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年人的成长道路上,「老师」是他们最熟悉也最重要的一群人。当下世界多元变化,老师们既变,也不变——他们变得更酷、更斜杠、更充分表达自我,而在教书育人这件事上,他们也用更丰富多样、更符合当下时代的思维和方法,影响着学生以及更多人。
因此,《NYLON尼龙》将目光对准了这样一群「酷老师」,他们中有的将三尺讲台化作了激励学生探索自己和世界的起点,有的在教学之外频频跨界、突破专业的意义和外延,另一些则反过来,将自己的另一方钻研领域,打造为非传统的教书育人途径,甚至愈发成规模、影响更多人。
第七位「酷老师」的故事,来自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特殊教育学院教授郑璇。两岁时因意外医疗事故失聪的她,在无声的世界里经历了漫长的语言康复训练,克重重困难,一步步考上了武汉大学和复旦大学,在2009年获得了博士学位,并且精通四门语言——汉语、英语、中国手语、美国手语,成为了中国首位语言学专业的聋人博士。
郑璇从一个个禁锢住她的世界里挣脱,用“学”与“教”交替的方式,不断地拓宽着自己的世界。以下是《NYLON尼龙》与「酷老师」郑璇的对话。
卡其色西装外套、西装短裤
均为AMI Alexandre Mattiussi
这是“酷老师”系列唯一一场打开了摄像头的线上采访,往常用通话就足够传递信息,但对于生活在助听器帮助下的郑璇老师来说,声音需要用眼睛辅助去“看见”。
然而在摄像头这端,一切又那么顺畅,郑璇的表达清晰又有条理,甚至没有丝毫的口音,如果不了解她的背景,你并不会把她与听障者这个群体联系在一起。
两岁时因意外医疗事故失聪,郑璇在无声的世界里经历了漫长的语言康复训练,克服辨音、发音等重重困难,在课堂上“看课”,在课堂下自主学习,一步步考上了武汉大学和复旦大学,在2009年获得了博士学位,并且精通四门语言——汉语、英语、中国手语、美国手语,成为了中国首位语言学专业的聋人博士。
郑璇一直坚持自我口语训练。
“因为我自己是聋人,所以我想帮助聋人群体打破语言的魔咒。”对于听障人群语言研究的坚持,也一路让郑璇在2020年成为了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特殊教育学院的教授。
而从博士毕业到去到北京之前的很多年,郑璇都在中国西部唯一的聋人师范教育专业——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特殊教育系授人以渔,用一套专门针对听障学生的“三位一体”沟通能力培养课程体系,将手语课与语文课、沟通与交往课融合式教学创新,帮助学生们建立与他人交流的能力,重塑生活的信心。
不显于身体表面的听力障碍,有时就像一个玻璃瓶,把人困在看似透明的空间里,却隔开了与社会的距离,而打开自己,拥抱生活,是郑璇切身实践而来的,让听障群体跳出刻板印象的至关重要的一步。
2008年,郑璇作为火炬手参加残奥会火炬传递。
也正是因为看到了突破心理关的重要意义,郑璇求学不止,在前几年开始了心理咨询相关行业的学习,她发现,教育和心理双管齐下,可以更好地践行支持残障人士的初心,“学习心理咨询之后对世界更加包容。”郑璇说,“我在咨询过程中发现残障似乎只是一个标签,当我更多地关注非残障人群的生命状态,发现很多问题都是共性的。留守儿童、罕见病患者、贫困家庭……我发现每个群体的苦难都存在相通的地方。”
一次,再一次,郑璇从一个禁锢住她的世界里挣脱,用“学”与“教”交替的方式,不断地拓宽着自己的世界。如今,能熟练地用口语为健全来访者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的她希望将自己作为一个样本,告诉社会,听障人士可以从事各种工作,可以和听障者一起工作,可以与其他障碍类别的人群一起工作,也可以凭借能力与非残障人群一起工作。
郑璇在课堂上给学生上课。摄影:李相博
“我相信如果我们这个群体有更多成功的范例涌现出来,我们就会向社会证明我们聋人是特别有潜力的一个群体,能够改变社会上的刻板印象和陈旧的观念。”
但郑璇同时又并不喜欢不断地被媒体塑造为某种意义上“励志”的典型,这样的标签削弱她作为独立个体的性格,一个立体的郑璇还关注时尚,对美妆护肤、服装搭配和香水都很感兴趣,绝非一个正面但无趣的人。
郑璇参加山东卫视《我是先生》节目。
郑璇的自信是从她的一切言行举止里散发出来的,“现在我已经能够自如地在两个世界之间来往,我就是一个打破了魔咒和限制的人。”
而打破限制的道路并不会停止,如今郑璇的心里还存在着更宏大的目标,就是让手语摆脱“小众语言”的刻板印象,通过各种形式拥抱主流文化,让手语和其他语言一样,成为平等表达和自由交流的工具。
毕业后的学生回来看望郑璇。
十多年的教学生涯里,郑璇培养的不少听障学生也走上了教师的岗位,薪火相传,郑璇掌握着自己的命运,也成为了更多人的明星。
“你既保持个性又能很好地融入社会,能够包容许多与你不同的事物。”郑璇为她眼中的“酷老师”做出了注解,“这是一个相对和谐的状态,我们并非为了酷而酷。”
这正是郑璇作为老师的酷。
卡其色西装外套、西装短裤
均为AMI Alexandre Mattiussi
郑璇与学生们谈心。
2024年,郑璇回到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参与论坛。
采访、撰文:霏絮
编辑:唐卓人
编辑、造型:范俊琪
摄影:冯巍
设计:圈圈
化妆:张嘉家
发型:蔡佳琦
制片:刘睿泽
执行制片:kikiyang
服装统筹:季梦婷
服装助理:草莓、Crissy
美术 :Teno
美术助理:97
图片:由受访者本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