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是机体对组织损伤的一种保护性反应,但当这种反应变得长期且失去原有的适应性时,便发展成了慢性疼痛。疼痛是癌症病人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它贯穿癌症治疗全过程并持续到癌症治疗结束之后。有数据表明,已经完成癌症根治性治疗的幸存者中33%-40%患有慢性疼痛,同时,在患有晚期癌症、濒临死亡的病人中有66%经历着疼痛,且55%为中至重度疼痛。正确判断癌症病人或癌症幸存者的疼痛性质和原因,对实现最佳疼痛管理非常重要。尽管之前有很多研究表明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免疫相互作用在动物模型中参与了慢性疼痛的出现和持续,然而近年来,所谓的“神经炎症”是否存在影响也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2024年11月,《PAIN》杂志(IF:5.9)发表了一篇名为《"Neuroinflammation": does it have a role in chronic pain? Evidence from human imaging》的综述。这篇综述通过 PET扫描测量了部分受疼痛困扰的病例中18 kDa转运蛋白(TSPO)的水平,探讨其在不同疼痛条件下的变化,以验证“神经炎症”所导致的神经免疫功能在人类慢性疼痛中的作用可能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90年代之前,科学家们试图解开慢性疼痛的潜在机制,那时研究主要集中在伤害感受通路内的神经元上。虽然目前为止在我们的概念里,神经元的改变仍然是疼痛病理生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大家已经意识到,可能只有认可非神经免疫功能细胞与神经元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在“神经炎症”过程中的参与,才可能将慢性疼痛机制的体系构建完整。
神经炎症是一个很宽泛且定义不十分明确的概念。目前主要将它用于描述神经系统在面临体内的平衡挑战时所发生的多种细胞和分子反应,例如,嗜神经性病毒或细菌产生神经毒素攻击神经系统或者出现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情况。这时,神经胶质细胞(主要是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和其他非神经细胞(如循环白细胞)通过经历形态变化和蛋白质表达来做出反应,或者迁移到疾病发生的部位,释放各种信号分子(包括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和其他炎症介质)。这些反应通常非常迅速且具有良好的适应性,使生物体能够快速识别、隔离和清除潜在的有害物质并促进组织修复。但有时神经炎症反应的适应性也并不是很好,比如在反应过程中出现过多或者过少的反应,或者反应在病理过程结束后不能及时消退。目前有些研究表明神经免疫反应失调与阿尔茨海默病、重度抑郁症和压力过大可能有关系。
慢性疼痛与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免疫相互作用有关是众多假设之一,目前来讲这个假设几乎完全基于临床观察,没有其它领域的证据可以验证。实际上神经炎症在人类疼痛病理学中是否有意义,目前也是处于激烈争论的状态。迄今为止,在人类治疗慢性疼痛的临床应用中,仍没有神经免疫机制方面的有效治疗方法。
那么是否有证据表明在饱受疼痛折磨的人类身上发生了神经炎症呢?目前存在一些来自大体解剖研究方面的证据,这些证据表明了有慢性疼痛病史的个体脊髓中,存在神经胶质免疫组织化学标志物水平升高的现象。此外,对慢性疼痛患者的脑脊液 (CSF)分析,检测到与神经免疫信号相关的分析物(例如纤维肌痛患者的趋化因子和白细胞介素8)的水平升高。虽然有了这些观察结果,但它们的适用性是非常有限的,因为大体解剖研究只能在已故个体中进行。而现在人体成像技术可以克服这些限制,并且一些脑成像研究的结果也表明神经炎症活动确实可能在患有慢性疼痛的人类患者中被检测到。
18 kDa 转运蛋白作为神经炎症的标志物
转运蛋白的体内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成像,使得慢性疼痛中的神经炎症可视化
这篇在《PAIN》发表的综述,通过 PET扫描测量了部分受疼痛困扰的病例中18 kDa转运蛋白(TSPO)的水平,验证了神经炎症所导致的神经免疫功能在人类慢性疼痛中的作用可能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首先描述为什么使用18 kDa 转运蛋白作为神经炎症的标志物,以及进行的易位蛋白的体内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成像,可以使慢性疼痛中的神经炎症可视化。特别是文章详细调查了各种慢性疼痛患者的TSPO信号。
文章的核心观点是,脑TSPO PET信号:(1)与健康志愿者相比,在患有慢性腰痛、纤维肌痛、偏头痛和其他以持续疼痛为特征的疾病的个体中升高;(2)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无序特异性的空间分布;(3)以区域特异性方式与疼痛特征或共病症状(例如,伤害性疼痛、疲劳、抑郁)以及脑功能的测量即功能连接的参数相关。
总的来说,本篇综述证明TSPO PET 成像是研究神经炎症在人类慢性疼痛和其他疾病中的作用的有力工具,为使用成像来探索神经炎症在人类慢性疼痛中的作用铺平了道路,但仍有许多问题有待提出,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例如,需要进行大规模研究来评估 TSPO PET 信号在易感性、诊断、监测、预测、药效学和其他生物标志物发展中的可能用途。文章也为未来的研究指明了方向,比如需要继续探讨这种信号会随着治疗的成功而改变吗?它能预测治疗反应吗?它能否用于对患者进行分层,为精准医疗方法的发展提供信息等等。随着成像不断地进步,我们有望开发出更多神经炎性标志物来验证和指导其在慢性疼痛中的作用和病理生理机制,同时呼吁积极探索神经免疫调节作为一种潜在的治疗策略。
408.【论肿道麻】JAMA:一项比较瑞芬太尼vs神经肌肉阻滞剂在有误吸风险患者快速序贯诱导插管时成功插管且无严重并发症的比较(RCT)
406.【论肿道麻】NEJM:MIND饮食预防老年人认知功能衰退的临床试验
405.【论肿道麻】Lancet Neurology:非心脏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卒中的预防
403.【论肿道麻】Lancet子刊:一个针对老年重症监护室患者的机器学习病情严重程度评估模型: 一项有亚组偏移评估的多中心研究
402.【论肿道麻】NEMJ:心肌梗死和贫血患者的限制性或宽松性输血策略
401.【论肿道麻】Nature Cancer:肿瘤转移时昼夜节律对肿瘤干细胞及肿瘤微环境的调控作用
400.【论肿道麻】Nature Reviews Cardiology:心血管疾病和癌症:共同的危险因素和机制
398.【论肿道麻】心肺适能与手术适应性的生理关系:一篇叙述性综述
397.【论肿道麻】Nature Reviews Clinical Oncology:Treg细胞介导的肿瘤免疫抑制与精准免疫基因组学
声明:古麻今醉公众号为舒医汇旗下,古麻今醉公众号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舒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