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风云:对公零售间,命运琴弦如何拨?

财富   2024-11-20 11:54   福建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银行的世界也像是被按下了快进键,各种变化呼啸而来,让人不禁想问:“银行还有未来吗?” 这疑问就像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层层涟漪,而今天我们要探寻的,便是这涟漪背后银行对公与零售业务的风起云涌。

不知不觉间,银行业仿佛进入了一个 “得对公者得天下” 的新赛段。就如同赛车场上,车手们突然集体转向了另一条赛道。今年前三季度,绝大部分上市银行的对公贷款增速那叫一个迅猛,像脱缰的野马,把个人贷款增速远远甩在身后。有些银行甚至呈现出对公一路狂飙,零售却停滞不前甚至倒退的奇特景象,这到底是怎样一种魔幻的局面?

除了零售业务像是遭遇了强劲的逆风,面临着诸多棘手的挑战外,更重要的是,服务实体、让利于民已然成为当下银行业的主旋律。服务实体,仿佛是银行扛起了一面大旗,哪怕自身伤痕累累也要为企业遮风挡雨;让利于民,则像是从零售业务的口袋里掏出了一部分利益,不得不做出牺牲。

一个赤裸裸的现实摆在眼前,对于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者而言,对公业务即便不怎么赚钱,就像一场比赛中那个虽然不耀眼但能勉强支撑完赛的环节,哪怕若干年后可能会乱象丛生,但也未必会遭受灭顶之灾,权当是为国家和社会尽一份心力,如同那些默默在幕后付出的无名英雄。可零售业务呢?哪怕赚了钱,也得小心翼翼,像是怀揣着珍贵宝藏却不敢声张的冒险者;要是不挣钱,那可就惨了,大概率要背锅,一旦出点差错,就会像在聚光灯下犯错的明星,被众人指责,甚至可能涉及维稳等大麻烦,这简直就是陷入了一个巨大的泥沼。

可以预期的是,对公的扩张与零售的调整,将会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银行赛道上的常态风景。本文基于 16 家上市的大行与股份行最新数据,来简要梳理对公业务这片复杂的版图。不过要注意哦,鉴于各家银行在数据口径上存在一定差异,以下内容仅供参考。

01

从公司贷款规模来看,四大行简直就是行业里的巨头,断层式领先。截至 9 月末,工行公司贷款余额 17.51 万亿元,这数字大得仿佛是外太空的某个神秘星球的质量,较其他三大行领先 3 万亿。建行、农行、中行的公司贷款余额在 14 - 15 万亿之间,也如同一座座巍峨的山峰。四大行之后,交行是唯一一家公司贷款规模超过 5 万亿的银行,宛如一颗闪耀在其后的独特星辰。再往后,公司贷款余额超过 3 万亿的银行仅有 3 家,除了邮储银行,只有兴业银行、浦发银行;2 - 3 万亿这一区间的银行也不过 4 家:招行、中信、民生、光大。

值得一提的是,建行这位曾经坚决贯彻 “零售优先” 战略的大行,其公司贷款占比在 2019 年末达到历史性低点,仅为 52.99%,但在过去 5 年里就像一位突然觉醒的车手,逐渐转向,对公业务持续发力,目前占比开始稳定在 60% 左右。今年三季度末,建行公司类贷款余额 24.88 万亿元,较年初增加 18714 亿元,相比之下,其个人贷款余额 8.79 万亿元,较年初新增仅为 1183 亿元,差距一目了然,就像赛车在不同赛道上的速度差。

浦发银行亦是如此。这家银行在 2015 - 2019 年间像一位激进的探险家,大举向零售领域进军,在个人贷款规模暴增的同时,公司贷款却像一位在原地徘徊的行者。2020 年以来,浦发 “重整河山”,公司贷款占比从最低点的 47.37% 一路升至如今的 59.18%。今年以来,浦发银行对公贷款总额 31749 亿元,较上年末增长 11.75%,零售板块则继续调整。该行三季报称,个人信贷结构继续优化,互联网贷款及信用卡现金分期等业务在个人贷款中占比逐年下降。一度被视为拖后腿的存在,如今却像一位逆袭归来的车手,重新在赛道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我们不禁要思考,银行这样的业务转向背后,到底是怎样的战略罗盘在指引呢?

02

从公司贷款占比来看,中行以 68.09% 位居 16 家银行之首,仿佛是站在领奖台上的冠军。实际上,中行对公业务规模与建行、农行不相上下,主要短板在于零售,整体落后 2 万亿,这就像一位在综合比赛中某项技能稍弱的选手,带来了营收和盈利上的较大差距。紧随其后的是渤海银行、浙商银行、华夏银行、交通银行,占比均超过了 65%,另外两家占比超过六成的是工行和民生银行。

公司贷款占比最低的是邮储、招行和平安,均为 40% 出头,它们也是业内公认的零售银行。在 “零售为王” 暂且告一段落的背景下,三家银行都在转向。过去三年里,邮储银行的公司贷款占比提升大约 5 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其零售贷款增长 5.69%,公司贷款则增长 11.66%。还有招行,截至今年 9 月末,该行零售贷款 35,738 亿元,较上年末增长 3.95%,增量不及上年同期;同期公司贷款 27,740 亿元,较上年末增长 6.70%,增量高于上年同期。平安银行的调整力度更为剧烈。前三季度,该行发放贷款和垫款本金总额 33,832.71 亿元,较上年末下降 0.7%。其中,企业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 11.6%,个人贷款余额较上年末下降 9.6%。

形势比人强,银行们都像是在赛道上根据路况不断调整策略的车手,只能顺势而为,别无选择。

03

鉴于公司贷款收益偏低,公司贷款占比与净息差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这可以解释,当前净息差领先的几家银行,除了光大银行、就是招行、邮储和平安。而净息差表现垫底的渤海、交行,公司贷款占比均超过 65%。

既然公司贷款不好挣钱,为什么商业银行都在发力对公呢?答案很简单,全靠零售衬托。现实就像一场充满挑战的拉力赛,当前零售金融不仅面临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更要承担信用风险居高不下的挑战。对于前些年以零售业务为主导的银行来说,单是化解历史包袱就像是在赛车途中抢修故障车辆,已经是难以承受之重。

然而,在净息差快速收窄的情况下,以量补价是唯一的出路,如果规模扩张跟不上,营收与盈利的缩水几乎不可避免。与此同时,更大的规模,往往意味着更高的安全性 —— 不会轻易沦为减量对象。零售带不动,只能冲对公。更何况,对公不仅冲量快,且自带 “光环”,更贴近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与人民性,也更符合服务实体与金融强国等要求。

换言之,在如今的非常时期,对公或许是食之无味的鸡肋,但总归能填饱肚子,还不容易犯错 —— 科技、绿色、普惠,等等;而零售则越发烫手,稍有不慎可能吃坏肚子,乃至惹来大麻烦。这是短期的账,长期的账又是另一回事。与零售金融相比,体量更庞大、风险更集中的的对公业务,一旦开启 “狂飙” 模式,更有可能带来沉重代价。曾经的商业银行改制,纳税人埋单数万亿坏账,不过是 20 多年前的事。

但,无论如何,先活下来,才是眼下最重要的事。就像在一场艰难的比赛中,车手们首先要确保自己能顺利跑完全程,银行在这对公与零售的博弈中,也正努力寻找生存与发展的平衡,而我们只能在赛道边拭目以待,看它们如何在未来的赛程中书写新的篇章。那么,各位看官,你们觉得银行未来的对公与零售业务会在这条漫长的赛道上驶向何方呢?

融贸通联合全国各地多家国企央企提供 煤炭,钢贸,化工品及多种产品供应链金融服务 ,为银行及专业供应链公司提供金融科技服务,为实力企业提供钢材,化工,有色大宗贸易撮合,提供行业社群服务。欢迎实力资金企业,优质项目方参与我们付费专业微信群(群费 300/位) 。联系人 HENRY 微信号 kmart2011


贸易金融圈
关注贸易金融,信用证实务,大宗商品动态以及跨境融资,及时收取国际国内金融财经资讯,提供线上线下贸易金融圈社交平台,及供应链信息服务。 (官网 www.tradingfinance.cn)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