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基因的重排见于3%-5%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作为一类一独特的NSCLC亚组,通常发生在从未吸烟或有轻度吸烟史的年轻患者中,并且多表现为腺癌的组织学特征。由于携带ALK融合基因的患者对靶向治疗药物ALK-TKI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良好的预后,因此这种突变被称为“钻石突变”。目前,ALK阳性NSCLC一线治疗有两种选择:一是对不同的ALK-TKI进行序贯治疗,二是在一线治疗中直接使用最有效的ALK-TKI。本文综述了不同ALK-TKI在一线和二线治疗中的生存结果,为更好地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第一代ALK-TKI克唑替尼
2014年,III期随机临床试验PROFILE 1014研究结果公布,该研究比较了第一代ALK-TKI克唑替尼与培美曲塞和铂类化疗作为转移性ALK阳性NSCLC患者一线治疗的疗效。结果显示,与化疗相比,克唑替尼显示出更高的客观缓解率(ORR:74% vs. 45%,p<0.001)和无进展生存期(PFS:10.9个月 vs. 7.0个月,p<0.001),为克唑替尼优于标准化疗提供了证据。尽管克唑替尼组的中位PFS优于化疗组,但在脑部的疗效方面仍不尽人意,特别是对于基线时颅内转移率约为30%的患者,克唑替尼组的颅内进展率高于化疗组,分别为24%和10%。此外,克唑替尼组与化疗组在颅内进展时间(IC TTP)方面没有显著差异,这可能与克唑替尼在脑脊液(CSF)中的浓度较低有关。
第二代和第三代ALK-TKI在克唑替尼治疗进展后的使用
尽管PROFILE 1014研究证实了靶向治疗在疗效方面优于化疗,但由于该研究中允许交叉治疗的设计,整体生存期(OS)并未显示出显著差异。此外,靶向治疗中颅内进展较快的问题也显示出了药代动力学上的耐药性。在接下来的几年中,更多新药被开发出来,这些药物具有更高的效力,能够有效抑制由基因重排产生的新蛋白的激酶活性,对耐药突变具有更广泛的活性,并且具备更强的脑部穿透能力。第二代ALK-TKI药物如赛瑞替尼、阿来替尼和布格替尼,以及第三代ALK-TKI药物洛拉替尼,展示出了更广泛的活性谱。这些药物能够克服第一代ALK-TKI克唑替尼治疗后的耐药突变,在体外和体内研究中均得到了证实。图1展示了不同ALK-TKI在一线或二线/后线治疗中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的时间。
图1 FDA批准ALK-TKI的时间
多项II期和III期临床试验已被开展用于评估在克唑替尼治疗进展后患者的疗效。
在ASCEND-7研究和ASCEND-5研究中,赛瑞替尼对脑转移显示了显著疗效。在II期ASCEND-7研究中,TKI初治患者的ORR为72.7%,克唑替尼耐药患者的ORR为35%;在克唑替尼治疗进展的患者中,赛瑞替尼的疗效显著优于化疗,其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5.4个月(95% CI:4.1-6.9),化疗组为1.6个月(95% CI:1.4-2.8)。
在一项全球II期研究中,阿来替尼用于治疗克唑替尼耐药患者,中位PFS为8.9个月(95% CI:5.6-11.3),中枢神经系统(CNS)疾病控制率为83%(95% CI:74%-91%)。在III期随机ALUR研究中,阿来替尼与多西他赛在克唑替尼耐药患者中进行了比较,阿来替尼显示出显著的优越性,其PFS为9.6个月(95% CI:6.9-12.2),化疗组为1.4个月(95% CI:1.3-1.6)。
在ALTA-2研究中,布格替尼对阿来替尼或塞瑞替尼治疗进展的患者显示出疗效,最大的入组患者群体(包括阿来替尼治疗进展的患者)的中位PFS为3.8个月(95% CI:1.9-3.4)。ALTA-3研究中,克唑替尼耐药的ALK易位晚期NSCLC患者以1:1的比例随机分配至阿来替尼组或布格替尼组。阿来替尼组的中位PFS为19.2个月(95% CI:12.9-未达到),布格替尼组为19.3个月(95% CI:0.66–1.42),两种药物在统计学上表现相似。
在一项全球II期研究中,洛拉替尼评估了不同队列的晚期ALK阳性NSCLC患者,包括初治和已接受一种或多种第一代和第二代TKI的患者。在该研究中,洛拉替尼被证明即使在既往接受过大量治疗的患者中也能诱导反应:克唑替尼耐药患者的ORR为69.5%,预先接受一种第二代TKI治疗的患者的ORR为32.1%,预先接受至少两种不同TKI治疗的患者的ORR为38.7%。
此外,旨在解决洛拉替尼治疗进展患者耐药性的化合物NVL-655,已证明其在颅内的有效性,被定义为第四代ALK-TKI。在2024年5月,获FDA突破性疗法认定,并在同年ASCO年会上公布了I/II期ALKOVE-1研究的研究的初步数据。
以上临床证据表明,使用不同且更强效的ALK-TKI进行序贯治疗可在任何ALK-TKI耐药的患者中诱导反应。由于不同ALK-TKI的耐药敏感性范围较广,肿瘤在进展时仍依赖于ALK基因。多年来,在ALK-TKI中采用序贯策略是治疗患者的首选方式,通过应用新的且更强效的ALK-TKI克服耐药。这依赖于不同ALK-TKI的耐药突变谱以及第二、三代ALK-TKI在预处理患者中的活性。尽管在进展时存在耐药突变并非是应用ALK-TKI的前提,但重新活检可用于指导不同ALK-TKI在一线ALK-TKI耐药患者中的使用。在ALK阳性NSCLC患者中,组织和血浆中检测到的突变一致性率较高(70-80%)。因此,使用细胞游离DNA(cfDNA)的液体活检可能是检测ALK-TKI耐药ALK突变的实用诊断工具。
一线治疗
许多在克唑替尼耐药患者二线治疗中被证明优于化疗的ALK-TKI,也在一线治疗中进行了评估。
在PROFILE 1014研究中,克唑替尼与化疗在初治的ALK阳性转移性NSCLC患者中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克唑替尼优于化疗,其中位PFS为10.9个月。由于交叉效应,中位OS未达到。在克唑替尼组中,51%的患者在进展时未接受任何后续治疗。
在ASCEND-4研究中,塞瑞替尼与铂类化疗在初治ALK阳性NSCLC患者中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塞瑞替尼组的中位PFS为16.6个月,化疗组为8.1个月(HR=0.55,95% CI:0.42-0.73),塞瑞替尼组的ORR和颅内ORR分别为73%和46.3%,化疗组的分别为27%和21.2%。塞瑞替尼组的中位OS未达到。
在ALEX研究中,阿来替尼与克唑替尼在初治转移性ALK阳性患者中进行了比较。阿来替尼组的中位PFS显著优于克唑替尼组(34.8个月 vs. 10.9个月,HR=0.50,95% CI:0.36-0.70)。阿来替尼组和克唑替尼组的ORR分别为82.9%和75.5%(p=0.09)。阿来替尼组的CNS进展时间显著长于克唑替尼组(HR=0.16,p<0.001)。阿来替尼组的中位OS尚未未达到,在进展时,阿来替尼组60.7%的患者接受了后续治疗。
在ALTA-1L研究中,布加替尼与克唑替尼在初治晚期ALK阳性NSCLC患者中进行了比较。布格替尼组的中位PFS为24.0个月(95% CI:18.5–NR),克唑替尼组为11.0个月(95% CI:9.2–12.9)。布格替尼在IC PFS方面明显优于克唑替尼,分别为24个月(95% CI:12.9–NR)和5.5个月(95% CI:3.7–7.5)。布格替尼组的中位OS未达到。59%的布格替尼组患者在进展时接受了后续系统性抗肿瘤治疗。
在CROWN研究中,第三代ALK-TKI洛拉替尼与克唑替尼在一线治疗中进行了比较。5年随访数据显示,洛拉替尼组的中位PFS未达到(95% CI:64.3-NR),克唑替尼组为9.1个月(95% CI:7.4-10.9),HR为0.19(95% CI:0.13-0.27)。洛拉替尼组的中位颅内进展时间未达到(95% CI:NR-NR),克唑替尼组为16.4个月(95% CI:12.7-21.9),HR为0.06(95% CI:0.03-0.12)。洛拉替尼组的中位OS未达到。洛拉替尼组患者发生疾病进展时,通过液体活检在循环肿瘤DNA(ctDNA)中对耐药机制的分析,未发现出现新的单一突变耐药,也未在同一患者的ctDNA中检测到复合突变,耐药仅由于旁路机制的出现而发生。
共突变和ALK变体的作用
一项真实世界研究RWE研究探索了基线ctDNA中具有ALK融合的患者在一线治疗中使用多种不同的ALK-TKI的临床和分子数据,证实了ALK v3和TP53共突变以及高ctDNA变异等位基因频率(VAF)的存在对预后有负面影响。
一线ALK-TKI的选择
在所有针对初治ALK融合晚期NSCLC患者ALK-TKI的一线随机临床试验中,实验组中至少有40%的患者在疾病进展时未接受进一步治疗,这可能是由于患者体能状态的快速恶化和疾病进展所致。一线治疗的选择应考虑到一线治疗进展时超过1/3的患者丢失的可能性,因此序贯策略仅在大约60%的患者中可行。
大量临床研究表明,在第一代或第二代ALK-TKI治疗进展时使用不同的ALK-TKI是可行的,并且可能会改善OS。此外,从第一代或第二代TKI转变为第三代ALK-TKI可能会带来多种耐药突变和复合突变的增益。然而,在CROWN研究的劳拉替尼组中,通过液体活检分析进展时的耐药机制时,并未发现新的单一突变耐药或复合突变,这证实了序贯策略可能有利于多种侵袭机制的获得。
最后,还应考虑患者的合并症和其他危险因素,以及不同ALK-TKI的毒性特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偏好,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总结与展望
不同ALK-TKI在ALK阳性NSCLC患者中展示了抗肿瘤活性,并在临床实践中应用于一线和后线治疗。ALK-TKI的引入革新了治疗方法,大大改善了这类患者的生存结局。如今ALK阳性晚期NSCLC患者的的预期寿命已大幅延长,并有望通过新的治疗策略和化合物得到进一步改善。
参考文献:
1. Bearz A, Bertoli E, et al. EML4-ALK: Update on ALK Inhibitors. Int J Mol Sci. 2025 Jan 1;26(1):308. doi: 10.3390/ijms26010308.
点点赞
点在看