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散文诗人档案·卷一》系列展播(1)
徐澄泉
【文学简历】
徐澄泉,重庆万州人,1962年12月生。现居四川乐山,为乐山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沫水》文学季刊副主编,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1985年开始发表散文诗,已在《诗歌报》《青年文学》《星星》《诗歌月刊》《中国诗歌》《诗潮》《中国诗人》《上海诗人》《散文诗》《香港散文诗》、新加坡《新华文学》、菲律宾《商报》等海内外报刊发表散文诗2000余件次,其中《散文诗》《散文诗世界》头条重点推发,在《星星·散文诗》“文本内外”栏目多次发表。近百次入选散文诗年度选本,入选《中国散文诗一百年大系》。生平及创作简历收入《中外华文散文诗作家大辞典》。出版《纯与不纯的风景》《一地黄金》《谁能占卜我的命》《透明的山水》4部散文诗集,并《坐看蝴蝶飞》《与影共舞》散文诗、分行诗合集。2013年参加第13届全国散文诗笔会。散文诗集《纯与不纯的风景》《一地黄金》《谁能占卜我的命》等由中国现代文学馆、国家图书馆、四川省图书馆、成都图书馆、中国当代作家签名版图书珍藏馆及部分高校图书馆收藏。《纯与不纯的风景》《一地黄金》先后获得乐山市人民政府“郭沫若文艺奖”。
【创作谈】
2013年6月,浙江安吉。在“第13届全国散文诗笔会”之“散文诗当代性与未来性”散文诗研讨会上,我有一个发言:《让散文诗“硬”起来——兼谈散文诗的当代性》(载《散文诗》上半月刊2015年第2期)。针对中国当代散文诗表面繁荣实则“软肋”凸显的现象( 这“软”,是指散文诗作为一种独立文体,在小说、散文、分行诗等兄弟文体中处于弱势地位,掌控不了话语权,甚至被文学史和一些评论家视而不见的现状,犹如一个大男人在家中说不起话,四川方言叫做“趴耳朵”),我提出“让散文诗‘硬’起来”的观点,即:散文诗的题材要“大”起来;内容要“重”起来;形式要“硬”起来。我如是思考,也如是创作。几年过去,我依然秉承这样的观点,在自己的散文诗创作实践中,特别注重作品内容的承载量。
1.让散文诗承载历史与文化之重。赋予散文诗历史文化内涵,散文诗就不会空虚、乏力和贫血。我们欣喜地看到,《星星·散文诗》才创办几年,就发表了大量散发着历史文化光泽的散文诗。《散文诗》刊开辟的“历史深处”“民族诗情”“行走西部”“天南地北”等栏目,让我们读到历史文化的沉郁深厚,民族风情的多姿多彩,地域文化的独特内涵。
2.让散文诗承载哲学与思想之重。引人深思的作品,绝不肤浅。纪伯伦的《先知》和《沙与沫》,泰戈尔的《飞鸟集》和《新月集》,中国散文诗先驱鲁迅先生的《野草》,当代散文诗大家耿林莽、刘再复等的众多精品,著名散文诗人灵焚的《女神》,周庆荣的《有理想的人》《有远方的人》等,一章一品,无不蕴涵着深沉的哲思,给人深刻启迪。
3.让散文诗承载生命与生活之重。具有生命意识和生活质感的作品,一定是克服了苍白无力的好作品。波特莱尔的《巴黎的忧郁》,揭开巴黎的疮疤,向人展示脓疮和蛆虫;蔡旭的城市系列散文诗,揭示现代都市的不和谐、不协调;方文竹对生活细节的发现和调侃,郑小琼对打工一族生存状态的展示和表达,都是一种悲天悯人、冷峻深沉的现实忧患,都是诗人深入底层、关注生命的结晶。
散文诗再也不要被小花小草、风花雪月遮眼迷心了,要有更丰富的内涵和意义。周庆荣说:“世界成长着意义,我们终于为意义而活着。”他倡导散文诗的“意义化写作”,认为“散文诗的意义化写作能更多地关乎我们当下生活,凸显我们自身的态度,并能将理想的精神赋予清晰的现实指向”。
(原载《上海诗人》双月刊2016年2期)
【篇目选】
《纯与不纯的风景》(四川民族出版社,2008.11)
《一地黄金》(河南文艺出版社,2013.9)
《谁能占卜我的命》(北京燕山出版社,2018.5)
《坐看蝴蝶飞》(四川文艺出版社,2014.4)
《与影共舞》(黄河出版社,2015.9)
《叶的光芒》(6章),入选《中国当代诗人传略(四)》,海梦主编,四川文艺出版社1993年5月版
《淡淡雪意》(9章),载《散文诗》1994年第1期
《雪国童话》(10章),载《散文诗》2007年第1期
《寓言鸟》(11章),并《创作手记》、创作观、作者简介、近照、签名,载《散文诗》2009年第1期头条“特别推荐”栏目
《寓言鸟》(4章),入选《2008中国年度散文诗》,邹岳汉主编,漓江出版社2009年1月版
《青衣江源头》(5章),入选《2011年中国散文诗精选》,王剑冰选编,长江文艺出版社2012年1月版
《菩提树下(十六章)》,载《散文诗世界》2013年第1期头条
《谁在占卜我的命(组章)》,并访谈《伸向天空的想象,成为撒向大地的信息》,载《星星·散文诗》2016年第5期“文本内外”栏目
《向低处致敬(二十章)》,载《中国诗歌》2016年第9卷
《醉花阴》《坐看蝴蝶飞》《吃茶去》《关于鸣沙山和月牙泉的比喻》《玉门关的关》5章,入选《中国散文诗一百年大系》,王泽群主编,青岛出版社2019年10月版
《牧草青青(外二章)》,入选《中国当代百家散文诗精选》,王猛仁主编,李俊功执行主编,山东齐鲁音像出版有限公司2021年5月版
《谁能占卜我的命》《氤氲》2章,入选《新中国诗歌史料整理与研究·作品卷·散文诗(2000-2018)》,杨天石主编,周庆荣、黄恩鹏、语伞选编,江西美术出版社2022年7月版
《江渚上(组章)》,并随笔《栖居在原乡》,载《星星·散文诗》2023年第3期
【代表作】
牧草青青
牧草总在雨季生长。
那时我们的目光曾同牧草一起疯狂地奔跑。牧草青青。牧草所到之处,都是绿色的青春和希望。牧草从雪线下的起点,一直蔓延到我们涉足的河岸,并借助我们的牧鞭向草原的纵深发展,驱使牛羊回归。雨后天晴,牧草的光辉从远方照耀我们,淹没了我们整个身心,浸入到我们的肌肤里。我们一片蔚蓝。我们行色匆匆的脚步,饥渴已久的行囊,从此越过牧草的方向,满载花朵和子实,引领牛羊遍地茁壮。
牧草对于我们,是最好的食粮,令我们一路咀嚼,一路怀想。
淡淡雪意
[雪痕]
这是一场吉祥的雪。
雪。从秋天的深处出发,经过衰草、落英和果实,攀上隆冬高高的枝头。
高处豁然开朗。
宛如一张宽大的白纸,可以写诗,能够画画。在它之上,窸窸窣窣的声音里,是否有土地和阳光的痕迹?
[捕鸟]
谷糠。绳子。木棒和筛子。完成一桩捕鸟的游戏。
不准使用阴谋!
还得使用阴谋。
捕鸟者敏锐的目光,把向往强烈的鸟儿,一粒一粒地罗网了。
鸟,无处可逃。
最终的结局,恶鸟食之,善鸟归巢。
有雪为证。
[雪人]
两个孩子和一个雪人,是一个三口之家:父亲、母亲和孩子。
真正的父母,现在就在背景里,看纷纷扬扬的雪。
他们的神色,充满慈爱和期盼。
他们的角色,又该怎样扮演呢?
[雪山]
此时的心境,平静又纯洁。
仿佛一片雪,又一片雪,从最初的寒意到最终的温暖,逐渐破土萌芽。
昂扬的头颅,连绵的雪山,一座又一座。
[雪霁]
阳光照耀心扉。
一场雪,就此结束。
回家的路,多么清晰明了!
捕鱼记,或返朴归真
左手掷出一块石头,右手拧起一条肥鱼。
我在梦中水面模仿远古初祖,以朴拙的技法生存,或者劳作。
以及古朴的歌唱——
“断竹,续竹,飞土,逐肉。”
我把一条鱼的纹身,当做象形文字理解。
正是梦醒时分。一轮明月挂上树梢,鱼眼眨动夜空,挣破一张巨大的网。
醉花阴
桂花撒在干净的地面,一地碎银摊到了纸上。
我匍匐在地,蘸月光洗耳,听到银子叮叮当当被风敲响。
我手捧丝绸,浇阳光擦脸,看到银子羞羞答答的表情。
我闭目禅思,邀秋雨入定,却被吴刚新酿的美酒熏醉。
银色月,阳光脸,桂花酒,阕阕都是醉花阴。
忽如伊人缥缈的碎步,在秋水之上晃过。
又似一抹挥之不去的氤氲,在一个人心中弥漫。
正好是:人闲桂花落,心宽浮暗香。
喊疼
秋风被牧羊人的鞭子赶到尽头,无处可逃,喊疼。
树叶从枝头一跤跌到低处,遍体鳞伤,喊疼。
蟋蟀被瓦砾压在底层,叫哑了嗓子,呼地不应,呼天不灵,喊疼。
蚯蚓被泥土越弄越脏,越糊越厚,喘不过气,喊疼。
南飞的大雁,把脆弱的影子掉进险恶的江湖,捡不起来,喊疼。
月饼和月亮被人咬成缺口,不能复原,喊疼。
而最该喊疼的,是那个把异乡的月亮当做月饼,或把故乡的月饼当做月亮,狠咬一口的人。但他的疼藏在喉咙的深处,他不喊疼!
随便
我是一个随便的人。
我把果皮和纸屑随便丢在地上,污染了整个地球。
我随便吐出一口浓痰,一些病菌就在地球上弥漫。
我随便射出一发子弹,就把地球打了个洞。
我随便穿越斑马线,随便冲撞红绿灯,就改变了地球的秩序和规律。
我随便一次心跳,地球就随之搏动。
我随便一个想法,就决定了地球的明天和未来。
如此这般,我随便地对待地球。
如果随便哪一天,地球随便反制我,随便一个喷嚏,随便喘口粗气,随便一声叹息,随便一个小小的动作,我就会如同一粒微尘,从一件衣服上被人随便抖落,在茫茫宇宙中,随便地飘啊飘……
其实,我原本就是一粒随便的微尘,随便来,随便去。
酒前酒后
广告曰:“酒是粮食精,少喝为革命。”此地无银三百两。酒幌之下,酿酒的杜康,当垆的文君,都在劝你多喝。
“酒就是水。”酒桌围成的江湖,一句名言,就是酒坛高人战无不胜的利器,除了投降,你别无选择!
酒乃一剂良药,小恙或大疾,以酒为药,以酒为食,总能祛病除毒,使人健康成长——
譬如:梦见庄周的蝴蝶,就羽化为仙,在花中翩翩起舞,做一个多情的爱神。
譬如:看见李白的月光,就学习猴子,在水中打捞诗意,做一个浪漫的诗人。
譬如:遇见武松的老虎,就猛喝十八大碗,三拳两脚,打死一只拦路的大虫,做一个威猛的英雄。
譬如:走进刘伶的竹林,就自然说出心中的秘密,畅快吐出腹中的垃圾,唤回自己丢失的灵魂,做一个真实的君子。
好想回到古代
没事的时候,好想回到古代,还原成朴素的人,把古代的品质保持三分,做一点有益的事——
居于山谷,隐于树木。泉水照镜,月光洗脸。风霜雨雪治病,休憩劳作养生。
让贫贱的妻子,在茅屋内外,发挥特长。
她用葛皮织布,舀米汤洗衣,桑树上养蚕,竹林里喂猪,当一个勤俭持家的好主妇。
她用葛根碾粉,剥树皮蒸粑,拾蘑菇炒菜,摘菊花烧汤,做一顿好饭菜,伺候公婆。
让她闲暇时刻,放慢目光,一心一意观照我。
我扶犁耕田,撵狗打猎,赶着夕阳归来,她用欣羡的表情迎接我。
我外出经商,征战沙场,顶着晨雾出门,她用忧郁的心情欢送我。
她在家,做一个勤劳的蚁后,专心繁衍后代,生三个胖小子,养三个乖女儿。
我在外,当一个勇敢的工蚁,努力筑巢觅食,为自家挣钱,为国家卖命。
我们都是——简单的古人。
氤氲
一阵风,一股气,在山间流动,在水面轻浮。它在我的房前和屋后,悄无声息。
貌似一种质地很好的材料:宣纸。
正好。作一幅山水画,写一首朦胧诗,谱一段舒缓的乐曲,挥几笔自由的行草,跳两支美妙的华尔兹。
远观和近抚,都是上好的艺术。
月辉倾洒,为它催梦,梦境幽深;
阳光来袭,给它镀金,虹影迷离。
确是一匹质地绝佳的丝绸!
使我,产生抚摸的欲望——
一手伸进去,空空如也;
一把抓起来,空空如也;
一步跨进去,除了空,还是空。我被巨大旷远的空,陷入了迷蒙,沉入了迷梦:天啊,我发现了狐仙的妖媚!
我要战胜这个迷人的妖精。我以理性为武器,奋力挣扎和抵抗,迅速撤回到现实的高地。从此,逢人便讲——
“氤氲,又名陷阱,亦称猛兽。呈现死亡之色,散发尸体的腐味;表面温柔美丽,内心恶毒阴险。擅长以假象和虚幻,诱捕失去理智的迷途者。
【评论录】
耿林莽:这是一个民间传说吧。故事并不复杂,情节也不太新鲜,但在诗人笔下,却闪烁出委婉清丽的一脉诗情,而且语言不枝不蔓,在朴素中饶有滋味,看得出他的语言功力相当老到而精湛。“马庙无庙。马庙有马。”只八个字,便引出了一幅引人入胜的诗境。最难得的是叙事毫不拖沓唠叨,“马庙的风景,正被那个斜倚在酒幌下的女子,用多情的目光千遍万便地抚摩……”如此简洁,却已道出了人物的神态;“汉子”的到来亦然,了了数语,“只在酒馆门前一顿,抱起美人就跑。”足够了,在散文诗中叙事,如何学会简约化,这章散文诗提供了成功的范例,可以借鉴。(摘自耿林莽对徐澄泉散文诗《马庙传说》的点评)
王幅明:第三朵:徐澄泉《一地黄金》。一部编年体散文诗集(2008—2013),《一地黄金》是其中一章,用作书名,意义延伸了,给人带来丰富的联想。我们会格外关注诗人眼中的“黄金”和“美”。作者是有心人,生活阅历中的一草(《草说》)一石(《学习石头》),一树(《一棵挺直的树》)一鸟(《武庙的命运》),甚或一块砖(《怀念一块砖》),一弯山间小道(《夹金山下,红军小道伸向远方》),都能引起作者的兴趣和思索,通过他的生花妙笔,最终点铁成金。作者熔古铸今,有以天下为己任悲天悯人的士人情怀。读他的作品,会感受到历史血脉在诗人身上的承传。……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在语言上所下的功夫,惜墨如金,却能包含较大的审美容量,这使他的某些佳作近乎精品。(摘自王幅明书评《九朵与两簇——读“21世纪散文诗”丛书第二辑》)
崔国发:徐澄泉的散文诗,在纯与不纯的风景里,体现了诗人的牧歌意绪、童话般的纯净或寓言式的隽永。他把散文诗写作置于宏阔而神奇的自然与艺术视野,在与高原和雪域的“亲情关注”中指向“天人合一”的诗歌情境,在与阳光和牧场的“深度融合”中流贯心灵的泉水,在理想的自然王国和超度的天国之旅中寻求“诗意的理学”。在我的眼中,他不仅仅是一位客观自然的记录者,乃是一位草地与羊群、露珠与花朵、月亮与星星的歌唱者,一位将自己在生活中获得的感悟、在自然中获得的启迪都奉献出来的艺术的放牧者。(摘自崔国发《自然的游牧场与心灵的宿营地——读徐澄泉散文诗集〈纯与不纯的风景〉》)
sanwenshinianjian2024年第13期(总第561期)
主 编:张新平
执行主编:尤屹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