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冬日,来一碗羊杂汤?

教育   2024-12-20 12:07   河北  






家乡美食羊杂汤


杨悦晨


家乡总在牵动着我们的情思:名山大川、寻常巷陌、小桥流水人家……我们生长的这片土地上,有着太多难以割舍的记忆。由于学业繁忙,我已经很久没有回到家乡了,也很久没有品尝到爷爷奶奶做的美食了。

某天午饭时,我在食堂竟然发现了一个卖羊杂汤的新档口。“阿姨,来一份羊杂汤!”一碗热气腾腾的羊杂汤,不仅消除了我的饥饿感,还氤氲了我温暖的记忆……

羊杂汤和烧饼几乎贯串了我整个童年。羊杂汤,听名字就知道是羊身上除了肉之外的东西炖出来的汤。每年过年前,家里总会“斥巨资”买来一架羊骨,之后“大厨”爷爷便上场了。爷爷先把羊骨拆开,再烧上一大锅清水。我总是好奇地问爷爷:“羊杂汤,咱们怎么炖啊?”可爷爷的回答却和没说一样:“就这么炖呗!丫头,你就等着吃吧,我可给你说不明白。”所以我只能遗憾地跳过“做羊杂汤”的这一步骤,来到我最熟悉的“吃”的环节。

羊杂汤里有羊肚、羊肝、羊肠等。炖好的羊汤盛出来之后,再根据个人喜好加醋、盐、韭菜花之类的调料。我是不喜欢加醋的,在羊杂汤中加了醋,感觉就像在一支平静舒缓的小夜曲中插入一个高八度的音符,打破了整体的美感——说白了,那味儿太冲。我曾和奶奶针对此事展开了长达两分钟的辩论,她是坚定的“添醋派”,说加醋去膻味儿,才会更好喝;我作为家中“无醋派”的独苗苗,表示羊汤本来就没有什么膻味儿。这场辩论,以羊杂汤端上来后着急入肚的我的退场而告终。  

羊杂汤的绝配是烧饼。脆脆的、裹满香香的芝麻的缸炉烧饼在我们这个小镇上随处可见。刚出炉的缸炉烧饼是真的香!每次为了买刚出炉的热乎的烧饼,我都要排很长时间的队。烧饼没进炉子之前,感觉就是一小坨儿折了几折、沾了点儿芝麻的面团,可它一旦从烤炉里出来,就会变得又大又香,掰开一看,里面还有许多小分层,尤其是有芝麻的那一层,与其他层分得很开而且很脆。烧饼一定要趁热吃,外皮酥、内层软,我能直接吃掉两个。如果吃的是凉烧饼,就需要它的好搭档“羊杂汤”了,将烧饼泡在汤中,烧饼吸收了汤汁的精华,又软又香,送到嘴里,未泡开的部分还有一些韧性,嚼在嘴里,香在心间。


如今,我已经很久没有尝过羊杂汤了。我只有在逢年过节时跟爸爸妈妈匆匆回一趟老家,却再没有时间围坐在炉子旁,嗑着瓜子和爷爷奶奶唠嗑;也再没有看到那个在人来人往的十字路口总是很热情地对我说“马上就好”的卖烧饼的阿婆。我也从那个吃饱就开心的小孩儿,成长为如今为数理化而发愁的少女。

一碗羊杂汤承载了我太多太多的回忆。世上的一切都在动态变化中,小时候以为的“永远”都不是永远,但脚下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却是我永恒的归宿






原题展示

每个人的家乡都有着独特的文化与风俗,那里生活着勤劳质朴的人们,有着充满岁月痕迹的风物。在时代的发展过程中,家乡的文化生活也发生了许多变化。

请你以“家乡”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本期内容选自《语文周报》,欢迎关注、订阅。在对话框输入“订阅”,可以查看“订阅指南”。


统筹|语文周报社编辑出版中心

作者|杨悦晨

图片|糖   糖

编辑|康兰明

审核|史今蝉


往期精选



围观

中式意境,美不胜收——叶圣陶《苏州园林》的“三重美学角度”

丨更多

热文

二元关系思辨作文题“没苦硬吃和没福硬享”名校范文欣赏

丨更多

热文

漫步“北京中轴线”——中学生笔下的北京文化地标

丨更多

热文

文化传承类作文题“让三星堆青铜像‘活过来’”范文欣赏!

丨更多

热文

思辨类作文题“题目与答案”名校范文欣赏!

丨更多


记得读完文章后点“在看”哦!爱你们!


语文周报
语文周报官方信息和活动发布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