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毅思调研手记
by 寒阳
@友毅思评估项目小组
在我加入友毅思评估项目小组时(我们亲切地成它为“六条人”),友毅思项目已经开展了三年。
在这个节点上,我是一个生涩的参与者新生。但是,回望项目——研讨、访谈、复盘、设计。一次次的回望像是一趟于时空中的穿行,过去、当下、与未来,以不曾料及的形式交织在你我的身上,打成一个结。
2023年友毅思项目成果之一
01
“访谈学生会是很不一样的体验”
在与第一位访谈的学生小雨(化名)交流前,阿若曾和我说:“访谈学生会是很不一样的体验”。印象中的那个傍晚,我和小雨视频通话将近两个小时,听着小雨讲述开展议题的经过,过程中每次细微的情绪变化,她的迷茫和她的希冀。我在学校的窗户边看着天色渐渐变稠,第一次真正对友毅思拥有了得以触摸的质感。
小雨来自江华二中,她在高二是被上一届友毅思同学关于瑶文化议题的的班级宣传所吸引,随即报名参加了友毅思的项目。小雨给我讲述了他们根据自己观察下的兴趣,调研了解周边的传统建筑,与建筑里的守门人聊天,敲开学校后面封锁已久的寺庙的门。她提到了在一次假期前,正巧因必读书目的缘故阅读了《乡土中国》,产生了对乡土文化的兴趣。这也让我们链接到友毅思的议题行动,进行到第二个学期的项目,已经积累了大量视频和图文材料。通过学生领导交流会,学生向政教处发文,征询让同学们来接触文庙等其他古建筑的知识。最后在校方政教处提出可以在办公室外摆放摄影展的展板。争取到机会之后,小组在校内组织了乡土摄影展,鼓励同学利用假期回到家里,去发现、记录家里古老的建筑。
江华二中里的乡土摄影展
小雨提到的《乡土中国》和摄影展的例子遥远地戳中了我。「回」——不仅是在讨论发现,也是回归。「回到」让自己在场于当下所处的周边,去理解其存在,并从中回望自我以触摸到自己身上的历史的和社会的脉络。我当时回想起了自己的高中经历,在白日走出校门是鲜有之事,每次即使离校园围墙不到百米,周围的世界在我眼中已然是陌生恍惚——我的日常与我的周边是割裂的。而那场由《乡土中国》和友毅思共鸣产生的乡土摄影展,让我意识到友毅思就像是一块柔软的空间,它并非以打破为方式,而是让在其中的人慢慢地开始环抱那些梳理和困惑的事物,与自己的生命建立联系,向下扎根,向上生长。
在友毅思项目评估的工作过程中,我能感受到友毅思对于实践、行动、和变革的重视,它身上有一种力量,告诉学生们——你们也可以去做出改变。改变与声音的扩大同时进行,我能感受到声音逐渐穿透学校来到远方。小雨提到多次,她很开心,看到自己的声音在一点点的扩大。从校园里的友毅思大赛到跨县展示的冬旅人、直至在全国中学生领导力大赛上的展演。其实故事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甚至简单的语言描述下,我也能窥见被时间折叠的努力和纠结。但在每一次挫折面前她说,“我觉得要把它做好”、“我希望能把它做好”。韧性生发于行动中,从回应个体的希冀延展到了与自己相关的周边。
讲述的奇妙就来自于,这种想象和力量沿着时间的脉络来到当下。你是你,你也是我。小雨提到,在议题开展的初期,她在行动中的情绪“一路高涨”。但到了中期曾有过迷茫,“做了,然后呢”。当我听到这句话时,与姑娘遥远的情绪产生了共鸣。在研究和实践中,我时常会因与意义的分离而迷茫于行动的方向,目光总投向前方,或急切地想要知道答案,却忘记了我最初是因为什么而发问、因为什么而出发。
然而不断的回望与行动本身并不冲突,或许意义是在实践中被创造、被理解。那时的小雨,在挚行者小灵和口述史专家的沟通交流之中逐渐明晰了行动的意义,“如果我们不曾去了解身边的古建筑的话,那还会有更多人去认识它吗?”。小雨重新坚定了最初的燃点,明确了要将故事、渊源、与历史带回视线后,她在访谈中开心地告诉我,“然后我们又热情高涨地继续前进了!”我们在实践中迷失,但也正因实践开始意识到出发原因的重要。
这似乎不只是小雨一个人的故事、或是我独自的共鸣。当我与评估团队分享这件事时,伙伴们说,“我能理解小雨,因为我也曾陷入这样的困境”。奇妙的,就像两条线在这个时间点完成了跨越时空的交错,我从眼前的这个姑娘的表达中、从她体验的友毅思中,看见了友毅思,项目评估是一次勾连时空与彼此的回望。
由友毅思项目孵化的可持续游学
02
“在沅陵二中,深入了解有友毅思”
机缘巧合之下,我来到沅陵二中,有机会深入了解当下的友毅思。沅二位于县城中,被街巷中大大小小的美食店包围着,刚从村镇来到县城的我一下车就感到了一些兴奋。在这里,我遇到了沅二的两位友毅思导师小毛和斯雨,和阿若、泽宇一趟,走进了友毅思的一个瞬间。这趟旅程伴随着初夏栀子花的香气,一走进两位导师的办公地,就被花香包围,斯雨的桌上摆放着一束栀子花。后来得知,这是参与友毅思的同学送的。
中午的时间,两位导师不大的空间中有很多同学进进出出,都是为了友毅思的项目而来。我们从导师办公室走向友毅思的主要活动室,一路上看到了各种项目展示和互动内容,关于校园霸凌、心理健康、性别观念。展示板、信箱、隔空辩论……我看到一张简单的黄色便签纸上写满了字,也看到有同学在一张大幅的考试作文纸上写自己的观点,一笔一画。宣言以书写的方式留下时间的印迹。
活动室中,可以看到学生小组分布在教室里不同的角落,但他们也互相嵌入着,有时分不清他们在做的项目是否是同一个。有点i的我,带着些许生涩在每个组之间穿梭、聊天。有趣地,我发现不是只有自己在到处穿梭。学生之间互相流动着,刚刚聊完的一个姑娘,片刻后在另一个小组中又见到了她的身影。哦,原来她来帮忙画画。
“到最后我们都分不清谁是谁的项目了。每个项目中其实都有别的项目的点子。”
触碰着,交流着,我们互诉说着彼此的故事。交集——不仅仅是自己故事。
在一次给一组同学拍摄的时候,我不小心碰到了一位正在画画的姑娘,连声道歉后,那个女孩低着头,没有说话,默默地换了一个座位。
我很不好意思,担心她不开心或者是她不喜欢我的 “闯入”。犹豫了几秒后,或许是在田野中形成的唠嗑的习惯,让我忍不住开了口,“同学,好奇你是在画什么呀?”姑娘惊奇地抬头看向我,有点害羞地笑了笑,向我介绍她在画展示用的装饰画。之后我们唠了好久,加入友毅思巧合的机缘、非常自豪但还未实现的项目点子、“疯疯的”但温暖的宿舍生活、对学校放假的吐槽、以及假期时爱吃哪家的汉堡……
记得当时聊了一会儿后,她突然问我,“姐姐你是不是社恐呀,我也是社恐,慢热”。 虽然彼此的兴趣爱好并不相同,但她像是陌生中的旧识,内敛又渴望被了解的模样似乎在我的记忆中形成了叠影。我笑了笑,“没想到刚开始就被你发现了!”
在与小毛和斯雨的交谈中,我们曾聊到她们在友毅思的体验感受。记得当时聊了一会儿后,有过一段沉默,然后她们突然补充,“有的时候,你会发现你在拥抱当下时空中的、过去的那个自己”。
时间和空间在这个场域中书写着无数种情况下的交集,说不清道不明的巧合、联结、和呼应。虽然现实中依然要去回应对学校的安排、假期的设置、有限的时间的问题,但我们就好像时空的旅人,穿梭其中,跨越着不被关注的空间,去拥抱曾经陌生的他人。
03
友毅思项目评估我最初要回答的问题是:参加友毅思项目的学生是谁?TA们的动因是什么?又有哪些因素在进一步影响着TA们的行动路径?
随着一个个子项目的展开,在不确定中大家互相拷问着自己,评估项目越做越深。有次阿若感慨——“感觉我们已不仅仅在回应友毅思这个项目的评估问题,而已经扩展到了中学生如何进行行动实践的话题”。
我想,为何我有机会在一个个具体的人和事中感知意义?或许是因为有人在不断的提及,因为这是那个在过去的未来的人,在向当下赋能。
评估项目的过程像是无数次的时空旅行。渐渐地我发现自己在探索这个项目是如何嵌入一个学生的发展,是如何在当下滋长。时间的向前没有多言,但有人会停下,将你我彼此交织在一起的时空,打一个结。在这个“打结”的过程,个体的故事在公共的场域中被叙述,道不明的隐秘情绪在彼此间共享,缠绕起一丝一缕轨迹脉络。于是原本被随意抛掷的情感、经验、与反思,在参与者的共同编织中,被阐释为具体的知识。人们携带这这些知识,向前——前往下一个结点。
或许我们当下在做的事,也是在回应未来他人将会遇到的一个问题,更是一个他人转身时看到的历史印记。
成为PEER月捐人吧!
我们诚邀您成为PEER毅恒挚友月捐伙伴,持续支持团队工作,一起坚韧有力地发声、行动。机构月捐资金将作为非定向资金支持PEER的发展,用于PEER空间、冬/夏令营、议题研究等单个项目,必要时用于机构管理、传播与筹款,更长久可持续地服务县域中学生。
我们希望每一位机构月捐人,都是出于对我们工作的了解与信任,是对我们的议题倡导、实践、机构使命深度认同的持续捐赠者;感恩前行路上遇到同频的你,我们各自努力一起向前。
「认识自己,改变世界」
扫码成为PEER毅恒挚友月捐伙伴
关于PEER毅恒挚友
PEER毅恒挚友是致力于促进中国城乡教育公平、改善中国欠发达地区教育资源、并发展博雅、人文与素质教育的非营利组织。
截至2023年10月,PEER 在湖南、贵州、陕西、甘肃、广西、湖北和吉林的30余所初高中累计逾164次服务-学习寒暑期项目和专题项目,短期项目直接服务学生约11000人,参与项目志愿者逾1890人。
自2015年起,PEER 在湖南、广西、贵州的11所中学设立了自主设计的“PEER空间”,围绕中学生成长提供长期支持。每个空间驻扎1-2位长期志愿者,和中学生共同营造学习空间、生活空间和公共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