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诗年鉴》(2022·荐读卷)选稿作品(11)
——荐读孔庆艳作品《最美的故乡》(组章)
孔庆艳:内蒙古通辽人,作品散见《散文诗》等报刊媒体。
故乡的月亮
为了找一个懂琴的人,只好背着我的琴声远走。没有一个地方可以驻守,我只想来到旷野里弹奏每一根草木的乡愁。
养一枚故乡的月亮,它愿意跟着我,倾听我的心事跟琴声,还能把家的消息说给我听。
咬紧牙关,不说一个累字。山谷里回荡着流水,小路知道。也许不再为找一个知音了,只是不敢忘记自己对你许下的承诺。远方的家乡还有我的亲人,弯着腰在土地上耕作。拨一下琴弦,挥一下锄头,都是向生活低头,低头是一种姿势,却不是认输。像老牛低头犁地,同时发出一声哞叫。
背负了江山那么大的誓言,要用一条河流的深情去偿还。老井不小心把珍藏的酒香弄洒了,天空似乎也能闻见酒的香气。脚步不自觉地,一步,一步,陷入深巷中。
抬起头,看一看月亮,它是你的,也是我的。它在你的墨里生花,也在锄头下绽放,更在一曲琴音中悠扬。轻轻地弹奏手里的一根琴弦,放下锄头,舀一碗月光。
月亮有了消息。她需要我在月光的陪伴下,去见我思念的母亲和故乡。
老井
我把每一个梦想都系在绳子上,绳子啊,上面结了我多少梦想。
长大了,我把它们摘下,细数,一个个去实现。
木桶里,装满了我和二丫的故事。我们是最要好的朋友啊!是一起坐在井沿边上讨论未来的辩友。
喝一口来自地下一百八十米深的水,啧啧,真是甘甜。现在,每家每户都安装了自来水,方便且卫生。
往日的泥沙和故事都留给了那口老井。
它企图张开血盆大口,向大地讨要一个说法。
流水带走了它的戾气。再刚强的汉子也会败在柔弱的女子脚下。
拿起锄头,把一口老井填埋。把它的故事同样埋在我心里一百八十米的地方,等着光阴去扣问。
守护
一声鸟鸣守护一座山谷,也许你要说太势单力薄了,不,其实足可以了。这里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峡谷,它是我设在人间最好的屏障。
让一条山路守护一座山谷,让一声鸟鸣唤醒人间足够了。
村子里谁家有了好事,二丫都要挨个去告诉一遍。我们应该在土地上播种希望,待到秋来,把它分享给天空和星星,秋天的路上铺满了梦想。
铁匠,守护着师傅留传下来的打铁技艺。我守护着老井埋在我心里的秘密。
他在等一个有天赋的人出现,好把技艺传授给后来人。我偷偷地把老井的秘密说给大山听。我知道,我的话被路过的风听到了。其实,我是故意的,我要把老井的秘密说给所有人听。它的秘密配得上所有人的信任。
守护一座江山,可以用一个人的命来换,也可以把守护一座江山的消息,透露给爱护江山的人们,让我们共同来守护岂不更好。
我站在山路上,等一声鸟鸣,也等风声。
(原载《散文诗》2022年第4期)
写作手记: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故乡,纷繁的世界里,可能有的人忙于生计,无瑕回去。但相信他们心中一定保留了一处不愿别人走进的故乡。故乡,是一个人用一生出走,却走不远的。故乡不再遥远,只要心中有一处圣地,那它就是故乡。
《散文诗年鉴》(2022·荐评卷)选稿作品(11)
——荐评燕来松散文诗《蛋壳陶》
张新平
我与来松诗人是在2015年贵州黔西南州全国散文诗采风笔会上结识的。他对散文诗的独有情钟与执着,一直深深地感动着我。来松诗人一直生活在黄河出海口域地,诗写的体悟与品质独立,乐于贴近黄河口自然的呼吸,乐于为修复人与万物的关系而鼓与呼。去年《重庆政协报》发表他的一组散文诗《蛋壳陶(外二章)》,其寓意深刻,护持并升华了自然事物的内在审美价值。正如一学者所述,真正的诗性似乎没有单独的位置可言,就像一株草里的,一棵树中的,一片泥地下的水分,它充溢在全身的各个部位。开篇的《蛋壳陶》,高超的诗感便隐逸于黄河口广袤的深情之中,出土的一尊蛋壳陶被烘托为天地灵性的使者。“你穿得这么单薄。冷吗?你披一身薄薄的黑色的羽衣,从黄河口遗址里走出来,岁月已经走过五千多年了……你静静地站在黄河口博物馆里,以蛋壳的圆润与满腹的故事,温暖着人们好奇的眼神。哦,蛋壳陶。如今你穿得这么厚重,热吗?”诗写者具备了与时间、遗忘相扺抗的坚韧品格。“客观”是非诗的,“意识”则是诗的本质,蕴藏在物事空间的诗意,则把读者引入无限的遐想。后两章散文诗《蚂蚁》和《月食》,诗写者俨如万物的僧人,“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万物皆诗意,也是敬畏大自然的一种方式。“我把蚂蚁亲切地放在我的掌心,让它沿着我的掌纹,沿着我的脉络,在我的心壁上自由地爬行,尽情地舞蹈……”一物一世界,诗写者通过作品呈现自己的精神世界,同时提升了审美对象的空间维度。“刚才读你。你是莲。一会儿再读你,你是一节埋在水下的藕了。其实,没有人读懂你,那只漂在莲叶上的蝶呢?……我知道伤心的是自己,那张情人的脸,一瞬间被狗吃了。”这章《月食》,确实耐人寻味。正如诗人所言,诗是什么,可能是一朵花,虚拟的颜色,虚拟的芬芳,在虚拟中完成真实的自我;写诗最重要的是为自己写作,保持内心的澄澈,写干净的诗。我以为,这应该是一种真实的文学精神。
附:燕来松《蛋壳陶》(外二章)
燕来松:笔名小芽芽。山东广饶人,现居东营市。出版诗集《黄河口》。
你穿得这么单薄。冷吗?
你披一身薄薄的黑色的羽衣,从黄河口遗址里走出来,岁月已经走过五千多年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识你,中央电视台的《国宝档案》认识你。母亲说:你是黄河口的奇迹。
虽然,你的名字叫蛋壳陶,但你比蛋壳还薄。虽然编钟早已碰响了阳光,可你的历史厚度还比编钟长了一段岁月。如今,你静静地站在黄河口博物馆里,以蛋壳的圆润与满腹的故事,温暖着人们好奇的眼神。
哦,蛋壳陶。如今你穿得这么厚重,热吗?
蚂蚁
春,从牛脚窝里露出头来了。
我是一颗小芽芽。我们是一群离泥土最近的普通人。
我要走进村北那片林子里捉蚂蚁。我把蚂蚁亲切地放在我的掌心,让它沿着我的掌纹,沿着我的脉络,在我的心壁上自由地爬行,尽情地舞蹈。我觉得春天来了。与蚂蚁交朋友,我的躯体上就不会生长跳蚤和虱子。
灵魂一旦融入了善良,蚂蚁的翅膀也会碰响春光。
月食
刚才读你。你是莲。
一会儿再读你,你是一节埋在水下的藕了。
其实,没有人读懂你,那只漂在莲叶上的蝶呢?
也许再读还能读出柳堤,读出秦淮河来,读出黄庭坚读出王羲之来,读出读懂读不懂的一片狂草来……
我知道伤心的是自己,那张情人的脸,一瞬间被狗吃了。
sanwenshinianjian2023第13期(总513期)
主 编:张新平
执行主编:尤屹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