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诗年鉴》2024年第30期(总第578期)

文摘   2024-09-23 11:19   宁夏  

《中国当代散文诗人档案·卷一》系列展播(7)

张笃德

       【文学简历

       张笃德,笔名竹马。汉族,祖籍河南濮阳,1964年10月出生于辽宁抚顺。大学学历,中国作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辽宁省第三届合同制作家、《辽宁散文诗》副主编、抚顺市作家协会原副主席、现顾问。在《人民文学》《诗刊》《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工人日报》《中国作家》《北京文学》《星星》《扬子江》《鸭绿江》《诗潮》《中国诗人》《散文诗》《散文诗世界》《新华文学》等数十家报刊发表作品,有新诗、散文诗作品在全国、省、市诗文大赛中获过一二三等奖,有多篇作品并被收入年度选本及各种权威选本,如《散文诗年鉴2022年卷》《林深见鹿——2023年中国年度散文诗》。著有诗文集7部。其中诗集《一个人的生命能走多远》组诗获全国诗歌大赛一等奖,用其命名的诗集得到中国作协重点作品项目扶持,诗集《最后的工厂》获得中国作协定点深入生活项目扶持,参评第七届鲁迅文学奖,获第十届辽宁文学奖。


       【创作谈】 

       近两年来,回视自己的文学创作,对以往作品表现的不够充分、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做了思考和总结。一是知识储备不足;二是写作能力修炼不够;三是没有找到最适合的写作体裁和方法。于是我尝试散文诗的创作,把原来用诗歌或者散文做框架和构想的素材,以散文诗的形式呈现出来,初步看效果尚可,有多篇作品被刊物发表。心有窃喜的同时,觉得散文诗是一个不错的写作载体,以往表达太满或者说不出来的话,散文诗帮助我解决了问题。

       不知哪位作家说过,散文诗首先是诗,我赞同这样的观点。散文诗因具有诗的神韵,才走的更远。但对于写作者来说,驾驭起来却是很难的事情。如果把散文诗写的完全诗化,有悖散文诗初衷,如果把散文诗写的过于散文化,又失去了了散文诗精致的魅力。

       这两年我看到散文诗创作势头强劲,全国各地纷纷成立散文诗协会,创办散文诗杂志,涌现出大量散文诗写作者。从发表作品看,大多陷入了地域风情、山光水色、历史人文的创作。我初涉散文诗,按照以往创作经验,写自己熟悉的事物,写触动自己灵魂的思想,写新时代现实生活,不停变换写作内容、写作角度、写作技法,譬如我在每天与我们相伴、成为生活乃至生命重要组成部分的空椅子上找到了灵感,当有一天发现空椅子包含一个丰富、多情、生动的世界,彼此间繁复的联系和纠葛,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互换、相生,具有哲学和禅意,对空椅子的思考和挖掘和阐释,让人生有了启示和新的醒悟。

       我在工厂工作过十八年有很深的情感。曾致力于工业题材创作,总觉得表达不够充分。遇到散文诗之后,这种形式比散文内敛,比诗放纵;比散文精美,比诗舒朗的散文诗,比较适合工业的抒写,长的上千字,短的几百字,有散文的通透,又有诗的凝炼。我突然间找到了创作感觉,把当初没有表达出来的、甚至是表达了但没有到位的作品,用散文诗再做一次处理,颇有收获。

       我还关注新时代科技进步、智能化发展,用散文诗抒写现实生活的巨大变化,写盾构机在地下穿行,写我的智能生活,写新时代新奇、灵动的钢铁灵魂。耳目一新,彰显新时代不一样的美,拓宽了创作空间。

       我倡导生活在低处。让手中的笔向下、向下、再向下,直至在生活的低处挖掘出疼痛的骨头,发现人间烟火与现实在心底里碰撞出的思想火花。

       写散文诗需要像蹲在日常拐角处的街拍人,像猫头鹰一样在喑黑里扑捉走不进大雅之堂、但接地气具有独特意味的场景。从而,赋予最底层的生命以关爱,唤醒麻木和平实的感受,重新认识这个世界。

       我是散文诗的初学者,希望通过散文诗写作,让文字能像路灯照亮夜晚的路,让黑暗中前行的人心有光明。


       【篇目选


       《盾构机在地心里穿行》(外四章)发《新华文学》2022春夏合刊

       《空椅子》发《散文诗世界》2022年7期

       《在工业的光里》发《星星》2022年10期

     《我的智能生活》发《散文诗》2022年10期

       《端午的思念》(外一章)发《新华文学》2022秋冬合刊

       《每一块石头都胸有惊雷和闪电》发《惠安乡迅》2022年11月

     《新年,从一场瑞雪开始》(外两章)发《散文诗月刊》2023年1月21日

       《工业之光》发《河南诗歌》2023年1期

       《让心和春联一起飞》发《河南诗歌》2023年2期

       《工厂的声音》发《散文诗》2023年5期

       《与口有关》发《安庆广播电视报》2023年7月7日

       《工业恋情》发《星星》2023年8期

       《微笑的力量》(外一章)发《当代散文诗报》2022年8月26日

       《工人是什么样的人》(外三章)发《中国诗界》2023冬季卷

     《劳动不朽》(外一篇)发《新华文学》2023秋冬合刊

       《中秋明月,我的家园》(外两章)发《散文诗月刊》2023年9月30日

       《寻觅一棵艾草》发《辽宁散文诗》创刊号

       《生活里的光芒》发《星星》2024年3期


       【代表作


空椅子



       曾被肉体和气息装满,为什么站起,转身离去,把空,留给了世界。

       空椅子装点过谁的生活,支撑过什么样的生命。

       一把椅子是信仰和宗教,所有的负累听不见吱嘎的声响。

       高高在上的椅子漂浮于云端,扎根于大地的椅子感恩尘土与民间。



       这是死亡给出的一个题目,被一把椅子陈列出答案。

       椅背上的黑,像葬礼上一个人的胳膊缠着黑纱。

       沉静下来,面容平稳、祥和的模样似沉默的遗像。



       对椅子的写生,已经练习很久了,费心勾勒出内心的生动与复杂。

       用诗的内涵表达深邃,同椅子做一场精彩的辩论。

      和椅子的对话,需用哲学语气,才能明晰是非、弄清虚情或假意。



      崇尚椅子,我们为此面红耳赤,不惜放弃尊严,笑里藏刀。

      也可简单明了,也可富丽堂皇。

       可仰卧、旋转,成为我们的另一个身体。

       空椅子暗藏心机,因其空无而变得分量沉重。



       一日如果是一把空椅子,我们用多少心血能把它填满。

       一年如果是一把空椅子,虚无的恐惧,岁月会不会坍塌。

       空椅子上没有任何痕迹,但不知已经上演了多少场活剧。



       空椅子都有它的国籍,民族、姓名、性别、籍贯。

       有它的年龄、出身,有它的记忆,向上生长如树木可以参天。

       向下的根系,四通八达,有血脉的骨肉相联系。



       空椅子,源于生活的艺术,高于艺术的道具。

       散场后的剧场、会议大厅,空椅子始终噼啪作响。

       公园、街巷的空椅子,有多少心境和遗落的往事。



       把空椅子嫁接于权利,让它永生,让它发芽。

     辅之机械、电力、智能的情商,空椅子不在单调、空泛。

     灵活、快乐的空椅子浇铸成铁、发出暗哑的光。



       钦佩椅子和身体交织的人,玩于股掌之上,旋转,炫技。

       变形,具有无穷的活力。被掌声包围,赢得满堂喝彩。

       空椅子像一个臃肿的面包,抑或一个待燃的炸药包。



       空椅子如一首禅诗,是是非非的真理。

       被施之以魔法的空椅子,神奇而又幻化,永不腐朽。

       空椅子似一个人的告白,最好做自己的墓碑。


寻觅一棵艾草


       每一棵艾草身体里都流淌汨罗江的血。

       端午,趁天还没有亮,从楚辞出发,带着《离骚》和《天问》,寻觅一棵艾草,踏进历史和精神之门,朝圣、探求、追忆。

       艾草那么普通,远逐、流离,与杂草相伴,被树木遮蔽。在大地之上,被现实忽略、忘却。

      《九章》《九歌》里的理想与抱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被黎明前的雾水打湿。


       每一条河水都连着汨罗江,脚下踩着的石头是不是诗人灵魂的再生。

       风中的一棵艾草,团团的叶子高扬的气质,泛白的衣襟溢出浓郁的香气。

       屈原曾是一棵肥美、高格的艾草,“沧狼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现实中长成胸怀理想的样子,忧国忧民,死而永生。


       端午的早晨,对艾草失去认知和判断的人们,于街头、巷尾、早市的地摊上用几块硬币购卖寄托和安康。

      今天,还有没有这样一棵艾草,用家国之水浸泡,洗心革面,耳聪目明。“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还有没有这样一颗艾草,悬于门窗和明镜之上,能避邪毒,驱瘟疫,纳百福。用五彩线加上桃木,系挂于胸前、手腕之上,为新生命赋能。


       成为一棵真正的艾草需要几千年的修为。

       我把一棵艾草像放龙舟一样放到河里,让它顺流而下,江山、政治、一腔情愫,像屈子一样为生命赋诗?!


盾构机在地心里穿行


     钢铁的幽灵,在大地腹腔之中,如同屈身躬耕的蚯蚓,啃噬坚硬与阴冷。掘进,视壁垒如破竹;碎石,缤纷的礼花;机械轰鸣,不舍昼夜;吸纳粉尘和泥垢,气势如虹。

      隧道的宽广度,需要用胸膛来丈量,越是绝境,目标越深远,突破阻滞和困顿,心跳与梦想共鸣。

       以光明为指引,以远为动力,劳动的沉重与繁复,炼狱于暗黑里,释放自由与呼吸,还有生命的时速。

       充满智慧和力量的盾构机,新时代的加速器,打通生活的动脉,激情沿着太阳的根系生长,一条条通途呼啸而来。

         

 大地上种满了灯


       夜空下,大地上种满了灯。

       家园的眼睛,醒着的梦。

       静默里盛开的花朵和呼吸,物质的烟火祥和而又多情。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

       光的血脉凝聚成钨丝,大地上有了透明的心跳。

       这是华光璀璨的时刻,无尽的美被发现,奇迹比想象丰盈。

       在心坎上镶嵌明镜,把奢华的现实高高举过头顶。

       每个电线杆就像一个怀揣光明的人,点亮自己、照耀他人。

       同时,也被五光十色的世界所照亮。


工厂的声音


       身在其中是听不到的,身在其外那就更听不到了。

       韵律优美、节奏铿锵的不是工厂的声音,叮叮铛铛,听着烦心的不是工厂的声音。

       什么是工厂的声音,我用近二十年的时间,俯下身子倾听;低下头倾听;跪下双膝倾听;把耳朵置于工业的胸膛里倾听,才隐约听到一些工厂的声音。

       这声音从白天响到夜晚,从夜晚响到黎明,起初是蜂鸣鼓噪耳膜,365天24小时从不间断,不是被麻木的不以为然,就是习惯中成了生命的一种律动。

       有时是单一的,一串清脆的响铃从厂房里传出来,天车的窗口里探出一张年轻充满生气的面容和笑声;有时是复杂的,乒乒乓乓夹杂着嘈杂和鸣叫,像生活中的厮打和争吵;有时是有形的,譬如工厂的夜里富有节奏的声响,像亲人打着鼾声睡眠;有时是无形的,隐秘、细小或者巨大,突然,在忙碌和变化中侵袭绷紧的神经。

       这就是工厂的声音吗?我更留恋以前上下班时车水马龙的人流中,自行车欢快的铃声,还有一身轻松地哼着小曲或吹响的口哨,更喜欢走进厂门时听年轻女播音员,甜甜的问候和配乐诗朗诵……

       究竟什么才是工厂的声音呢?离开厂区,工友们送别的话语,从厂房里急三火四地喷涌出来,高一声、低一声,在钢铁间撞击出火花,少女尖细的铃音从天车上慢一阵、紧一阵地尾随你,在设备间折过来、转过去,穿透血肉与筋骨,厚重的如雷鸣,婉转的似鸟啼,声音如同蜂鸟不停地向你袭来,汹涌的潮汐般拍打你的胸膛,直至把你的泪水从眼眶里推搡出来。


口号


       口号,像我们吹起的气球,当嘴上的绑绳一松,就烟消云散了。

       口号无处不在,如雨,随风。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众口一词,响亮地拧成一根粗壮有力的绳。

     口号因颜色的不同而情感不同。

       字体大小与声势有关,严肃的沉重如磐石,潦草的轻浅似浮萍。  

       口号是喊给世界听的,同时也喊给了自己。越喊越亮的口号,是为自己壮行。

       为了振臂一呼,付出的不仅是声音和喉咙。


       口号充斥了我的一生。

     先于我的口号,已经腐烂作古,有些被印进书里,刻在石碑上替历史活着。

       还有喊过的一些口号,越喊越没有了底气,呈现出一个个黑色的空洞。

 

       【评论录

       张开翼:以工业题材入诗是有难度的,特别是散文诗,写不好就会生硬,干巴巴的,缺少生气和诗意。而诗人张笃德,硬是一头扎进工业题材的文本里,写出了新的气象和新的风采。

       在《工人是什么样的人》一文中,他这样写道,“穿上工作服身体就会充满力量。男工长得像铁锤模样,女工长得像s型磁铁。皮肤在工业照耀下黑里透红,冒着火星。”诗人结合笔下的工人的具体工作内容,恰当的运用比喻,使之形象化,可感可触。工厂、机器、设备就有了人的温度,就有了形象感。结尾一句,“把裤腰带勒进肉里,推动历史车轮滚滚向前,而自身被烟尘淹没,一无所有,无怨无悔。”把螺丝钉一样平凡的工人的价值升华到了推动时代发展的崇高进程里。在《节日》中,他诗意的呈现了工厂里的静和动的不同表现,语言生动传神,“气流哧哧作响的静;电流运行嗡嗡蜂鸣的静;机械设备有规律地咬着牙齿的静”与上班时间里的喧嚣、繁忙、热烈、铿锵、人声鼎沸以及下班铃声汹涌的场面进行对比,写出了生产现场欣欣向荣的景象。以静写动,生动传神。在《厂志》中,他以比喻开篇,以排比推进叙述,在虚实转换中,丰富了“厂志”的内容,以不同工种的工人的视角“读”厂志,“读”出了他们平凡而伟大的价值和意义。诗人张笃德不人云亦云,不赶潮流,不凑热闹,而是沉下心来,在自己熟悉的领域里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并且写出了自己的特色和风格。


sanwenshinianjian2024年第30期(总第578期)

主       编:张新平

执行主编:尤屹峰

散文诗年鉴2024
进行文学艺术创作和推广活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