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诗年鉴》2023年第11期(总第511期)

文摘   2023-04-12 09:49   宁夏  

  《散文诗年鉴》(2022·荐读卷)选稿作品(10)

    ——荐读月牙儿作品


    月牙儿:本名王美玉,太原人,系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     


    题记:我不是画家,怎么会描摹唇的形状、颜色、厚道、刻薄呢?可今天,我真的很想说唇。因为,我把她当成一个人;当成一把刀。抑或是动词、名词。    

                    

                 1)   

    唇已经万种风情、婀娜多姿地向我们走来,她用玫红色的口红涂抹过?乔装打扮后的唇过于妖媚。听说过,有假牙、有假眼、假鼻子,今天才知道也有假唇。    

    看那一启一合的忸怩作态,我憎恶地转过身。你为什么要凑上去?说:“回眸一笑百媚生”。    

    就那销魂的一吻,你刚感到甜蜜滋味的刹那,你的脸上发生了惊人的变化,红色的唇印怎么也檫不掉了。唇紧紧地咬住你的软肋,你开始变成她的道具了,任她摆布。    

    直到锒铛入狱,你才如梦方醒。你再看见唇的时候,发现唇原来是血腥色的。       

                  

                2)    

    上下唇怎么会有那么大的区别?得意时,上唇的弧线是向上翘的;生气时,下唇弧线垂的那么长。而唇中央总是尖尖的,像乌鸦嘴。    

    乌鸦是混迹于森林、田野的飞禽,偷偷啄食是惯用的伎俩。你攫取别人的劳动果实不知羞耻,怎么饱食终日仍聒噪不止?让人不得安宁。哦!我忘了,这是唇的本性——说三道四。   


                3)    

    唇露着迷人的微笑,用尽字典里最华丽的词藻。你和我都感动了,就在你深情地拥抱她的瞬间,她在你的背后深深地捅了一刀。她舔着你的血,唇愈发娇艳的醉人。但倒在血泊中的你,已经来不及明白“口蜜腹剑”这个词了。    

    我幸庆自己慢了一步......   

                     

                4)    

    你的唇如此温润、可人,是为说话生的么?不!你很少张扬,也不会说谎。     是为颤抖生的么?不!你紧紧地抿着,刚毅成一条直线。   

   我明白,是为吻我生的。看!上下唇相交的图案,演绎着红色的浪漫。    

   我明白,也是为人生艺术生的。尤其是咀嚼人生况味的时候,那起起伏伏的曲线。    

    (原载《散文诗》2022年5期)    


    写作手记:在接触散文诗之后,觉得那些跳动的文字,无论是轻轻擦拭,还是像豹子一样的横冲直闯,都会绷紧我的神经。心里五味杂陈,这些文字成了我倾诉的对象。因为她,让我感受到了慰籍和温暖。不能自己。当我在键盘的敲击声中,释放潜意识中最本真、最坦荡的情感之后,个中滋味,非爱者不能体会。散文诗舒缓、灵活、浓缩……篇幅短小,却加大了想象空间。语言优美,语境开阔。能充分表达作者心情的喜怒哀乐,这是多么的享受! 


 《散文诗年鉴》(2022·荐评卷)选稿作品(10) 

   ——荐评棠棣散文诗《触角向内》                              潘志远   


   棠棣的散文诗,就题材和内容的广度而言,呈辐散的趋势。他不拘泥个人生活的小圈子,他身为高中语文老师,每天往返在校园和家庭之间,直线型的生活履历,比较单调,视野难以辽阔。可他却突破了此局限,让触角四处辐散,一一拈来,皆成华章。《静夜》《夜行,抑或经验》都写夜,写时间,一个着眼于听觉,“蝉声缝合夜的豁口”,完全是通感和想象;而“一个人的时候,我们才真正看透夜的黑”,则直接跳到体验、感悟和结论。《梦境及其他》《滞留,或者耽溺》写个人生活体验,那种“梦醒之时,紧一紧腰带”的主动和理智,以及“出门之前,我们商量着带上钥匙,又在惆怅着是否带上钥匙”的矛盾和惶惑,既有辐散的点,也有辐散的面。辐散能解决视野狭隘、绕开自我重复的弊端,从我接触他大量散文诗来看,他跳出了这样的桎梏,表现出应有的宽广和丰富。霍俊明说:“精神的自我,必须在诗行中现身,因此物质性的世界得以在精神闪电的照彻中变形、过滤和提升。”到棠棣这里,就是触角向内,就是向情感、哲思和超验感悟等方面聚敛,以求得到心灵的震动和响应,再以诗性的语言呈现出来,点亮一篇篇文字,也烛照一双双慧眼。如《深度寂寞》,有人认为一个人是寂寞,孤独是寂寞,也有人透过现象看本质,认为狂欢才是寂寞。可棠棣进一步向内聚敛,反弹琵琶,击中寂寞的要害,说“一个人时,不寂寞是最大的寂寞”,可谓别开生面,令人为之一振,似乎不合逻辑,细细咀嚼,却入情入理,回味无穷。《一片落叶从我身旁走过》,诗人利用反转和对换的手法,写我和落叶的关系,“曾经,我从一片落叶身旁走过;而今,一片落叶从我身旁走过”,经此一变,时间流逝,认识层进,思考换位,同样写出了孔子“逝者如斯,不舍昼夜”的哲理和内心的焦切。向内聚敛是诗人创作的一种手段,一种审美追求,一种终极目标。向内聚敛,才能不为烦琐物象所累,深入本源,直击内核,写出超验感悟,即达到海德格尔所说的神性标准。  


   附:棠棣作品《触角向内》(节选)   

   棠棣:本名孟令波,河南延津人,参加首届全国青年散文诗人笔会。   

 

                静夜    


    蝉声缝合夜的豁口,山林在星辉下静默。这个夜晚,盛开的水仙独自怅惘。花朵在盛放之后,即刻走向凋零。我们转身,不去亲历一朵花衰亡的全过程,在内心深处,为自己留一份能够用来呵护的温情。谁的窗子此刻依然亮着,把微弱的光亮撒向山道。我们选择出游 ,借山中的鸟鸣、泉声洗涤蒙尘的心,其实是为了能够让自己认真地面对生活,更好地爱我们生存其间的尘世。   


        滞留,或者耽溺    


   山前的流水经过你我的骨头和往昔。高过山头的夕阳正一点点沉下去。树色隐隐。多少个傍晚,我们一起看云看水。日子就这样从我们的眸子里滑过,如那只越过山涧的岩羊。出门之前,我们曾商量着带上钥匙,又在惆怅着是否带上钥匙。迟缓的脚步证明,没带钥匙是多么的明智。即便锁着,门环上的锁头也早已锈蚀。我们还在为早起或晚睡争执不下。崖畔,那朵小野花,在山风与星光下,早已模糊了昼夜,始终微笑着,用露与山岚丰盈自己的过往。我们向上,沿着滚落已久的巨石攀援。那些石头,圆润、棱角全无,看起来历经的年月已经很久,像走向深山的我们。 


             深度寂寞   


    徘徊在站牌下,一个人,把迷惘写满眼神。车辆来往,密闭的空间挤出狭小的空隙。一个人,可以自由地在草木间穿梭,让灵魂和草木对话。但一个人置身于城市,却无所适从。川流不息的人群、车辆犹如异类。远远近近,霓虹灯的光影营造出雨夜的冷寂。一个人,在尘世间可以无亲无故,就一个人,在人群中,走着走着便消失在夜色的茫茫中。一个人时,不寂寞是最大的寂寞。在拥挤的人流中,或者看着拥挤的人流时,一个人,如上了岸的鱼,等待死亡或者救赎。   

      

  一片落叶从我身旁走过    


   曾经,我从一片落叶身旁走过;而今,一片落叶从我身旁走过。夕阳,那么温暖。像冬天,像晴暖的傍晚该有的样子。草还绿着,但已经失去水分,如一些人,看上去还在呼吸,却早已……这个时节,我还是想看见:羊群在旷野,被北风赶着如同还没有结冰的河流,荡起一堆堆浪花。或许,并肩行走的身影,是无可逾越的远,但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更是一种真实。请喊我北方,从现在开始。因为,我将和雁鸣、花朵和雪意一起给出盛情和歉意。


sanwenshinianjian2023第11期(总第511期)

主       编:张新平

执行主编:尤屹峰

散文诗年鉴2024
进行文学艺术创作和推广活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