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名师:何 郁
北京市朝阳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高中语文教研员,正高级教师,北京市特级教师,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编写者,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国家级培训专家,国家中小学语文教材重点研究基地特聘研究员。
我们都知道,高考语文要考查学生阅读的关键能力,但是你若问一个考生,甚至问一位老师,高考语文的关键能力有哪些?估计他们都会有点儿蒙。是啊,高考语文阅读要考查哪些关键能力呢?
下面所选的这四道题,前三道考查的能力十分清楚,分别是理解、分析、鉴赏、梳理、概括,都是语文阅读的基本能力,鉴赏与概括也是高阶思维能力。
新高考命题:
从“做题”导向“解决问题”
我们以2023年新课标Ⅰ卷试题的题干为例。
先看现代文阅读Ⅰ(信息类文本阅读)。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二段观点的一项是( )
4.请简要说明文本中的西方媒体在报道时使用了哪些“竞争性真相”。★
5.作者采用哪些方法证明关于藜麦的新闻报道结论有误?请根据文本概括。
再来看现代文阅读Ⅱ(文学类文本阅读)。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8.“下田去吧,儿子”这个段落,写出了多重的身心感受。请加以梳理概括。
9.读书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经讨论,甲组提出一组关键词:未来·回忆·成长;乙组提出一个关键词:河流。请任选一个小组加入,围绕关键词写出你的短评思路。★
再来看古代诗文阅读。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4.子鲋用以批驳韩非的事实依据是什么?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16.诗的尾联提到魏了翁的名言:“不欲于卖花担上看桃李,须树头枝底方见活精神也。”结合本诗主题,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古诗文考查一共八道题,绝大部分题目的能力考查是清晰明确的,像第10、11、12、13、15题,基本上就是理解和赏析,断句和翻译也是考查基本理解,就是读懂文章基本内容。第17题是考查理解性的识记能力。第14题是一道概括题,要求学生能结合两则材料,梳理并概括子鲋用以批驳韩非的事实依据,首先是要读懂文本,在读懂文本的基础上,再稍加梳理。
需要着重说明的是第16题,这道题从最后一句话来看,考查的好像是理解,落脚在“理解”上,似乎问题不大,但有一个前提,就是要结合这首诗的主题,这就要读懂这首诗,读懂这首诗的思想内涵。也就是说,这道题两次考查理解,先要读懂这首诗的主题,然后要读懂魏了翁的名言。考生作答这道题,可以借助魏了翁的名言,来诠释这首诗的主题;也可以用这首诗的主题来解释魏了翁的名言。从题目的指向来看,后一种答题思路更符合要求。
这道题在读懂的基础上,考查了学生是否善于运用读懂的材料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就是教育部教育考试院所强调的,高考命题要从“做题”导向“解决问题”。一次读懂,是“做题”;两次读懂,就是“解决问题”。这道题的导向要引起注意。
“以一带三”:
落实语文核心素养
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19.文中第二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20.文中有三个重叠形式“处处、微微、早早”,说说它们和“处、微、早”相比,语意上各自有什么不同。
21.对文学作品来说,标点标示的停顿,有时很有表现力。文中有两处画横线部分,请任选一处,分析其中的逗号是怎样增强表现力的。
22.语言文字运用Ⅰ和Ⅱ中画波浪线部分,都有“像……似的”,说说二者表意上的不同。
(1)不过我们也不能过于依赖互联网,像互联网可以解决所有问题似的。
(2)使他全身像洗冷水澡似的一哆嗦,一痛快。
语言文字运用(语篇)的阅读,总体上来说,是考查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能力,这是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础,也是关键。
高中语文核心素养就是以语言文字的习得作为关键点和枢纽点,来带动思维、审美和文化三驾马车。这就是温儒敏老师所说的“以一带三”(注:“一”是“语言运用”,“三”是“思维”“审美”和“文化自信”。高中语文“新课标”提出:“在语文课程中,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都是以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言语经验发展过程中得以实现。”)。语言文字的习得,既是语文学习的基本功,也是语文学习的重点,同时还是语文这个学科的立身之本。没有哪一个学科像语文这样,重视语言文字的习得。语言文字的学习,是语文学习的生命线。我们要牢牢把握住这根生命线。
语言文字运用的这五道题,可以分成两部分,第18、19题是生活类语篇阅读,因此考查的重点是准确表达、语言辨析和改错等,就是要解决生活中的语言现象问题,如补写语句、辨析概念、判断语病等,指向的是实用语言;第二部分是20、21、22题,是文学类语篇阅读,因此重点是赏析与辨析,实质上就是鉴赏,像欣赏叠词的表达效果、分析标点符号的表现力、推敲词句修辞的奥妙等,指向的是文学语言。
需要说明的是,语言文字的习得,不仅仅是这五道题的考查样式,文字的书写、成语的辨析与使用、语句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书面语与口头语的辨析、逻辑与修辞等,都是语言文字运用的考查内容,各位老师和同学的理解要全面一些,不要局限于这五道题。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两个特点。
第一,阅读题以考查读懂为基础。近70%的题目指向理解、说明、梳理、简要概括、简要分析,这些题目都是在考查读懂,读懂主要内容、读懂文章主旨、读懂基本表达技巧等,因此,我们平时要苦练读懂的基本功,力争把这些分数都拿到手。
第二,考查赏析或鉴赏或语言文字运用,只占一小部分,但这一类题目主观性强,难度大,对阅读构成挑战;这一部分也是考生失分的重灾区,要格外重视。而且这一部分与写作表达密切相关,建议老师带着学生练习时,最好是读写结合滚动训练。
本期内容选自《语文周报》,欢迎关注、订阅。在对话框输入“订阅”,可以查看订阅指南。
统筹|语文周报社编辑出版中心
作者|何 郁
图片|小 益
编辑|张 君
审核|史今蝉
往期精选
围观
丨更多
热文
丨更多
热文
丨更多
热文
丨更多
热文
丨更多
记得读完文章后点“在看”哦!爱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