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晓娟
70后的我,小时候最喜欢走的亲戚就是糖妈家,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去她的家,能吃到她巧手做的各样面食,各种馅的饺子,油饼,油条,油糕,红烧鱼……长大后从亲戚及我母亲那得知,糖妈是大家闺秀,18岁嫁入邻村门当户对的赵家,不久丈夫因病去世,在那个保守固执的山村,没有丈夫,没有孩子,不能改嫁……精通各种女工,美丽动人的糖妈如何捱过五年的光阴,只有时间老人知道。岁月无声,人海沉浮,六十年代,全民闹饥荒,甘肃更甚,赵家是富户,出产的粮食及祖辈做生意的金银被上缴,短短半年时间,四位老人去世。三年自然灾害,14口的大家族,只剩下两个20岁左右的小叔子,一个12岁的小姑子……为了活下来,人们出门讨饭,两个小伙子一路,姑嫂一路,走山路,扒火车,抠地里发芽的玉米种子,各种艰辛,那个时代的人都懂。上天怜悯人,某年,某月的某日,她们姑嫂在兴平西城的北汤台村讨饭,遇见一个男子,妻子因难产去世,他怀抱刚满月的小儿,6岁的大儿子拉着父亲的衣服哭着要妈,苦命人相遇,糖妈说:我给你当妈,你要不?父子同声说:要!一声妈,一个家的承诺,一个母亲的担当与坚韧,被糖妈用生命书写的淋漓尽致——家徒四壁,一间厢房,5口人的吃食,难不倒勤劳聪慧的糖妈,她在家养过几百只鸡,在秦岭市场给人上鞋挣钱(那个年代,明针上鞋的人,没有几个),后来在秦岭老市场开饭馆,包408的二食堂……靠自己的本事,给视如己出的儿子娶媳妇,包孙子孙女的成长经费,与儿子一起,将厢变成大房,平房。……在我的记忆中,糖妈就像个陀螺,为着赐与她的产业和家庭努力奔跑着……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追逐,六十五岁时,为了她爱的丈夫,儿孙,每早晨5点准时到秦岭十七街,支锅买油饼油糕,一米七的身高,满头银发被裹在白帽子里,精致的三寸小脚忙碌着……秦岭的生意人,谁还记得那位勤劳豁达的四嫂?晚年的时候,常去弥勒寺,感叹人间太多不公……有人传福音给她,她苦涩的问,我罪孽深重,主会要我吗?当此人告诉她,主来就是召罪人,她摇头拒绝回答说:“杀人放火命大……”其实,人生就是一场旅行,儿女后裔证明我们曾来过这个美好的地方,生前的粗茶淡饭,平淡生活,才是最大的幸福……糖妈,有一个美丽的名字——王桂花,生于甘肃陇西,卒于陕西兴平西城北汤台村。半个世纪沧桑的秦川旅行,只能用一首罗文的一首 尘缘 概括。声明: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文责自负,和本平台无关
❖ 欢迎分享到 朋友圈 或点击右下角 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