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统疾病一直是困扰身体健康的“老大难”问题。
从慢性支气管炎到哮喘,从支气管扩张到慢阻肺,许多患者都面临着“治标不治本”的困境。
如何才能标本兼治,不仅控制症状,更能改善体质?这正是中医药治疗的独特优势所在。
作为全国名中医、国家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心副主任、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中心副主任,张洪春师从国医大师晁恩祥教授,潜心钻研呼吸系统疾病防治近40年。多年来,他帮助无数患者摆脱了疾病的困扰,在业内享有极高声誉。
《呼吸系统疾病中医药防治》第五章“中医药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特点及优势”已上新!在这门课程中,张洪春将用最平实的语言,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为我们揭示中医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奥秘。
他将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案例,告诉我们中医在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时的四大优势:1.注重脏腑相生相克;2.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3.早期干预与协同增效;4.独特的肺病康复理念。
在课程中,张老师给我们详细讲解了“急则治标,缓则治本”这一中医治疗原则。为了让我们更好的理解,他分享了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真实病例。这是他跟随导师会诊的一位危重病人。患者是位老年人,因急性阑尾炎穿孔入院。虽然最终完成了手术,但术后并发症却非常严重:病人出现了麻痹性肠梗阻,肠子完全不动,既不排便也不排气,同时还并发了呼吸窘迫综合征。西医团队采用了多种治疗方案,但病人的情况却不是很良好。张老师讲到,当他们去会诊时,病人已经病危,处于半昏迷状态,血压一直在往下掉,腹部胀得像石板一样又硬又胀,连正常的肠鸣音都听不到了,不得不依靠呼吸机维持生命。在这种情况下,导师仔细查看了患者的各项体征,很快就找到了问题的关键——腹胀气结。按照中医理论,肺与大肠是相表里的关系。导师认为,要改善病人的呼吸功能,必须先解决腹胀的问题。他当即开出了大承气汤加紫苑的处方,同时配合中药灌肠治疗。这个治疗方案效果非常显著,第二天早上病人就排气九次,腹胀明显缓解,意识也逐渐转清,呼吸功能随之好转。张老师强调,这个病例很好地展示了中医“治标”的思路,同时他多次随导师会诊,一次又一次的见证了中医中药的神奇的疗效。但他同时提醒我们,在病情稳定后,还要注意"治本"。对于呼吸系统疾病,不能只顾及肺部症状,还要通过调理脾胃,补益肺肾来增强整体功能。比如在治疗肺肾两虚型咳嗽时,单纯用止咳药物只能治标,必须采用滋养肺肾的方法来治本,才能达到标本兼顾的效果。再如治疗肺气虚导致的多汗,如果只用收敛止汗的方法治标不治本,很难取得良好疗效,应该采取补肺气的方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通过这个生动的医案,张老师让我们深入理解了中医治疗的第一大特点:在危重时要当机立断解决主要矛盾,在平时要注重调理以防止疾病复发。这种“标本兼顾: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治疗思路,正是中医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优势所在。
《呼吸系统疾病中医药防治》第五章“中医药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特点及优势”已上新!中医在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时,还有一个肺病后期调理修复的优势。看病时,我们常常只顾着赶快治好眼前的症状,却忽略了后期的调养。其实后期的调理同样重要。就像感冒后的咳嗽,即使感冒已经好了,有些人还是会一直咳。这是因为呼吸道受到了损伤,光靠抗生素是不够的。这时候,中医的调理方法就能帮上大忙了。张老师给我们分享了他们医院的一个研究发现:他们用一种叫“新加宣白承气汤”的中药颗粒,配合西药一起治疗。病人的咳嗽、喘气等症状改善得特别快。中药就像一个全能选手,一个方子里的药材互相配合,能同时解决很多问题。比如有的药止咳,有的化痰,有的消炎,一起用效果特别好。在治疗病毒性肺炎时,中医调理的好处更明显。合适的中药方子不仅能修复受伤的气管和支气管,还能增强它们的抵抗力,让病人不那么容易反复发作。通过前面的例子,我们看到了中医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两个重要特点。
第一个是“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比如急性期先控制发热、咳嗽等症状,等病情稳定后再调理体质、增强免疫力。
第二个是“肺病康复”,可以通过外感病辩证和内伤辩证结合,清除余血,扶助正气,同时还能促进损伤组织的修复。
这两个特点既能快速缓解症状,又能调养身体健康。
除此之外,中医还有“早期干预、协同增效”和“注重脏腑相生相克”两个优势。
注意:学习内容仅供参考!若身体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遵医嘱予以相应治疗。
在学习时,建议大家多注意老师举的例子,把这些优势和实际病例联系起来,思考它们是怎么互相配合的。这样学完课程后,就能更好地理解中医防治的独特之处,从而学会守护健康的方法。
“国医名师课”是国家老年大学推出的中医保健养生公益课堂,立足于“主动健康,中医药为先”特邀王琦、曹洪欣、唐旭东、翟双庆、张洪春、李军、代金刚、陈子杰、王济、李英帅、王凤云、赵迎盼12位中医领域权威专家,精心打造出的实用优质课程。
国医名师课上新合集
编辑:秦孟秋
版式:李绍广
监制:姜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