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以为,珠海华润银行会是金融江湖中那柄永不生锈的宝剑,仗着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强大的股东阵容,在粤港澳大湾区的金融浪潮里 “笑傲江湖”。可如今,它却似一位落魄的侠客,在风雨中摇摇欲坠,让人忍不住想问:这到底是怎么了?难道它也陷入了金融界的 “无间道”,遭遇了难以言说的 “背叛”?
当银行三季报如一场冰冷的秋雨纷纷洒落,珠海华润银行的那份成绩单,简直就是一颗 “悲伤逆流成河” 的重磅炸弹。今年前三季度,它的营收和净利润如同坐上了失控的过山车,直线下滑。净利润更是像断了线的风筝,一度锐减超过七成,这已经不是简单的 “摔跤”,而是近乎 “坠崖” 般的惨烈。回想往昔,它也曾在金融舞台上闪闪发光,从 2019 年至 2023 年,每年前三季度净利润都在 15 亿元至 18 亿元的 “舒适圈” 里悠然自得,仿佛是金融界的 “宠儿”。可谁能想到,从 2023 年下半年开始,剧情急转直下,第四季度亏损逾 1 亿元,就像一首欢快的乐章突然奏响了 “悲歌”。而今年第三季度,竟然又出现了净亏损 3.03 亿元的 “惨剧”。在这个银行业大多只是赚多赚少的 “游戏世界” 里,它却像是 “游戏黑洞”,亏损得如此与众不同。它身处珠三角这片金融 “富矿”,本应是 “近水楼台先得月”,为何如今却在短短 3 个月内亏得一塌糊涂?是市场的 “魔法攻击” 太强大,还是自身的 “防御护盾” 出现了致命漏洞?
深入探究这背后的 “真相”,就像揭开一场金融悬疑剧的神秘面纱。原来,那吞噬利润的 “大怪兽” 竟然是 “信用减值损失”。今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只是微微减少了 1.27 亿元,可营业支出却像被施了 “膨胀咒”,同比增加 12.88 亿元至 47.98 亿元,其中计提的信用减值损失高达 31.1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 12 亿元,增幅达 63%。这数据简直比恐怖电影里的惊悚画面还要吓人!与上半年相比,第三季度计提的 14.33 亿元信用减值损失,就像是 “致命一击”,直接把它打入了亏损的 “深渊”。这大幅计提信用减值损失,是不是意味着它的资产质量已经像 “危房” 一样摇摇欲坠,贷款预期损失的风险如同 “定时炸弹”,随时可能爆炸?
截至 2024 年 9 月末,不良贷款率虽然看似下降了 0.02 个百分点至 1.71%,但拨备覆盖率却像一个泄了气的气球,降至 159.92%,较上年末下降 9.4 个百分点,还是 2016 年以来的最低谷。时间倒退回去看,从 2021 年末到 2023 年末,不良贷款规模就像 “癌细胞” 一样不断扩散,从 27.02 亿元一路飙升到 36.77 亿元;逾期贷款占比也像 “传染病” 一样蔓延,从 1.76% 涨到 2.83%。这一切的一切,难道只是巧合吗?还是背后隐藏着更深层次的 “金融阴谋”?
然而,命运似乎还不肯放过它,“屋漏偏逢连夜雨” 这句俗语简直就是它的真实写照。业绩下滑就像 “伤口” 还在滴血,合规内控管理又出现了 “炎症”。今年以来,它就像一个不断犯错的 “问题学生”,多次受到监管机构的处罚,罚款金额累计超过千万元。7 月,深圳分行像是被 “黑魔法” 控制了一样,采用不正当手段吸收存款、发放贷款,被合计罚没 235.25 万元;同月,又因为外汇收支审查时 “眼神不好”,被国家外汇管理局广东省分局合计罚没 116.13 万元。5 月份,更是因为刚性兑付代销资管计划的违规行为,被处以 700 万元的大额罚款,时任行长宗少俊和个人金融部负责人兼个人信贷部总经理吴颖也被卷入这场 “风暴”,被给予警告处分,吴颖还额外被罚款 10 万元。这一系列的罚单,就像一把把 “利刃”,刺向它的声誉和形象。
珠海华润银行的前世今生,本应是一部 “励志传奇”。它从 1996 年成立的珠海市商业银行起步,2010 年 1 月,在华润集团和珠海市政府的 “魔法改造” 下,完成战略重组并更名。2022 年,南方电网资本、深圳中电投资两位 “强力队友” 加入,股东阵容强大到让人 “羡慕嫉妒恨”。曾经它也有过年赚超过 20 亿元的 “高光时刻”,可如今却陷入如此困境。
亲爱的读者,你说它还能像 “凤凰涅槃” 一样重生吗?它是该从内部管理来一场 “刮骨疗毒” 式的改革,还是需要借助外部力量来一场 “英雄救美”?在这个瞬息万变的金融世界里,它的未来究竟是会 “柳暗花明又一村”,还是会继续在 “黑暗深渊” 里沉沦?这就像一场没有结局的 “金融大冒险”,我们都在等待着它续写的篇章,你又希望它的故事走向何方呢?
融贸通联合全国各地多家国企央企提供 煤炭,钢贸,化工品及多种产品供应链金融服务 ,为银行及专业供应链公司提供金融科技服务,为实力企业提供钢材,化工,有色大宗贸易撮合,提供行业社群服务。欢迎实力资金企业,优质项目方参与我们付费专业微信群(群费 300/位) 。联系人 HENRY 微信号 kmart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