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椎保养与除痛 | 骨质疏松症会引起全身关节疼痛吗?

健康   2025-01-11 07:51   上海  




















患者,女,52岁
全身关节疼痛感2+个月。
现病史:发病情况及诊治经历:患者G2P1,绝经3年多。
从2024年10月底开始整个右边的背腰和膝盖感觉神经扯着 骨头错位一样痛,绷脚明显整条腿到脚背(膝盖是内侧前后痛,脚背是右边痛)胯骨等地方还有侧腰痛的厉害,后背的脊椎最下面到腰一圈都不舒服痛,颈椎连带手臂及肩胛骨都痛 ,除了左腿其他所有有关节的地方都痛 肩膀关节活动一下都会响,膝盖半个月以前绷脚落下膝盖会响,现在做不响了,医院开的止痛药膏药吃完了疼痛没多久一点缓解 ,查血钙超标了,当地医生让吃一个月维D和骨化三醇,已经吃够一个月了,10月底吃了一个中医的两副中药开始全身神经紊乱一样的疼痛,还有吃了西医开的止痛激素药反而更痛了直到现在发展到胯骨侧腰和坐骨神经后腰一圈痛 侧腰偶尔会神经弹着痛,颈椎脖子痛头皮也偶尔会痛。
问题:更年期综合征导致全身关节疼痛吗?
什么是骨质疏松?
 
在骨质疏松时,骨吸收大于骨形成,导致骨骼中的矿物质和有机成分丢失,骨骼的密度和强度下降。
骨质疏松,包括骨量减少、骨微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
 
骨质疏松与关节痛互为因果
大部分情况下,骨质疏松导致关节疼痛。
在患者发作骨质疏松时,可能会直接累及到相关的关节
继而导致关节周围的骨质出现了相应的破坏,就会在此处引起骨性的疼痛。
随着疾病进展,患者可能会在关节周围的骨质内出现病理性的骨折
过度的磨损、无菌性的炎症,导致患者的关节痛
直接诱发患者出现关节内部的炎症
关节周围的肌肉痉挛,导致关节疼痛的情况。
关节痛时,往往会由于此时的长期制动和相关的用药影响
继而使患者并发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痛的机制
微骨折刺激神经末梢
由于骨密度降低,骨骼的强度减弱,在日常活动中,如站立、行走等轻微的压力作用下,骨骼容易产生微小的骨折,称为微骨折。
微骨折会刺激骨骼周围的神经末梢,引起疼痛。
例如,脊柱是人体的中轴骨骼,骨质疏松时,椎体容易出现微骨折
患者会感到背部疼痛,在活动时可能会加重。
周围神经机制
骨骼包括骨质、骨膜与骨髓都有丰富的神经分布
成人骨骼的神经纤维分为有髓纤维和无髓纤维。
在骨骼中,交感神经纤维参与调节骨破坏、骨形成、血管扩张、血管收缩、巨噬细胞浸润和骨祖细胞功能
成人骨骼大部分由原肌球蛋白受体激酶(Trk) A 阳性的感觉神经纤维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表达阳性的感觉神经支配;
少部分受到神经纤维更粗大、传导更快的感觉神经纤维或 TrkA 阴性神经支配。
TrkA 属于高亲和力的神经生长因子受体,可由骨骼感觉神经纤维表达
研究发现,骨损伤或骨质疏松症患者 TrkA 阳性神经纤维显著增多。
神经肽可能是骨代谢的调节剂,在骨质疏松症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P 物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血管活性肠肽和神经肽 Y 等神经肽在交感神经合成
释放至骨和骨膜组织周围的神经末梢;
这与局部骨转换及骨损伤、炎症、血管生成和细胞增殖的调节有关,可影响骨的微观结构,并参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有研究发现,交感神经功能障碍后也会导致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与中枢敏化的发生机制
中枢敏化的发生机制涉及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的激活和 P 物质的释放,使脊髓或脑感觉神经元易激惹,从而加剧疼痛。
 
敏化疏松当机体受到短时急性刺激时,由感觉传入神经元释放的谷氨酸盐作用于 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唑丙酸受体而引发疼痛;
C 纤维接收重复和高频刺激后,激活 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使疼痛反应放大和延长。
当急性与短时刺激结束后,镁离子通过阻断 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的作用减少或解除疼痛。
但在持续刺激状态下,镁离子的阻断机制可能失效,其机制可能与 C 纤维同时释放 P 物质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有关。
持续刺激可导致被强化的 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激活,引发炎性疼痛和神经病理性疼痛,导致并加剧继发性痛觉过敏;
肌肉紧张代偿性疼痛
当骨骼的支撑能力下降时,身体的肌肉会自动进行代偿,试图增强对身体的支撑。
长时间的肌肉紧张会导致肌肉疲劳、痉挛,进而产生疼痛。
在骨质疏松影响到下肢骨骼时,腿部肌肉会更加用力地收缩来维持身体平衡,这就容易引起腿部肌肉的疼痛,而且这种疼痛可能会放射到关节周围。
骨骼肌无力与骨量进行性下降相关,可导致脊柱力线改变
以脊柱后凸最常见,胸椎或腰椎节段的椎体骨折被认为是脊柱后凸畸形的重要原因。
研究显示,骨质疏松症患者即使没有椎体压缩骨折,也会出现脊柱后凸畸形。
骨质疏松症患者背痛的严重程度与脊柱后凸程度呈正相关。
骨质疏松症患者的慢性疼痛可能与其椎体变形、关节失衡、肌肉张力异常有关。
关节周围骨质改变
骨质疏松不仅影响骨骼的骨干部分,关节周围的骨质也会受到影响。
关节软骨下的骨质变得疏松后,会改变关节的受力分布,导致关节磨损加剧引起疼痛。
我们知道,膝关节承受着身体的大部分重量,骨质疏松时,膝关节周围的骨质变化会使关节面的压力不均匀,引起疼痛,并且可能会影响关节的活动范围。
骨质疏松有可能会加速关节退变,发病时可能会使关节内部产生塌陷,或者有病理骨折的情况,继而导致关节变形或者产生异常摩擦。
随着关节的退化速度加快会使患者感觉到关节疼痛。
通常人体总骨量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但骨组织中感觉神经纤维的数量并不减少,相对而言,骨组织中神经末梢的“密度”随年龄增长呈增加趋势
可能是骨质疏松性疼痛产生及其疼痛慢性持续的机制之一。
关节周围骨质改变
骨质疏松不仅影响骨骼的骨干部分,关节周围的骨质也会受到影响。
关节软骨下的骨质变得疏松后,会改变关节的受力分布,导致关节磨损加剧引起疼痛。
我们知道,膝关节承受着身体的大部分重量,骨质疏松时,膝关节周围的骨质变化会使关节面的压力不均匀,引起疼痛,并且可能会影响关节的活动范围。
骨质疏松有可能会加速关节退变,发病时可能会使关节内部产生塌陷,或者有病理骨折的情况,继而导致关节变形或者产生异常摩擦。
随着关节的退化速度加快会使患者感觉到关节疼痛。
通常人体总骨量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但骨组织中感觉神经纤维的数量并不减少,相对而言,骨组织中神经末梢的“密度”随年龄增长呈增加趋势
可能是骨质疏松性疼痛产生及其疼痛慢性持续的机制之一。
 
疼痛有哪些特点
范围广:骨质疏松症是全身性疾病,疼痛可累及多个部位。
腰背部疼痛最为常见,因为脊柱是人体的中轴,承担了大部分的身体重量,而且椎体是松质骨,在骨质疏松时,松质骨的骨小梁变细、断裂,骨质丢失更为明显。
当椎体受到压力时,容易出现微骨折等病理改变,从而引起疼痛。
累及四肢和关节周围:四肢长骨如股骨、胫骨等也会出现疼痛。
在骨质疏松的情况下,四肢骨骼的强度下降,日常活动中受到的压力容易导致骨骼微损伤,引起疼痛。
关节周围的骨质改变也会导致疼痛,像腕关节、髋关节、膝关节等部位的疼痛较为常见。
这是因为关节软骨下的骨质在骨质疏松时质量下降,导致关节受力改变,引起关节周围的疼痛。
疼痛性质
钝痛或酸痛为主:多数患者会感到一种持续性的钝痛或者酸痛。这种疼痛不像锐痛那样突然和剧烈,而是一种隐隐约约、长时间存在的不适感。就好像是肌肉过度劳累后的那种酸痛感,但又比单纯的肌肉酸痛更深入骨骼。
患者在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后,腰背部和下肢的这种酸痛感会明显加重,这是因为身体的重量对已经疏松的骨骼产生了更多的压力,进一步刺激了骨骼周围的神经末梢。
间歇性刺痛:部分患者也会出现间歇性的刺痛。这种刺痛通常是由于骨骼局部的微骨折或者骨质的微小结构变化刺激了神经引起的。
突然改变体位,如弯腰、转身时,脊柱的某些部位可能会因为瞬间的受力变化而产生刺痛,这种刺痛一般比较短暂,但会让患者感到明显的不适。
疼痛程度和时间规律
程度因人而异:疼痛的程度在不同患者之间差异较大。
有些患者可能只有轻微的疼痛,对日常活动影响较小;
有些患者疼痛较为严重,会严重影响睡眠、行走等基本生活活动。
活动后加重,休息后缓解:疼痛通常在活动后加重,这是因为活动会增加骨骼的负荷。
当患者进行散步、上下楼梯等活动时,骨骼承受的压力增大,骨小梁的微骨折和肌肉的代偿性紧张加剧,从而使疼痛更加明显。
休息时,骨骼和肌肉的负担减轻,疼痛会有所缓解。
在严重骨质疏松的情况下,即使是休息时患者也可能会感到疼痛。
昼夜变化:部分患者的疼痛有一定的昼夜节律,夜间疼痛可能会相对加重。
可能是因为在夜间,患者处于平卧位,脊柱等部位的压力分布改变,同时人体的痛觉神经在夜间可能更加敏感,而且身体的注意力在夜间相对集中在自身的感觉上,所以会感觉疼痛更明显。
骨质疏松症引起的疼痛应该如何缓解?
休息与活动平衡:保证充足的休息是缓解疼痛的重要方式。
当疼痛发作时,适当减少活动量,避免长时间站立、行走或负重,让骨骼和肌肉得到充分的休息。疼痛较严重时可以卧床休息一段时间,但也要注意避免长时间卧床导致的肌肉萎缩等问题。
进行一些低强度的活动,如在疼痛缓解期进行缓慢的散步、太极拳等运动。
这些运动有助于增强肌肉力量,肌肉可以更好地分担骨骼所承受的压力,从而间接减轻骨骼疼痛。
调整姿势:保持正确的姿势能够减少对疏松骨骼的不良压力。
在站立时,要挺胸抬头,使脊柱保持正常的生理曲度;
坐着时,要选择合适高度的座椅,保证双脚平放在地面,膝关节与髋关节呈水平状态。
理疗仪器辅助:如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仪,这种仪器通过发出不同程度的电流刺激皮肤和神经,能够干扰疼痛信号的传递,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患者可以根据自身疼痛程度调节电流强度,一般每次使用 20 - 30 分钟,每天 1 - 2 次。
药物治疗
钙剂和维生素 D 补充:钙剂是维持骨骼健康的基本营养物质,如碳酸钙、枸橼酸钙等。维生素 D 能够促进钙的吸收,常用的有骨化三醇等。补充钙剂和维生素 D 可以增加骨密度。
镇痛药物:在疼痛较严重时,可以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来缓解疼痛,能够减轻炎症反应和疼痛感觉。但要注意其副作用,如胃肠道不适、出血风险等,对于部分疼痛非常严重,非甾体抗炎药效果不佳的患者,可能需要使用阿片类镇痛药,但这类药物有一定的成瘾性,使用更要谨慎。
抗骨质疏松药物:双膦酸盐类药物是治疗骨质疏松的常用药物,如阿仑膦酸钠。它可以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减少骨吸收,从而增加骨密度,缓解疼痛。使用双膦酸盐类药物时,有些患者可能会出现胃肠道反应等副作用,需要严格按照医嘱服用。









本文内容来源于脊椎保养与除痛,版权归原作者所

原文作者 / 王祥瑞教授

编辑:柴若兰

审校:陈小星

声明:古麻今醉公众号为舒医汇旗下,古麻今醉公众号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舒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古麻今醉网
古麻今醉网是舒医汇旗下麻醉学科的专属学术平台。云集国内外知名麻醉学专家,及时将麻醉学科的新动向、新知识、新技术进行传播,呈现我们麻醉医生的美------“志存高远,佑护生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