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还不太过瘾。又从房东那里打听有没有农夫市集,离我们最近的小城温布拉,开车过去四五公里。房东给了一个定位,上午任务就是去找市集,起了一个大早。结果定位有偏差,三转两转没找到。城里路线比较复杂,意大利马路有很多转盘,要非常专注的看导航,否则一不小心就错过路口。还有一些窄桥是两边红绿灯控制单向行驶,另外单行道,禁停区,限速……路边的牌子加上陌生文字,眼晕。车也很多。慢一点后面的车就压上来了,需要错也要错的当机立断。感觉回到刚学车那会儿,总觉得到处都是障碍和错题等着你。
尹齐在后面指导这边的规则,有一些他们的开车习惯,是要观察一段时间才能熟悉的。今天开车被意大利人吼了好几次,他们会从车窗里伸出一只手来,甩一下,冲你喊,车迅速过去,吼声都被风吞没了。驾驶是一种不及生气的节奏。
市集找不到,临时换了目的地。新目的地堵车,走烦了,决定哪儿也不去了,回家,途中房东又发来地址,说市集确实有。再去一趟……有点像重新考我的驾照。问了路人,总算找到了市集,大爷大妈们正大兜小兜往外提东西,我刚进场,看见一个摊位,卖杂物,物品的品质和摆放方式瞬间感觉像回到了老家。再一看,老板是俩中国人。
世界各地商业形态最雷同的,大概就是摆地摊了吧。从古代就和现在差不多。最近看狄更斯写的意大利游记,生在十九世纪的狄更斯,全家坐着一辆大型旅游马车,从巴黎出发,一路游览了法国和意大利。写了很多途中故事,其中就有他遇到的一个市集,过去了快二百年,还是那么鲜活和亲切,因为基本都没怎么变味儿。摘录一段。
“那天早晨适逢赶集。集市就在教堂前的小广场上。市场上挤满了男男女女,蓝的蓝,红的红,绿的绿,白的白,还有那搭起遮篷的货摊,悬挂着的货品。乡下人三五成群地游逛着,身前都有一只干净的篮子。卖花边的,卖黄油和鸡蛋的,卖水果的,做鞋子的,货品摆满了一地。整个市场看上去仿佛是一家大剧院的舞台,帷幕已经拉开,一场画一般的芭蕾舞剧就要开演。还有那个教堂,宛如舞台上的布景,冷酷、黝黑、破败、淡漠;阳光从教堂东侧的小窗口射进来,透过西边的彩色玻璃,在碎石路上洒落了模糊的紫色斑点”。和现在市集比较,只是篮子换成了塑料袋。
采购了一堆,还买了西瓜,皮厚,不算太甜,大家都说比较自然。 回去又是一顿大吃大喝。傍晚想去河边散步,好不容易找到一条河,水流还算不小,但是环境糟糕透了,河水散发着臭味,始料未及,本以为发达国家,自然环境会治理的好一些,事实上也不一定。车是真的多,而且开车在一个地方,会让人感觉世界大同,仿佛永远在同一条路上,不过想想狄更斯,玩儿一趟意大利就用了一年,坐马车可能也没那么好玩儿,而且每天看着马那么累,心情也不会很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