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维也纳犹太家庭出身的勋伯格,并非典型的犹太人,更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者。他一直对纳粹党及其助纣者针对犹太人的血腥行动感到愤怒。1933年1月30日,当阿道尔夫·希特勒被帝国总统提名为总理,魏玛共和国随即转变为民族社会主义领袖国家。很快,普鲁士艺术学院院长立刻宣布,在他们的委员会中必须中断犹太的影响。勋伯格当即愤然离开会议并马上写了休假申请,并强调他作为教授坚持要得到他在合同中应得的预支工资。同年10月25日,59岁的勋伯格与纳粹党上台的德国彻底“切割”,登上了前往美利坚的“利哈佛号”客轮。在二战期间,虽说勋伯格本人得免于迫害和惊扰,但在他的家人中,外甥女因格·布鲁茅尔和丈夫在胜利前夕被党卫军枪杀。他的一个学生在1945年,苏联红军打进维也纳时,被党卫军在地下室捕获强征为兵丁,同苏联红军作战。
(勋伯格创作的58 幅油画、约150幅水彩和素描作品的绝大部分,被保存在如今的洛杉矶勋伯格遗产纪念馆中。他曾说:“绘画对于我来说,事实上与作曲的意义是一样的。”)
在构思《华沙的幸存者》的最初时刻,勋伯格作为在美国的犹太人(1940年获得美国公民身份),深切感受到犹太人在二战期间所受的迫害与悲壮抵抗,自己也是广义上“华沙的幸存者”。1943年,发生在华沙隔离区内犹太人组织的抵抗运动,对战双方装备悬殊,支撑了28天后,最终以1.3万犹太人被杀,30万人被送入集中营告终。勋伯格听过真正的“华沙的幸存者”的回忆,与从隔离区内逃出来的莱博维茨相见,并记录下他的故事。现在,这部作品的手稿被收藏在库谢维茨基基金会。记忆,是否阻止了人间暴行不再重演?
Francesco Micheli 朗诵,Fabio Luisi 指挥意大利国家交响乐团
“华沙”,象征犹太人在二战中表现出少有的反抗斗志和壮烈精神。在“幸存者”独白的第22小节,有这样的句子:“但我已经回忆不起我是如何进入地下,在华沙的下水道里生活了这么长的时间。”华沙起义者在隔离区内的地堡中坚持抵抗了28天,勋伯格以此叙述起义被捕者被送进集中营,并在此将被处决。第68小节转述“德国士兵”的大声吼叫:“快点!从头开始重新报数!我要在一分钟内知道这批有多少人要进毒气室!报数!”……
从12岁首次尝试作曲,到73岁写作《华沙的幸存者》,这部为讲述者、合唱和管弦乐团而作的音乐令人震惊,不能不说是勋伯格一生创作的集大成之一。那时的他,视力严重衰退,依靠模糊的视觉,他特别印制了放大的五线谱纸,将各声部的内容码在缩编谱中,至于各声部之间进入顺序、演奏记号则一概全无。之后,在他指导下,由指挥家勒内·莱博维茨将草稿整理,填入正确的谱表内,完成了可被演出的总谱。
两年后的9月13日,家乡维也纳派人为他带来了荣誉市民勋章,作为这座城市对他的认可与和解,并马上邀请他战后重返家乡并协助城市的文化重建。同时,他收到了无数来自全世界的信函、祝愿和荣誉。对这些回应,他以同一封被复制了的感谢信写道:“对这些赞扬,这样做似乎有一些丢人。”勋伯格最后一部《现代诗篇》为朗诵、四个混声合唱团和管弦乐队而作,以加大间距的总谱手稿,永远停止在第86小节。
1951年7月13日,他辞世于洛杉矶。
音乐小贴士:关于十二音体系 勋伯格是现代“十二音”无调性音乐的首创者。不过,他并没有声称自己发现了“十二音”理论,而是坦率承认他的理论的很多部分来自于作曲家和音乐教师约瑟夫豪尔的著作《论音色》。尽管勋伯格的《十二音作曲》确实稍后于豪尔《论音色》的出版,但经过他对“十二音”原创性观念的大胆发展,才对后世的音乐创作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极大地影响到西方音乐传统下所有国家的作曲家们的创作理念,培养了许多“十二音体系”作曲家。他的音乐理论,包括《和声学》,今天仍是正确认识和理解现代音乐艺术位置最基本和首要的。
《华沙的幸存者》也使用十二音序列的截取材料,但又完全回避十二音序列的直接出现。在使用二等分、四等分和非均分的方式进行等分后,使音乐回避具有调性中心的材料,而产生了更丰富的音列材料,令人想起他早年的自由无调性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