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兴平人:听我讲一个我村的故事

文摘   2024-11-03 21:05   陕西  

 文图/王雷



听我讲一个故事,这个故事从哪里说起呢?那就从清末有了我们这个村开始吧。我们村名叫岳阜村,北临金龙村(金刚寺),南枕梁家,西靠北于村(北吴村),东与白津家相连,全村有户口270户,人口一千多人。有农田(庄稼地)一千多亩,过去以种小麦和玉米为主,现在的岳阜村小学是由原先的岳阜村雷氏庙改建而来,岳阜村小学位于村子最南端,两边有古树与竹林交映。最东边有一处深坑,我们称之为土壕。这个村子很早很早以前便有人居住了,至于居住因年代太过久远,现在也无法考证了,那么即然无法考证了,那么就先从那可考证的神奇的岳阜村雷氏庙开始吧。

此庙原叫岳阜村雷氏庙,纪念的是道光年间,创立“终南戊巳双香门”的祖师,雷天真而建。农历的正月初九和七月初二为庙会,尤以七月初二的庙会最为盛大,每年的七月初二那一天,来自四面八方的善男信女便到庙上请愿、还愿,上香、拜佛,祈求家人平安,消灾避祸,孩子金榜题名。为什么雷祖师会存在于这个庙里呢,据传说与祖师的传奇经历有关。雷祖师生于道光六年(1826年),原是合阳县北党村雷家堡人,终年八十三岁,乳名三黑,道号天真,自幼与道教结缘,学的一身传奇本领。有一次,当地的举人名叫宫伯明,因为其他事情与雷祖师有了矛盾,所以趁祖师在房中静修的时候,把门外用锁子锁上了。放了一场火,想把祖师烧死,放完火后,眼见房子已经被烧成灰烬,心中暗自窃喜。谁知,第二天宫举人去茶楼喝茶,却见到祖师早已经在茶楼安然无恙的喝茶了。这下宫举人一下瘫软在地,知道是冒犯了老神仙,急忙磕头认错,请求祖师原谅,祖师知道年轻人心性急躁,便原谅了宫举人,随后便让宫举人拜在自己门下,给他教一些强身健体,祛灾的法儿。
   有一年,雷祖师外出传道,路过扶风县降帐镇罗家村,祖师刚走到一座小木桥上,道徒和群众就说:“祖师,祖师,今年要是涨水时,咱这个桥能留下来吗?”,祖师思考了一会,用力将道铲在桥底下铲了三下说:“留下吧,留下吧”。说巧不巧,后来,那一年,汛期如约而至,百里之内的大小桥梁皆被洪水冲垮,但是只有被祖师用铲子铲过的桥岿然不动,你说神奇不神奇?虽然是一些传说故事,但也说明了祖师是个道法高强的人物。后来祖师仙逝,被众徒弟埋在了庙旁边,长伴古庙旁边。这座庙和祖师的坟茔距今已经有三百年了,我问什么敢这么肯定呢,因为在庙的东边的一块农田里就是祖师的坟茔所在,在墓碑上还刻有雷祖师的像,栩栩如生,一派清秀道骨之气。有一次,我和几个人去到庙里玩的时候,在庙的一个烧黄标的土坯下还挖到过几枚乾隆通宝的铜钱。而庙里的飞檐斗拱也是清代古建筑风格,房梁上的飞禽走兽面目狰狞,面对天空,活灵活现,威武不凡。
  庙里的热闹非凡,处处风景别致,在庙的正厅是送子观音殿,露着大肚皮笑呵呵的弥勒佛,紧临着过去是昊天玉皇大帝,旁边是其他道教神仙,有的道教神仙只供奉着牌位。庙里边最有名的当然是二郎神君殿,二郎神君殿供奉的是二郎神杨戬,额头上有竖着长的天眼,左臂上缠着凶猛的青蛇,右手拿着明晃晃的三尖两刃神兵利器,一副扫荡群魔的气势。在二郎神君殿的正背后是威武的“关帝圣君”关老爷,红面髯须,手持青龙偃月刀,俨然威武的从天而降的天兵神将,似乎是要斩尽人间邪恶鬼魅。两侧的房子是道人平时居住的房子,有的人说这座庙里有神泉,喝完以后能消灾祛病,我当时想喝,被我母亲呵斥说:“神泉不干净小心喝完以后拉肚子”。我被母亲呵斥了一下,就没敢喝,不过,有一次偷偷喝了,感觉神泉的水有点甜味,比家里的井水要好喝的多,可能是一种心理作用吧!我听我父亲讲过一个故事,我父亲说,我爷爷那辈人说过,当年八路军要北上支援,路过村子,眼看已是晚上,因为要执行军队政策——不扰民,所以,军队便都在庙里歇息了一晚上,第二天一大早就走了,后来还是庙祝告诉了他们这件事情。庙里有一副书法是书法家于右任写的“通天宫”三个大字。有一次,我还去看了一下这三个字,确认是于右任先生的书法,才确信不疑。这座庙建寺三百多年,从鼎盛到衰落,见证了多少代人的辛勤耕耘,教育了一方儿女要向善,做人要厚道。据听说,正因为有这座庙的存在,邻村的小偷从来不会到村子里来偷东西,也不敢来,害怕被祖师爷惩罚,后来只要给人说我是岳阜村的,总有人问,你们村子是有一座雷氏庙吧,我听到这样的问题会很自豪的回答,就是那个有古庙的村子。

  我们岳阜村的村名由来不是村子口门牌上写的那样,说是因为此地有岳姓人居住,又因为此处地高叫“阜”,所以才叫“岳阜村”的。这样解释是不正确的,我所知道的却是这样的,话说清乾隆年间,在古村最东边有一家药铺,四邻八方的人都来抓药,于是就经常有人问:“你到哪里去?”,然后有人回答:“我去药铺抓药”。久而久之,因为口语的变化,外地人听不懂方言,就有人把“药铺”听成“岳阜”。所以这个叫法流传至今,原先那个药铺经过几百年的变迁早已不在,只有地基在,我去看过一次,发现确实是有地基的地方比较矮,四处比较高,说明这个地方是老房子。如果按照现在村子里三百来户来说的话,却没有任何一家姓岳,难道,后来的岳姓人都搬到邻村去了吗?我想,应该不是的。
  原先,咸阳研究县志的老人说,岳阜村历来都是人杰地灵的一个地方,那么,我就介绍两个著名人物,一个是张渊,另一个是姬锋西。张渊(1868-1916),字深如,号少房、思任阁主,陕西省咸阳市兴平县庄头镇岳阜村人。清同治七年(1868)6月28日生。父张德秀,字润轩,经商,以乐善好施闻于乡里。张渊少年时聪明异常,从孝廉高凤冈先生读书。光绪九年(1883),应童子试,知县王权以张渊学业优异,补为县学生员。不久,张渊放弃举业,到三原清麓书院,师从贺复斋先生就读10年。光绪二十六年(1900),张渊回到兴平,就任高等小学校长。结识于右任(时为知县杨宜翰幕僚),加入同盟会,并担任兴平同盟会负责人。宣统元年(1909),到西安,任中等实业学堂监督。先后创办《兴平报》、西安《帝州报》(后改为《秦风日报》),鼓吹革命,影响颇大。并联络军界、学界有志之士,积极从事反清活动。
宣统三年(1911)10月22日,参与西安起义,率领实业学堂师生和陆军中学堂一部分师生,组织学生军,参与战斗。陕西督都张凤翙以其功,呈请中央奖给其六等文虎勋章,又以才堪大用,呈准交政事堂以道尹存记。
民国元年(1912)6月,被任命为岐山县知事,未受。后又迁任陕西省实业司次长,被选为全国工商会陕西省代表,参加南京会议。后又历任省公署行政、总务各科长。
1913年,二次革命失败后,调任南郑、渭南等县知事,皆辞不就。后被任为延长石油厂经理,任事三年,苦心经营,厂业日见发达。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称帝,派陆建章为陕西督军。张渊回到西安,参加“反袁逐陆”运动,准备武装起事。因举事人员名单被陆建章查获,众多民党人士被捕惨遭候杀害。1916年2月15日,张渊从三原潜往延长,陆建章派马队跟至,遂被捕。被押解途中,郭坚派人营救未果。4月28日,被杀害于甘泉县南甄家湾,时年49岁。张渊夫人张氏,生一子三女。子名张正谊,为清大学生。(摘引百度百科——兴平县张渊百科)。
张渊(深如)其人是兴平县最早主张“革命”,宣传“民主”的爱国进步人士,而且为理想奋斗了一生。我的发小是张渊的后人,我经常和我发小开玩笑说:“我最佩服的人就是你家太爷了,能文能武,进步爱国,实在是我应该学习的前辈呀”,发小有时候提起太爷爷也很自豪,有时候想想能和烈士的后代做朋友也很是幸运。前几年,村上的地要征用,便有人给我发小的爸爸说,要把祖上的坟迁走,村上的人对那些有过功绩的人,是不会因时间久远而被遗忘的。

姬锋西,这个人物,我不太清楚,手上也没有资料,只是听我大伯给我讲过一些事情,也是为革命奋斗终身的伟人,由于“文化大革命”期间,一些证明资料被焚毁,所以县上便无法证明姬锋西是烈士,只是做县史的一些老前辈,还能说出来一点,不过在姬锋西的孙子辈里,却有一位村里的名人,叫姬光芒,他现在是村里边的村书记,平时开一家诊所,给人看一些感冒发烧的小病,医术也很是精湛,经常四里八乡的人都来找他瞧病,诊所不大。一边是药房,一边是打吊针的两张卫生床。为人和蔼可亲,在村子里边有很好的名声,非常愿意听取民意,是很少见的为村民着想的好村官。姬光芒一直是书记,总免不了有人找后门,走关系。他对这些事情也是能避就避,因为有时候是自己家亲戚,不帮忙的话,怕亲戚埋怨,帮的话其他人会说闲话,他这几年,也一直没有竞选村长,他说,他不管是当书记还是村长,出发点都是为村民服务,坐不坐村长这个位置关系都不大,总有村民有困难了,有矛盾了,都去他家里找他,他也尽最大能力去帮助,去调节,一份责任就要有一份担当啊。
村里现在种地的人不多了,大部分年轻人要么去外地上学,要么就是去城里西安那边打工。村里年轻人很少,都是老年人带着孙子在一块居住,早上给孙子做饭,晚上接孙子放学回家,其余时间要么买菜,洗衣服,就剩下种菜和端着凳子在门口晒太阳,晒着太阳就睡着了。过年过节的时候,儿子儿媳会回到老家,给家人买好多东西,和自己孩子在一块, 问问学习,关心孩子身体成长,帮父母做一些重活,例如修房子,劈柴,其余有时间了。就打听最近一年里,村子里有什么稀奇古怪的趣事。他们在老家待一个月左右,过完年,辞别父母孩子,就又都上班去了,剩下老人一年接着一年的盼望了。

关于作者

作者档案:  王雷,兴平市庄头镇岳阜村人,字子墨,号近明,别号和庸堂主,中庸文化的践行者与推广者,喜好碑帖,书画,商周铭文,玉器,漆器。平时爱写现代诗,最近几年研究明清小说,易学,和外国文学。

文章中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声明: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文责自负,和本平台无关

❖  欢迎分享到 朋友圈 或点击右下角 在看  ❖

醉美新兴平
兴平喜欢文学、摄影、书画、朗诵、歌唱、曲艺的朋友,都在这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