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关注↖“楚文学”
2024年第147期
总第1250期
【桂枝香】
感咏红安知青茶场
张际春
永佳河处,展碧野松峰,流泉枫树。
放眼知青茶场,焕然新楚。
茗青蜂乱猪羊壮,漫山间、红心地薯。
鱼翔黍茂,鸡逐鸟翥,丹青难布。
念往昔、东风社鼓。
叹创业艰维,杨君持与。
且道人生几许,沉浮贱裕。
忠心向党为民事,叫寒烟丽草同著。
高官厚禄,菊开陶令,一腔情愫。
拜访杨敬宇有感
车昕林
创业知青再务农,引资扩建步从容。
情牵桑梓风尘仆,恰似勤劳小蜜蜂。
重建知青茶场
一杯绿茶暖心房,回想知青岁月长。
重建当年开垦地,呼朋怀旧梦飞扬。
寻访老知青杨敬宇
寻访知青老救星,回乡创业未休停。
翻修复垦荒芜地,远瞩高瞻兴废庭。
筹款招商谋发展,扶贫助弱佑安宁。
人称典范杨蜂子,雷厉风行不减龄。
知青茶场感怀
—赞烈士后代武汉市工商联副主席杨敬宇回乡兴业
钟克祥
知青茶场金秋游,
硕果累累挂枝头。
厅官敬宇回乡里,
烈士后代展宏图。
扶贫助教兴产业,
红色基因添锦绣。
茶香鱼跃蜜蜂飞,
知青迢迢来聚首。
再显激情岁月志,
时代楷模颂千秋。
【散文诗】
红土地上的赤子之歌
熊立功
革命老区红安,岁月如水静静流淌,
杨敬宇,仿若一颗璀璨的星辰,在浩渺天宇中闪耀辉煌。
他生于革命的家族,祖辈的热血在胸膛中奔腾汹涌,
插队的时光,成为他青春最绚烂的诗行。
从繁华的都市归来,他无惧风雨,勇敢追逐理想,
怀抱着热忱与希望,毅然投身故土的温暖怀抱。
公积金与积蓄,成了他充满深情的行囊,
他将无尽的光与热,倾洒在这片深爱的红土地上。
观念的革新,如春风拂面,轻柔穿过古老的村庄,
他租车奔波,播撒希望的种子,洒向四方。
公路通畅,似一把钥匙,解开村民心中的千愁百结,
曾经的重重阻隔,如今在他不懈的努力下,化作平坦的康庄大道。
在茶场的翠绿垄行间,他的身影穿梭如园丁般辛勤,
细心呵护每一株嫩苗,让它们蓬勃生长。
他频繁往返武汉市场,汗水湿透衣襟,
从英山、五峰汲取智慧,将希望的火花点亮。
带领村民整理茶园,三百亩的茶园焕然一新,
恰如少女在风中翩翩起舞,柔美婀娜。
与老君眉茶场合作,技术提升,品质攀升,
采茶的双手如音符般灵动,奏响丰收的乐章。
每年千斤茶叶香飘四方,百万产值在这片希望的沃土上闪烁光芒。
养蜂的事业,仿佛一曲甜美的乐章,悠然回荡,
他敏锐地抓住商机,不占用资源,却引领致富的方向。
合作社的成立,三十余户村民心中充满了欢畅,
整齐排列的蜂箱,宛如忠诚的战士守护家园。
蜂鸣阵阵,如同劳动者的颂歌在天地间回响,
万箱蜜蜂忙碌着,为生活酿造出甘甜的琼浆。
文旅融合的画卷,在他手中缓缓展开,
八十余万的筹资,凝聚着他无尽的心血与力量。
农耕文化馆内,古老的器具低语着历史的沧桑,
知青展览馆中,青春的记忆如星辰般闪耀辉光。
蜂蜜科普馆中,知识的馨香在空气中弥漫,
修复的知青屋,成为岁月静静守候的驿站。
丰收节的欢声笑语,在知青村里热烈回荡,
农产品如活泼的孩子,争奇斗艳,展示出崭新的模样。
百万采购,带来了希望的曙光,
笑容如绽放的花儿,盛开在每个人的脸上。
老党员的表率,犹如迎风飘扬的旗帜,指引方向,
拆除旧屋,腾出了文明与未来更加宽广的空间。
他引领乡风,仿若明灯照亮前路,
村规民约,如守护家园的脊梁,凝聚故土的魂牵梦绕。
他带来温暖健康的娱乐,仿佛春风般拂去人们的烦忧,
捐款捐物,汇聚成爱与希望的海洋。
杨敬宇,这片红土地上不改初心的赤子,
用智慧和汗水,谱写了一曲传奇的壮丽篇章。
岁月铭记他的奉献与担当,
他的故事,将在时光中永远传颂。
这片红安的土地,因他而焕发芬芳,
在希望的田野上,孕育着无穷无尽的美好梦想。
他是时代的楷模,是精神的巍峨脊梁,
在红安的这片红土地上,他的光辉与荣耀,永远熠熠生辉,绽放华彩。
红安知青茶场“蜂子杨”小记
袁秋华
10月12日上午,秋阳和煦,秋高气爽。红安县红色文化研究会和黄冈市地名文化研究会红安籍近10名会员,在崔启荣、熊立功带领下,怀着一探究竟的心绪,驱车前往永佳河镇知青茶场参观,与年届七旬的农场主杨敬宇先生作了深入交流,并和慕名前来参观的50多位武汉游客一起,在知青茶场礼堂听取了杨先生情深意切、热情洋溢的演说《乡愁添白发只为故乡红》。
认识杨大哥敬宇先生是在二十多年前,那时的他年近五旬,是在位的县处级领导干部;再次拜访,他已年近七旬,地厅级离职退休“解甲归田”,全身心回归家乡创建“知青茶场”。他的人生上半场可谓是春风得意马蹄疾,驰骋疆场御风行;人生下半场他则不用扬鞭自奋蹄,誓把余生献故里!
杨敬宇先生出生于红安县永佳河镇杨李家村,其祖父是红军烈士,本人退休前系武汉市工商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光荣退休后,怀着满腔热情和炽烈的赤子情怀,不顾家人劝阻,毅然决然地身背行囊,带着仅有的退休金和存款80余万元,于2016年告老还乡,只身回到家乡永佳河镇李家湾村东风林场,先后招商引资、融资筹资近500万元,将一个昔日已荒废的知青点打造成产学研网红打卡地“红安知青茶场”。垦植茶园320多亩,维修改造知青村,建设乡村动物园,鸡鸭鹅豚、孔雀、鸵鸟满园,建立农耕文化馆,全面交流展示农耕文明。省、市、县各级在此设立研学基地30余家,并充分发挥党建引领示范作用,先后帮扶20余户特困户脱贫,扶助11名特困生完成学业并学有所成。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他还兼任李家湾村名誉书记,动员社会各界捐款300余万元,村民义务投劳3000多个,为家乡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殚精竭力。
“我的人生上半场努力了,奋斗了,也有所得了。我的人生下半场想继续发挥点余光余热,更想用自己养蜂专长为家乡共同缔造尽点微薄之力。人称我“杨蜂子”,我就是要学习红军团长方和明,解甲归田当农民。我定会不用扬鞭自奋蹄誓把余生献故里,我要做一个真正的李家湾村民,在我有生之年再为家乡出力添彩,让家乡美起来、富起来!”杨先生款款深情地说。
烈士后代的家国情怀
—小记杨敬宇退休后回乡兴业扶贫助教的事迹
钟克祥
英雄大别山,时代楷模看红安,四乡八里,荆楚大地传颂着原武汉市工商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杨敬宇退休后回到家乡红安兴业扶贫助教的事迹。
1955年,杨敬宇出生在永佳河镇李家塆村黄土咀一个贫困农民家庭,各种农话都会干,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他融入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行列,与城市来的知识青年同吃同住同劳动,结下了同志加兄弟的情谊。
随着时代的变迁,下乡7年的知青生活逐步结束,各自返城参加了工作。由于他勤奋好学,于1977年考入黄冈师专(今黄冈师范学院)接受高等教育,大学毕业后,一路走来,从科员、科长、副处长、副县长、处长,成长为武汉市工商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在职其间,坚持党性原则,爱岗敬业。在领导岗位上退休后,毅然作出决定,回家兴业,重振知青茶场,扶贫助教。面对种种困难与挑战,家人们得知情况后极力反对,朋友们知道后一一劝说:“你这么一大把年纪,好好安度晚年,放弃大都市优越条件回到农村去兴什么业?”他深情地说,我是烈士的后代,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为的是什么?现在农民还不富裕,难道我们不能为为他们做点什么吗?现在还不是我享受生活的时候,我也是一名老知青,中国共产党党员,更难割舍故土乡亲的那份真挚感情,要把余生献给人民献给党,所以我决心回乡做一些扶贫助教的事情。
赤子情怀,痴情不改。他于2016年春天打点行装,拿着平时省吃俭用仅有的积蓄和退休金80余万元回乡兴业。回到家乡后,他走村串户,了解民情,夜不能寐,思绪万千,看到传统农业农民增收缓,缓慢输血式扶贫只是解决燃眉之急,能不能用兴办产业,用产业支撑帮助农民致富,能不能把荒废多年的知青茶场让它重现生机。经过多次跟村委会沟通探讨后,他决定出资包下上世纪七十年代集体创办的知青茶场。
重振茶场,谈何容易,开弓没有回头箭!一位退休干部的责任担当激励他人生再次起航,住工棚,冒严寒顶酷暑,披星戴月,吃住在茶场。经过几年的努力,先后融资500多万元,改造新植茶树340多亩,荒废的茶场打造成了产学研网红打卡地,茶香,鱼跃,蜜蜂飞,绿水青山夕照明,美丽的风景如炫耀的明珠镶嵌在故乡的山水之间。产业的支撑,带动了周边的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增加了,2016年以来,茶场每年为工人发放工资20多万元,农民采茶采摘收入每年10万多元,帮助20多户特困户脱贫,扶助贫困学子11人完成学业,走上工作岗位。
“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毛主席的号召仿佛又在耳边响起。忆往昔,人流如注,百万知识青年从繁华而舒适的城市来到贫穷落后的农村磨练,初来是什么都不会,把小麦苗认成了韭菜,……如此等等。面对艰苦的环境,超强的劳动,收获满满,了解了国情,了解了农村,了解了农民,用坚定的信念和惊人的毅力,谱写了一曲曲奋斗的青春赞歌。想到这些,他觉得自己是一名知青,要把自身经历用实物,实景,实干展示出来,教育下一代。改革开放后,农村年轻人都融入了大城市,孩子生长在城市,优越的城市生活,也使青少年兹生了一些不良习惯。这种现象,让他想到如何在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方面搭建一种新的教育平台,于是,他以知青茶场为载体,建起了青少年劳动教育研学基地,与黄冈师范学院、红安县第二小学永河校区等30多所学校对接,让青少年学生来基地动手动脑,开展劳动,体验生活。通过这些亲身体验,师生们深受教育,学生家长说,过去佃伢吃饭挑食,现在好多了,老师说,过去午歺碗里总是剩饭剩菜,现在没有这个现象,加深了学生对“谁知盘中歺,粒粒皆辛苦”的理解。近几年来,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老知青们带着自己的子女孙辈上万人次来这里回忆往事,接受教育,畅想未来。
在那激情燃烧的岁月,曾经造就了一代为国兴邦的建设者,扬敬宇就是其中一员,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家国情怀心中装,不用扬鞭自奋蹄,当属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主管:红安县文联
顾问:(以姓氏笔画排列为序)
王辉淼 江长深 孙雪丽 张际春 张楷良 金仕善
秦 遥 倪先胜 徐绪敏 黄谷子 詹学群 谭 冰 戴水冰
法律顾问:何清华14403201710145559
主编:熊立功 副主编:吴秋生 张冬明
视频号编辑:卢喜荣
编审:李绍伦
投 稿 须 知:
1,原创首发作品优先发表;2,请作者提供个人简介、照片,经编辑审核推介;3,谢绝抄袭、违法及侵害他人权益作品,文责自负;4,20元以上,70%的赞赏作为作者稿酬;5,驻《楚文学》选稿网络平台有搜狐网《作家视野报》;选稿报刊有《东坡文艺》《红安文艺》《红安文学》《铜锣诗词》;6,发表的作品,将择优在国家正规出版社结集出版。7,郑 重 声 明:《楚文学》所发各类文章,均系作者原创,各类媒体使用,须经作者本人授权同意,这里少数使用插图摘自网络,如有异议,请联系删。8.收稿 邮 箱:17786638187@163.com
关注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