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天 | 中国学者能够为美国宪法研究做什么?

文化   2024-11-20 09:23   上海  
编者按


在美国建国的众多叙事中,“立宪建国”是最常见的叙事之一。在该种叙事之中,随着联邦宪法的制定,北美十三邦“化邦为州、合众为一”并由此建立了美利坚合众国。但事实上,美国的建国历程并未随着联邦宪法的生效和运行而完成。在宪法生效后至内战结束前,联邦制一直是美国最重要的政治和宪法问题,而在该时段,各州不得退出联邦也尚未成为美国的“不成文宪法”。


基于上述史实,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田雷教授在其新著《八十七年:美利坚的创制(1776-1863)》(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4年版)一书中提出超越该种“立宪建国”叙事而以“漫长的建国时刻”来重新理解和讲述美国上起1776年、下至1863年的早期宪法史。该书出版后,2024年7月,北京大学-耶鲁大学法律与政策改革联合研究中心等四家单位主办了“宪法研究的时空感——《八十七年:美利坚的创制(1776-1863)》新书研讨会”。


为方便读者了解《八十七年》这本“进阶版的外国宪法研究”新著并“重返”和“亲临”新书研讨会,“雅理读书”拟分四期推送田雷、章永乐(北京大学)、阎天(北京大学)、王锐(华东师范大学)、徐天(北京大学)、孙宏哲(北京大学)、刘晗(清华大学)、吴良健(中国政法大学)、张翔(北京大学)、李一达(国际关系学院)、钱坤(北京大学)十一位与会中青年学者的发言/书评,以飨读者。同时,雅理亦期待读者朋友们对书评的阅读、点赞和转发!

点击下方图片,可购买《八十七年》



《八十七年:美利坚的创制(1776-1863)》

田雷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4年版



中国学者能够为美国宪法研究做什么?





阎 天


本次会议将从田雷老师的新书出发,探讨宪法研究的时空感。我想抛砖引玉,试着破个题。其一,本次会议的主题包含着辩证法。申言之,一切宪法制度和实践都发生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之中,都是具体的、历史的,随着时空的推移而变化和发展。不存在超越时空的、亘古如斯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一成不变之定法”,尽管人类历史上从不缺乏对这种定法的理想。霍姆斯大法官说过,确定性不过是一种幻想,而安宁也不是人的命运。象牙塔的生活与变化的社会难免脱节,重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总是切中要害的。合理的推论是,机械的法律移植包括宪法移植都是不可行的。美国满地球替别国制宪,起草宪法时照抄美国的国家也不是一两个。这些人恐怕都该读一读田雷老师的书,特别是第一章“宪法、时间性与宪政叙事的生成”。值得关注的是,田雷老师已经尝试把类似的时空观引入中国宪法的研究,这就是最近发表在《南大法学》的论文“在开端处研究开端——我国现行宪法历史探源初步”。如果中美两国宪法学界想要达成有意义的对话,那么这种对话不仅可以发生在制度层面,也能够发生在理论层面,甚至首先应当发生在时空观——其实就是世界观层面。


我的第二点破题是,田雷老师示范了中国学者能够为美国宪法研究做出什么贡献。比较宪法如何超越转译或“指桑骂槐”,达到对美国人理解自己都有帮助的境界?我们是中国人,帮助美国人当然不是做研究的目的,但确实可以用作衡量学术水平的标尺。《八十七年》的主要学术创见是重构了美国宪法的生成史:首先,它认为,美利坚共和国的创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绵延87年的漫长的建国时刻。这里要吐槽一下:从“宪法时刻”到“建国时刻”,可能都是对moment的误译。这个词不仅有“时刻”的意思,还有“关键期”的意思,翻译成后者更准确一些。其次,漫长的建国时刻不是一代人的功业,甚至不是两代人,而是三代人的传承。三代人的历史框架是全新的,这反映了田雷老师的洞察力,更折射出卓越的叙事能力,相信后者也是最让读者着迷的地方。我相信,不仅中国读者喜欢田老师,美国也会有他的读者和粉丝。


雅理读书
读史阅世论雅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