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诗年鉴》2024年第7期(总555期)

文摘   2024-02-19 12:23   宁夏  

杨继光系列散文诗《大理书》连载(3)《游风古镇》

      阿鹏,原名杨继光,生于1967年3月20日,白族,云南宾川县人。作品散见多类文学期刊和多种年度选本,著有散文诗集《彩色的风筝》《醉笑红尘》《有凤来仪》《半夏花开》《笺注哀牢》。曾任《文化大理一一宾川卷》执行副主编,中外散文诗学会主席团委员,云南省作协会员、大理州作协理事。


      西塘,在唐朝之始点燃的炊烟下。
      我翻开了一章古镇烟雨,借一条青石板路叙述,前世的“吴根越角”,今生的江南六大古镇之一,拖烟带水,烟水浮起了一镇千年西塘史。

      我说“越角人家”,水村烟户,有清水涟漪,有细浪抚岸,依然与烟雨浑然一体。
      “上河、钱沟河、安丰河、新舍河、蚬河、溪河、黄河、涧河、城河”九龙捧珠,托起中国水上第一美镇的名头。

      在一个叫胥山的地方,我想访问古镇私藏的秘密。
      想知道,最初是1户,还是几户水上人家上岸,点燃了第一缕炊烟,过上了居有定所的日子?
      殊不知,我走读安仁桥、安境桥、安善桥、仁桥、五福桥、永宁桥、清宁桥、卧龙桥、渡禅桥和来凤桥,风月正好,十桥如龙卧凌波,就串起千年一镇的过往。

     时序迭新,西塘以岸结村,依然是一席流动的视角盛宴。
      全景式的铺排,临水而筑的明清建筑还在。
      在我看来,青砖黛瓦,宅弄长长,诗花缤纷流韵。

      几只点水的蜻蜓飞来,伏吟指尖。
     这意象,这纯粹是收获的意外之美,它们借给我西塘一两墨,让我记下了:习惯于生活的自然与悠然的西塘人,以河为道,以舟代步,他们离不开水。
      也记下了:他们离不开“弄里听丝竹,檐下唠家常,廊边品香茗,屋外升炊烟,门口点地藏香……”的清吉平安的生活。
      (是否可以这样说:一部西塘史,士农工商,渔樵耕读,百世之营,相沿成习)

      我踏着现代人的脚步穿行,诗画的西塘很古。
      拱桥高高,弄堂深深,倪宅、袁宅、醉园静谧,留守着82.92平方公里的水乡之根。

      千年了,石皮弄、塘东街、西塘花巷……依然浸泡在烟雨中。
      一拨拨水一样的女子,打着花纸伞,衣着国粹旗袍,是烟雨江南特有的经典风景。
      向她们打探民俗的来处,解读的词汇尽是些“麦芽塌饼味儿、芡实糕味儿、红菱味儿、豆腐干味儿”的吴侬软语。
      我因水文化的西塘而来,着一身大理阿鹏服饰入景相融,相映成趣。

      这一场沉浸式体验,又生梦幻。
     与西塘女子相遇,就像大理国的段誉遇见神仙姐姐,优雅了在世间行走的岁月,也温柔了来到西塘的时光。


      写作手记:对于散文诗的挚爱,煌煌走过30年的创作历程,这一路走来,耐得住寂寞,守住了清贫,孜孜以求,创作了《彩色的风筝》《醉笑红尘》《有凤来仪》《半夏花开》《笺注哀牢》五部散文诗集。多年的探讨,力图通过自身的创作,引领散文诗多样性体裁呈现,让散文诗的路子走得更宽更远。作为游记体散文诗是本人第一次提出,并进行了多年的尝试与探索,第一次创作了《五千公里的诗歌现场》散文诗组章呈现给读者,引来了读者和散文诗作家、评论家的一致好评。为推动游记体散文诗不断走向新高,创作了出版了《笺注哀牢》游记体散文诗集,这种成功的尝试获得了各方的认可,让游记体散文诗走进了散文诗的殿堂。目前,边走边吟在大理山水间,创作的《行吟大理》,就是基于继续引发散文诗作家、散文诗爱好者创作游记体散文诗的热潮。


sanwenshinianjian2023年第47期(总第547期)

主       编:张新平

执行主编:尤屹峰


散文诗年鉴2024
进行文学艺术创作和推广活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