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案例:亩收6000斤,家门口0.45元1斤,2个月把钱挣到手

文摘   2025-01-04 00:00   四川  

微信的规则进行了调整

希望大家看完文章后多点“在看”

喜欢的话也点个分享

这样不会错过每一天的精心推送

农场视界精彩你的精彩

“今年我家种了5亩青菜,2个多月就采收,一亩能收6000多斤,按现在0.45元一斤的价格算,能卖一万多元呢。”三角岩村八家寨村民小组脱贫户杨从庆说道。2023年,三角岩村种植青菜面积1800余亩,带动了530余户群众户均增收1.8万元,“小青菜”成了群众心中的“小金菜”。

一大早,勐戛镇三角岩村不少村民就在自家山坡上忙着收割青菜,把一捆捆青菜卖给了腌菜厂后,脸上总挂着丰收的喜悦,回到家中,喝一碗热气腾腾的青菜汤,吃一碟酸辣可口的腊腌菜,卸下了一身的疲惫……一颗颗“小青菜”,既带着烟火气融入了群众生活,也成了群众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的“大产业”。

“因地制宜”谋发展

进入深冬,寒意袭来,但三角岩村依旧是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漫山遍野绿油油、一丛丛的青菜是冬季里最亮眼的点缀。谁能想到,过去一到冬天就成撂荒的山坡,会有这样的景象。

“村内山多地少、土地贫瘠,大部分劳动力都外出务工了,以前在冬季,地里要么荒着,要么种小麦,没多少经济收益,土地资源闲着太可惜咯!”三角岩村段大爷说道。

转变思路,才有出路。在勐戛镇党委、政府的指导下,三角岩村结合冬季气候寒冷,青菜生长周期长的特点,动员广大党员群众大面积种植青菜,因生长过程中充足的光照有助于糖分积累,让青菜有了清脆鲜甜、筋嫩叶肥的品质,获得了市场青睐。

“顺势而为”壮产业

青菜作为制作腌菜的主要原材料,随着种植规模不断扩大,虽然带动了腌菜加工的发展,但是总体“散、小、弱”,难以持续推动产业做大做强。探索建立一条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成了三角岩村奔向乡村振兴路上的必由路径。

以黄翠兰为代表的能人巧匠,在大力发扬制作“勐戛腌菜”传统美食技艺的同时,成立了勐戛镇国翠食品有限公司,通过“龙头企业+农户”的运作模式,既实现了腌菜生产中清洗、晾晒、腌制等流程标准化、规范化,推动了产业升级,更保证了产品质量,为“勐戛腌菜”走品牌化道路奠定了基础,2023年全村加工腌菜成品突破900余吨,实现产值960余万元。

为扩大产品知名度、拓宽产品销售渠道,企业通过开通电商平台、网红带货等形式,将产品不断发往广东、浙江等地,搭上了电商发展“快车”,2023年线上销售额实现从无到有,突破了30余万元。

“帮强带弱”助民富

产业发展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为推动青菜产业助力群众增收,勐戛镇党委、政府积极推动惠民利民政策见实效,以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发展产业,农户产业发展达到验收标准,给予企业带动一户补给三千元的“帮强带弱”模式实现增收。

“‘帮强带弱’的政策,对于我们公司来说是一个双赢的政策。我们会给农户一个保护价,农户就不用担心他们栽的青菜卖不掉。此外,我们还提供了种子、农药和肥料等。”芒市勐戛镇国翠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任转兰介绍道。“帮强带弱”的惠民政策,不仅让青菜种植户在销售青菜上没有后顾之忧,促进农户增收,也让企业有了稳定的原材料来源,企业得到稳步发展。同时,得益于企业发展,带动了20余名村民就近就业,实现人均增收3万元。

如今,种青菜不仅让三角岩的村民鼓了钱袋子,“腌”出了幸福生活,还逐步覆盖到了勐戛镇的其他村,甚至延伸到了周边乡镇,远到保山龙陵的青菜种植户也主动联系,把青菜销售给公司,真正实现了老百姓得实惠、企业得发展。

主编沐青

编辑谈丁


免责声明:

“农场视界”(xh-ncsj)由四川省农副食品流通协会打造的官方信息发布平台,欢迎微信(xhgzwx1)对公联系协会秘书处关注、分享平台信息;转载请注明出处。本号部分图文、视频来源于互联网或微信公众平台,内容仅供行业交流、参考,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也不承担信息引用产生的法律责任;非常感谢原作者的辛勤写作,如有侵犯版权敬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删除!

农场视界
农业赚钱智慧,农场运营方略_——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推介平台,四川省农副食品流通协会官方打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