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奥运会火热进行中
全世界的目光聚焦巴黎
作为启蒙运动的起源地之一
和欧洲文学重镇
法国涌现出了
雨果、巴尔扎克、莫泊桑、罗曼·罗兰
等文学巨匠
向世界奉献出了
《巴黎圣母院》
《欧也妮·葛朗台》
《海底两万里》
《昆虫记》等名篇巨著
今天,我们就来回顾
那些年,我们在语文课本上
追过的法国名篇
回忆被串起来了!
松鼠(节选)
[法]布封
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尾巴,显得格外漂亮。它们的尾巴老是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它们常常直竖着身子坐着,像人们用手一样,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可以说,松鼠最不像四足兽了。
(课本出处:五年级上册)
走近作者
布封(1707—1788),18世纪法国博物学家、作家。布封从小爱好自然科学。1739年起担任皇家花园(植物园)主任。他用毕生精力经营皇家花园,并用40年的时间写成了36卷的《自然史》。布封是人文主义思想的继承者和宣传者,他的作品常用人性化的笔触描摹动物。
可爱的小松鼠,蹦跳到读者眼前。小学生都喜欢的一篇课文!
海底森林
[法]儒勒·凡尔纳
走近作者
儒勒·凡尔纳(1828—1905),法国小说家。早年在巴黎学法律。后从事文学创作,写有许多科学幻想小说,如《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地心游记》《从地球到月球》《环绕月球》《神秘岛》《八十天环游地球》等。故事生动,幻想有科学基础,许多预想为后来的科学发展所证实。
与你共读
九天揽月,五洋捉鳖,你是不是也曾经跟着《海底两万里》畅游海底世界,心生向往?
蝉
[法]法布尔
未长成的蝉的地下生活,至今还是个秘密,不过在它来到地面以前,地下生活所经过的时间我们是知道的,大概是四年。以后,在阳光中的歌唱只有五星期。
(课本出处:八年级上册)
走近作者
法布尔(1823—1915),法国昆虫学家。自幼爱好自然,经常观察昆虫和贝类的生活情况。晚年详细观察栖息于未垦地中的各种昆虫和蜘蛛,于1879—1907年间将研究所得,陆续写出《昆虫记》10卷。其中尤以狩猎蜂穿刺昆虫的神经节加以麻痹以之做幼虫的食料、寄生昆虫的生活、推粪虫的生态等研究为最有名。对一些昆虫的生活技术作了精辟的阐述,并惊叹昆虫本能的精密性与稳定性,但不接受本能系动物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发展而来的观点,从而反对进化论。主要著作还有《自然科学编年史》以及关于物理学和化学方面的论著。
与你共读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
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法]雨果
走近作者
雨果(1802—1885),法国作家。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1841年当选为法兰西语文学院院士。生于军官家庭。早期诗作《短歌集》将中世纪理想化,歌颂波旁王朝复辟。后逐步摆脱保皇党观点。1827年发表剧本《克伦威尔》,剧本序言反对古典主义,成为浪漫主义的宣言。接着写出《欧那尼》《国王寻乐》等剧本,表达人民对暴政的不满;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反对专制和教会。路易·波拿巴政变后,他被迫离开法国。先后发表反对路易·波拿巴的作品《小拿破仑》和诗集《惩罚集》。1862年出版长篇小说《悲惨世界》,从人道主义观点描写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海上劳工》歌颂浪漫主义爱情在与大自然斗争和克服人性弱点方面的巨大精神力量;《笑面人》通过流浪艺人的悲惨遭遇,描写人民的苦难生活。1870年回国。1874年完成长篇小说《九三年》,描写法国大革命高潮一年的动人场景。其他作品有诗作《历代传说集》,歌颂历史上人民反对罪恶统治者的斗争。还写有政论和演说稿等。
与你共读
法军上尉巴特勒,在英法联军劫掠圆明园之后,给大文豪雨果写信,征询他对所谓“远征中国”的看法。这就是雨果的回答。
我的叔叔于勒
[法]莫泊桑
我问那个卖牡蛎的人:“应该付您多少钱,先生?”
我把五法郎的银币给了他,他找了钱。
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纹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我给了他十个铜子的小费。他赶紧谢我:“上帝保佑您,我的年轻的先生!”
等我把两法郎交给父亲,母亲诧异起来,就问:“吃了三个法郎?这是不可能的。”
我说:“我给了他十个铜子的小费。”我母亲吓了一跳,直望着我说:“你简直是疯了!拿十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她没再往下说,因为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
后来大家都不再说话。
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
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玛洛船,以免再遇见他。
莫泊桑(1850—1893),法国作家,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曾参加普法战争。后在海军部和教育部任职。创作受福楼拜、左拉和屠格涅夫影响。一生写有近300篇短篇小说和6部长篇小说。短篇小说《羊脂球》《菲菲小姐》《米龙老爹》等,描写法国人民在普法战争中的爱国感情,揭露资产阶级的怯懦无耻;《阿马布尔老爹》《一个女长工的故事》《归来》,对劳动人民的遭遇寄以同情。还有不少短篇小说暴露资产阶级的自私和伪善。后期作品带有明显的悲观主义倾向。长篇小说《一生》,反映贵族阶级的没落和资产阶级的欺诈行为;《漂亮朋友》,抨击第三共和国上层社会的腐败;《温泉》描写银行家利用温泉骗钱,并收买新闻界和学术界的卑鄙行为。另有长篇小说《皮埃尔和让》《如死一般强》《我们的心》等。
与你共读
短篇小说巨匠的代表作之一,世界文学史中的经典故事。
怜悯是人的天性
[法]卢梭
可以肯定的是,怜悯心是一种自然的感情,它能缓和每一个人只知道顾自己的自爱心,从而有助于整个人类的互相保存。它使我们在看见别人受难时毫不犹豫地去帮助他。在自然状态下,怜悯心不仅可以代替法律、良风美俗和道德,而且还有这样一个优点:它能让每一个人都不可能对它温柔的声音充耳不闻。它能使每一个身强力壮的野蛮人宁可到别处去寻找食物,也不去抢夺身体柔弱的孩子或老人费了许多辛苦才获得的东西。在训导人们方面,它摒弃了“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这样一句富于理性和符合公正原则的精辟格言,而采用“在谋求你的利益时,要尽可能不损害他人”这样一句出自善良天性的格言,尽管这句格言没有前一句格言完善,但也许更有用处。总而言之一句话,我们不应当在高深的理论中而应当在这种自然的感情中去寻找人即使没有受过教育的熏陶也不愿意做恶事的原因。虽然苏格拉底和具有他那种素养的人可以通过理性而获得美德,但是,如果人类的生存要依靠组成人类的人的推理的话,则人类也许早就灭亡了。
(课本出处:高中选择性必修中册)
走近作者
让-雅克·卢梭(1712—1778),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学家、文学家。出身于瑞士日内瓦钟表匠家庭。少年时期在法国、瑞士、意大利等地流浪,当过学徒、仆役、乐谱抄写员等。后定居巴黎。为《百科全书》撰稿人之一。1762年因发表《社会契约论》《爱弥儿》遭迫害而逃亡瑞士。1767年回巴黎。他的思想影响了法国大革命。主要著作还有《论科学和艺术是否败坏或增进道德》《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小说《新爱洛绮丝》,自传性的《忏悔录》以及《音乐辞典》等。
与你共读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孟子如是说。中西思想的和而不同,尽在其中。
(“走近作者”部分,选编自《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除了上面的作家作品
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
大仲马的
《三个火枪手》《基督山伯爵》
小仲马的《茶花女》
司汤达的《红与黑》
都德的《最后一课》
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
罗曼·罗兰的《巨人三传》
和《约翰·克利斯朵夫》
圣-埃克苏佩里的《小王子》
波德莱尔的《恶之花》《巴黎的忧郁》
……
都是享誉世界的作品
在为巴黎奥运会上的健儿
加油的同时
不妨也为自己充充电
打开一本名著
感受巴黎的文化盛宴吧!
统筹|语文周报社编辑出版中心
图片|小 益
编辑|张宏丽
审核|史今蝉
往期精选
围观
丨更多
热文
丨更多
热文
丨更多
热文
丨更多
热文
丨更多
记得读完文章后点“在看”哦!爱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