定。

于是我又拉着那只跟随我去了天南海北的行李箱,回到了出租房里。我妈开始隔三差五地给我打视频电话,确认我的心情和状态。日子平淡如水,没那么多话题可聊,直到那通她说“干不动”了的电话。

《欢乐颂》剧照
我突然意识到,因为我妈的生日正值跨年,在往前的数十年里,我或许因为要陪朋友、要上班、要恋爱,陪我妈过生日的次数屈指可数。

而为什么从小学到高中,我妈无论“折腾”哪一种生意,选的店面都在我学校附近呢?我之前从未想过,这一瞬间,终于福至心灵。

2025年的跨年夜,我决定陪我的“永动机”老妈度过。

点赞”“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排版:初初 / 审核:小风

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众号 

征稿要求



本刊对投稿的真实性有严格要求,个人故事必须为本人亲身经历,真实可靠,保证作品中不存在任何虚构内容。对于文章内容,作者应提供相应证明材料(图片、视频均可),且愿意接受核实(如职场类话题中将被核实本人真实职业信息、行业、公司等)。稿件需能打动人心,或者具有现实意义,逻辑严密,文笔流畅,以第一人称叙事,字数不低于5000字。

征稿长期有效,投稿发邮件至「zhuangao2@lifeweek.com.cn」,将投稿与【作者投稿原创承诺书】一同上传至附件,并在邮件主题标注【标题+字数】

详细征稿要求请点击👉【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众号长期征稿


稿件示例
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未经许可,严禁复制、转载、篡改或再发布。

大家都在看




点赞”“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三联生活周刊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