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的确是一个比较容易被忽略的节气,它像一个在乐谱里被弹奏地含混不清的休止符,让人们模糊掉从夏到秋的边界。而自然界中的动物们却清晰地知道这其中的分野,在正确的时间做着正确的事情。
处暑分为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此节气中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这也是一种生命的更迭。
老鹰吃小鸟,我们吃老鸭。安妮老师设计了节气原创刻纸:处暑送鸭。“七月半鸭,八月半芋”,古人认为农历七月中旬的鸭子最为肥美营养。处暑这天,老北京人都会去买处暑百合鸭,而江苏地区,做好鸭子菜要端一碗送给邻居,正所谓“处暑送鸭,无病各家”。
这个传统好像没有流传甚广,否则不知道有多少鸭子要在七月半成为刀下亡魂。但秋后老鸭在民间的传说里的确是有着某种滋补的奇效,比起其他肉类容易引起的燥热来说,它有着温补又去火的功效,不知是不是它亲近水的缘故。
处暑以后还是渔业收获的时期,中国沿海地区常会在此节气举行多种形式的活动,在经历了春夏漫长的休渔期后,我们终于迎来大海美味的回归,欢送渔民出海,期盼渔业丰收。下面的刻纸表现的就是开渔节的盛况,鱼儿从渔网中跃起,装得鱼篓满筐。
三候禾乃登,刻纸中有玉米和水稻,垂下的稻穗代表着农作物在这个时节大量成熟。
处暑前后民间会有庆赞中元的活动,俗称“作七月半”或“中元节”,也有地方成为盂兰盆节,传说阴阳两界的大门在此时打开,人们可以用各种方式怀念和款待逝者。在传统文化中,河流也代表着灵魂从此岸到彼岸,人们会在水中放河灯,任其漂流,悼念逝者,祈保平安。
此时节,云南西双版纳有泼水狂欢的习俗,据说是因为靠近太阳直射的赤道地区,积蓄的热量在此时达到峰值,借清凉的水花去去暑气,刻纸上的傣族少女长裙赤足,手捧鲜花,回头顾盼,眉目娇俏,泼水节也是传统男女定情的节日。
处暑的特别,在于生命的更迭在此时愈发明显,无论是啄食小鸟的老鹰,还是土地丰收的庄稼,天地的萧杀之气,在此时愈发强烈,“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的生命张力,在此时被拉满,而中国的亡灵节“七月半”,也就在这个节气里。我们如果要为从处暑中得出什么意义,那么,可能就是,我们接受生死,就像接受从生长到丰收的必然、从夏天到秋天的必然一样,每一个结束里都有新的开始。
谢谢昙子的小文章,安妮的搜集和原创越来越好了。
天气终于要凉快了!大家玩儿起来!
我在东京带团,秀一下草间弥生美术馆卫生间新鲜打卡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